葛婭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目前的階段中正面對著重要的經(jīng)濟轉型,因此社會各個行業(yè)中對于不同層次職業(yè)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具體,在這樣的社會需求之下,職業(yè)教育廣泛的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高職教育是職業(yè)教育基礎構成中的重要部分,在高職教育階段,學生不僅需要接受職業(yè)技能與職業(yè)知識素養(yǎng)的培訓,還需要在這一階段完成心理上的轉型,從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轉變?yōu)槟軌蚓哂幸欢í毩⒛芰Φ纳鐣?。基于此,本文對于職高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職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266-01
引言
職高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轉型的重要期,學生在接受過多年的教育之后,會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本框架,具體的內容需要在這一年齡階段進行細化。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在長期的社會認知中,被認為是不夠努力學習以及優(yōu)秀程度不足的標志,這無疑為其學習成長的過程造成了陰影造成心理壓力。并且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還需要在不久的未來即將走向社會,這就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在高職教育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重視。
一、高職階段學生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不能客觀的認識世界與自我。
高職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到知識水平與人生閱歷的限制,在面對于自我的現(xiàn)實狀況時,不能夠以成熟的心態(tài)與系統(tǒng)性的觀念對于現(xiàn)實進行正視與面對。因此,在筆者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有許多高職階段的學生存在著心理上的焦灼狀態(tài),對于成功有極其強烈的渴望,期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他人對于自己的認知。這種努力是帶有正面效果的,但是由于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學生所期待的成功往往難以達到。在這情況下,高職階段的學生容易陷入到沮喪的負面情緒狀態(tài)中,并且長期受到這一狀況的影響,影響其對于現(xiàn)實世界以及自我的認識。
2.將精神愿望轉化為現(xiàn)實的能力不足。
高職階段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非是由于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所造成的。是在其長期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積累出來的。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行為表現(xiàn)上通常受到心理因素,以及長期習慣的影響,呈現(xiàn)出學習習慣不佳,心理意志薄弱,堅持能力不足的狀況。
二、解決高職階段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
1.幫助學生客觀的認識世界與自我。
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通過哲學意義上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對于自我以及世界形成較為全面的、客觀的認知。學生必須認識到,沒有能夠正常的進入到高中階段進行學習,并非是僅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是受到周圍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在學生的認知中,需要認識到要改變自身的際遇,要通過自己的個人努力以及環(huán)境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促成。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不需要抱有最大化的心理壓力,這會使得心理相對閉合,易導致新的積極因素未被發(fā)現(xiàn),學生長期處于失敗的情結中,失去自信心[1]。
教師需要對于目前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以及國家的發(fā)展狀況進行客觀的剖析,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自我的存在是被社會所需要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現(xiàn)身說法或者邀請取得一定成就的學生代表進行經(jīng)驗的分享,通關現(xiàn)實中的案例使得學生獲得虛擬的成功體驗。這樣的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面對于心理的逆境時能夠保持信心與希望,逐漸的擺脫心理問題,正是自我以及世界。于此同時,這樣的經(jīng)驗分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得成功的具體途徑,使得學生擺脫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等。
2.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改變其生活學習的習慣與態(tài)度。
在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途徑中,通過對于其行為習慣的引導改變而達到的對于意志品質的鍛煉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在基礎的引導中教師就需要對于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引導,使得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積極的學習習慣,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中完成既定的目標,這能夠使得學生在行為的改變中逐漸的體驗到成功。最終,學生將會由行為的變化為起始點,進而影響到意識的領域,加強自我的意志品質以及行動的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對于自我的行為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逐漸的實現(xiàn)目標[2]。
3.增強學生產(chǎn)生自我教育能力。
高職高專院校教育屬于具有過渡性質的教育,以教育實踐為主,從而使得學生畢業(yè)離校后就可以適應社會需要從事相關的職業(yè)。這就意味著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必修課程,其不僅是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同時也是實施成人教育的條件,以使學生即將進入到社會中所產(chǎn)生的壓力有所緩解。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將自我教育融入其中,從學生的就業(yè)教育入手,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實施自我教育[3]。
結束語
在研究高職階段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時,教師需要從學生個人的角度,以及環(huán)境的角度進行多方面的探究,應該著重改善職高學生的環(huán)境因素。因此,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引導學生客觀的認知自我以及環(huán)境,以及個人綜合的能力的增強對此進行改變。
參考文獻
[1]喻王瑩.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解決途徑初探[J].職業(yè),2009(35):54.
[2]金海華.職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途徑初探[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4(08):17-18.
[3]佘少華.新時期高職高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15(1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