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陸耀遹是常州武進人士,嘉道時期知名詩人、金石學家,與其叔父并稱“二陸”。陸耀遹補王昶《金石萃編》成《金石續(xù)編》,專錄王氏所未備之文。陸耀遹作為一個后輩,僅是個功名不高,且常年在外漂泊的幕友,有勇氣補王昶里程碑式的作品《金石萃編》,足見陸耀遹有著高度的學術自信?!督鹗m(xù)編》為當時的學者開辟了一條新的學術路徑。
關鍵詞:陸耀遹;《金石續(xù)編》;《金石萃編》;金石學
中圖分類號:J292. 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5-0041-06
常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在清代涌現出眾多享譽全國的詩人、學者。龔自珍言:“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高才篇送丁若士履恒》),殆非虛語。乾嘉時期,經傳、史志、金石、文學,莫不有專門名家,以是毗陵學術為當時冠。清代以來,諸家專心樸學,由是金石學復興。有金石學五家,錢大昕、翁方綱、王昶、孫星衍、黃易頗受贊譽。其中,王昶的《金石萃編》繼往開來,是清代金石學的集大成者,開啟了乾嘉金石學的新紀元。后輩研究金石,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學者,其中常州人陸耀遹,編纂《金石續(xù)編》四卷,補《金石萃編》之所未備,取得了相當的學術成就,在當時有一定影響?!独m(xù)修歷城縣志》卷三十一記載:“自陸紹聞繼青浦王氏作《金石續(xù)編》,而海內言是學者,遂多專心于前人未經著錄之文,以補責編之未備?!雹?/p>
陸耀遹(1771—1836),字紹聞,號劭文,常州府陽湖縣人。一生作幕,道光元年(1821)舉孝廉方正,官阜寧教諭,著有《雙白燕堂集》《金石續(xù)編》,纂《咸寧縣志》等。陸耀遹工詩文,酷嗜金石文字,與叔父陸繼輅齊名,并稱“二陸”。陸耀遹不僅是當時的知名詩人,其在金石著作上亦卓有建樹。陸耀遹補《金石萃編》成《金石續(xù)編》,專錄王氏所未備之文。蔣因培道光年間在題跋中言:“《續(xù)編》簡潔核實,較原書成于眾門生之手冗雜炫博者,勝之什倍,不煩贊嘆,唯有欽服而已。”②于金石界亦有重要意義。
陸耀遹纂輯《金石續(xù)編》是興趣使然。雖家境貧苦,“館谷已為過分”③,而所出仍復不敷,但仍堅持尋訪碑碣。李兆洛《阜寧縣學教諭陸君傳》言:“酷嗜金石文字,隨所至搜輯摹拓,小暇輒矻矻伏案,考證所得,過王侍郎《金石萃編》者幾半,卓然可傳于世?!雹芡纹吣辏谓B基題跋言:“先生得拓本,后并得其石,載歸武進。故編中于此銘考訂,特為詳實,耆古之癖可想?!雹诳梢姡懸y喜金石文字成癖,以及對學術的執(zhí)著追求。
陸耀遹的學術旨趣也受同里好友影響。道光十四年,李兆洛《金石續(xù)編》題跋言:“曩時交游中,嗜金石之藏者惟紹聞,而方立、彥聞繼之,各以所得相夸也?!雹陉懸y與董祐誠、方履篯,同好金石,志趣相投,三人之間,金石文字相互分享。董祐誠、方履篯曾贈送金石拓本予陸耀遹。卷二《道俗九十人等造象銘》跋尾有言:“河內三石刻,皆方彥聞大令履篯拓贈,……彥聞庋藏金石,與董生祐誠夙有同嗜,今皆下世,錄此憮然!”⑤道光十四年,李兆洛《金石續(xù)編》題跋亦言,董祐誠、方履篯相繼去世后,陸耀遹“暇當會三家之藏,與其所題識,合而編焉,庶苦心之不負也?!雹诳梢姡敃r乾嘉金石學風氣的影響以及個人的愛好,加上受其同里好友的影響,使得陸耀遹熱衷搜集金石,得以《金石續(xù)編》傳世。
《金石續(xù)編》一書經陸耀遹之子陸傳應排比成書,雖刊刻印刷,但未能傳播。因此,后輩陸增祥重新校訂。陸增祥在《金石續(xù)編》跋中言:“今八月,哲嗣子受兄舉以相屬曰:‘先人手澤,幸獲守存,慮傳之不遠,且久也,行將付剞劂矣。子有宿好,子其校之,子所藏庋可附益之?!雹谖闹兴浴白邮苄帧?,指陸耀遹季子陸傳應,由此可見,陸增祥校訂《金石續(xù)編》是受陸耀遹季子傳應之托。又言:“申耆先生云‘日月不處,尚冀斯編之速成,于此益深慨焉。兵燹十余年,蹂躪十余省,藏庋之家大都散佚,抱殘守缺,視昔倍難。同志寥寥,吾生恨晚,見聞有限,四顧茫然,瞻企前修,能無奮勉!”②陸增祥受人之托,自己亦對金石文字酷愛。為其志同道合、既尊敬且喜愛的同族前輩校訂遺書,能無奮勉!其在同治七年,再記題跋中言:“屬司校錄一并附書,再讀茲編,益深景仰。”②陸增祥兩次為《金石續(xù)編》撰寫題跋,都感慨頗深。
一、陸耀遹《金石續(xù)編》的纂輯過程
(一)游幕為陸耀遹收藏金石的主要途徑
王昶一生,學業(yè)連試連捷,仕途官至刑部右侍郎,六次隨乾隆皇帝出游,頗受重視。他為官數十年,有經濟來源支持四處游歷,尋訪碑碣,同時結交好友、幕僚眾多。在財力和人力方面,都有絕對優(yōu)勢。經過五十年的積累,在二十余位同道摯友的幫助下,終于在其八十二歲時,才刊成《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被譽為清代金石學的集大成者。而陸耀遹少小失怙,家境貧苦,無奈少年為客,做幕謀生,足跡半天下,南抵粵,北至秦。無論在身份、財力、人力等諸多方面,都相差懸殊。陸耀遹四處做幕,隨幕主游歷,是他搜集金石的主要途徑。陸耀遹自言:“余客關中十六年,紙搨之外,盛藏石碣?!雹奁洹督鹗m(xù)編》卷一記《升平磚文二種》:“道光四年冬,南昌建義倉掘地取土得磚數枚……予時雜伊爾根覺羅撫部成格幕府,與宋姨弟翔鳳各得一磚?!雹呔硭摹队闹荻级脚P惚钒衔惭裕骸凹螒c二十一年春,陜西巡撫靖江朱公勛檄洛南縣知縣諸城王君森文,赴禮泉查勘唐昭陵陪葬諸王妃主功臣墓,道因獲此碑,屬為考證?!雹嗍菚鹗氐囟酁檎憬?、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江西等地,多是陸耀遹家鄉(xiāng)江蘇及其游幕之地。由此可見,在他的游幕生涯中,所到之處,搜集碑拓,為其編撰金石學著作提供豐富素材;同時,跟隨名公巨卿和耆宿豪杰,藉資游歷,為他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學術環(huán)境。
(二)幕主和友人贈予亦是途徑之一
陸耀遹其人“意度沈敏和柔,慮事周慎,曲當人情,為人謀必竭忠告,或相倚任,斠然無私”?!翱陀斡谕?,凡相識者無不周也,無不援也”④,結交好友眾多,朋友們知道陸耀遹酷嗜金石,發(fā)現金石文字也多贈予他。幕主和同鄉(xiāng)友人贈予,是陸耀遹收藏金石文字的主要途徑之一。江蘇本是文化大省,底蘊深厚,同時金石方面名家輩出,資源豐富?!督鹗m(xù)編》中少量金石文字,是由其同里師長趙懷玉以及懷玉從子學轍贈予他的。卷九《大樂山修楞伽寺碑》跋尾記,此石為陸耀遹同鄉(xiāng)董繩武所贈。言:“道光元年四月,予偕沈平定琮訪碑于壽陽,吾鄉(xiāng)董嵋亭繩武得此,拓寄?!雹岢镉讶?,亦有其他好友贈予,《金石續(xù)編》卷九記,唐《舜廟碑》拓片是其“道光五年冬,晤老友臨海洪州判頤煊于廣州,得此拓本以贈?!雹徇€有,陸耀遹與幕主的關系也很好,即使其已離開幕府,以前的幕主發(fā)現金石拓本仍會贈予他?!督鹗m(xù)編》卷一記,《寧州刺史爨龍顏碑》“道光丁亥,阮農部自云南拓寄。”⑦總之,《金石續(xù)編》中的諸多資料,是陸耀遹孜孜以求和在眾多好友協助中收集的。
二、《金石續(xù)編》的體例和內容
(一)《金石續(xù)編》的成書體例
《金石續(xù)編》的成書體例以《金石萃編》為范式,宗王氏之例,輯為目錄一卷,碑錄廿卷,外國一卷。是編以時代為序,依次著錄,每條下標明建立年月。對唐以前,以篆、隸寫成的銘文、碑刻,摹錄其文,缺字以□字標識,殘字亦摹其點畫,后加注釋;對唐及其以后的金石資料,以楷書錄其原文?!督鹗m(xù)編》收錄金石文字始于漢代,止于金代,包括碑、銘、造像記、墓志銘、題名等,共計二十一卷,四百三十九則。
(二)《金石續(xù)編》收錄內容
陸耀遹《金石續(xù)編》中收錄的皆為王昶《金石萃編》中從未著錄之文。對于《金石萃編》已收錄,但所載未全,《金石續(xù)編》進行補全的金石文字,有《道興造象并古驗方》《鴻慶寺碑》《房渙翠峰亭記》《南海廣利王廟碑》《僧文鑒等經幢》,共五則。而《營州刺史高貞碑》,則是《金石萃編》有目無文,陸耀遹將其文補全。所錄金石資料,陸耀遹多有考證,考證內容附于碑銘文字之后,加為跋尾。陸氏跋尾前列諸家題跋,諸如“集古錄跋”“潛研堂金石跋尾”等,跋尾后還有厘訂者陸增祥志后。此外,陸耀遹還在每一資料題名后,以小注方式,對金石刻體積的大小,石刻文字數量,行字方式,以及出土和收藏之地予以介紹。
陸增祥在《金石續(xù)編》題跋中言其校訂時:“不揣谫陋,縱王氏之例,輯為目錄一卷、碑錄二十卷、外國一卷,缺者補之,訛者正之,差者次之,偽者削之,旁采諸家之題跋,間一參以鄙見,冀有佽于先生之書也?!雹谑蔷帉d浲跏纤磦渲?。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三、《金石續(xù)編》的學術成就
王昶《金石萃編》是清代金石學的集大成者,影響深遠。陸增祥在《金石續(xù)編》題跋中言:“是故王氏《萃編》一書,實為宇宙之鉅觀,古今之杰構?!雹诙懸y有勇氣補王昶里程碑式的作品《金石萃編》,足見陸耀遹有著高度的學術自信。陸增祥亦言“顧非大有學而大有力者,其能與於此哉!”②其學術成就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裨補記載之缺漏
有的金石文字,雖已在邑志中有收錄,但有殘缺或人所不知之處,陸耀遹據刻石補足。如卷一《會稽冢地刻石》跋尾中言:“明人據入邑志,不知‘大吉字下尚有二十字也。予親剔苔蘚寸許,其文始見,金石家從未著錄,即嘉泰以來纂《郡邑志》者,亦所未睹?!雹哂械慕鹗淖?,金石家從未著錄,如卷二《李清造報德像碑》,跋尾言:“至其書法高渾,實為北朝杰作,金石家皆未見,未孫氏訪碑錄載之,不詳何地,不著撰人。”⑤可見此碑惟有在孫星衍《寰宇訪碑錄》中有見,但是較為簡略,陸耀遹則對此碑進行了詳細考證。亦有一些金石碑碣出土較晚,金石家皆未著錄,因此陸耀遹收錄之。如卷五《光明寺慧了塔銘》,跋尾記:“此石嘉慶初出土,金石家皆未著錄?!?⑩陸耀遹所纂《咸寧縣志》,纂于嘉慶二十二年,記事止于嘉慶二十三年,可見此石應出土于嘉慶二十三年之后。諸如此類出土較晚的碑碣還有一些,亦有于道光中出土的金石,因此陸耀遹收錄“金石家皆未著錄”之文,也頗為豐富。如《光明寺塔銘》《中岳沙門法如行狀》《鐵原始像讚》《內侍王守琦墓志》《開元寺隴西公經幢讚》《王宰記石》《錄事趙虔章墓志》等石刻,金石家皆未著錄。
陸繼輅評價《太仆卿元公墓志銘》和《太仆卿元公夫人姬氏墓志銘》言:
從子耀遹劭文,客西安得二石刻,皆新出土者,一題《大隋故朝請大夫夷陵郡太守太仆卿元公之墓志銘》,諱□字□智,俱空一格。洛陽人魏昭成皇帝之后,以大業(yè)十一年太歲乙亥八月辛酉朔廿四日□□葬于大興縣□□鄉(xiāng)□□里,皆空格,其一《大隋故太仆夫人姬氏之志》即元公配,以甲申日合葬甲申字不空格,銘辭四言四十句,每八句提行。二石同一人書,蓋歐虞之所從出,而非歐虞之所能到。鋒穎如新,洵可寶也。劭文假朱中丞兩健騾之以歸。?
(二)補史部之缺
陸增祥在《金石續(xù)編》跋中有言:“古人事跡,史不悉載,賴金石以傳之?!雹诮鹗淖郑軌蛴涗浭窌?、志記等缺失的史實,還原歷史真實面貌。如卷八《妒神頌》跋尾載:“晉東之事,州志未見,此碑藝文所錄,輾轉訛舛,得此正之,益見古刻之有功于方志也?!?又如卷九《景照法師碑》跋尾言:“長源結銜撿校國子司業(yè)吳縣開國男,兩唐書皆不載竇□扶風人撰述書賦元和,姓撰扶風竇氏。魏晉以后史傳無聞,得此皆足補其未備。”⑨卷十九《廣州學額管田數地基碑》跋尾言:“此碑土地、門亭、寺廟諸名,皆足補方志之缺?!?諸如此類,是歷史文獻的重要補充,是記錄歷史事實的重要工具。
(三)正史部之誤
史書在撰寫過程中,會由于抄寫失誤、撰寫人臆斷等諸多原因造成訛誤。金石文字可與史料相互校對,糾正其所出現的訛誤。如卷四所記人名之訛,在《芮定公盧寬碑》跋尾記:“《宰相世系表》載:寬子有承業(yè)、懷讓、方則三人,而無仁業(yè)、承基之名。碑載長子仁業(yè),次子承基,表既以二名合為一人。仁業(yè)為武后中宗時相欽望之父,見《舊唐書·欽望傳》,表乃以承業(yè)爲欽望之父,皆誤也?!雹嗑硎赌虾V利王廟碑》跋尾:“集本‘蜿蜿蜒蜒,碑為‘蜿蜿虵虵,以碑為正?!庇帧缎绿茣房讘杳馐裰蒎拓撌巳f緡,米八萬斛,而碑云“緡錢廿有四萬,米三萬二千斛。與傳不合,要亦以碑為正也?!?又如卷十二《山居洞杜鵑石刻》跋尾言:“《詩刻》漶漫難辨,《廣西通志》誤釋者不下四十馀字,悉為更正?!雹揸懸y在其詩《題涌云樓即留別沈平定并序》,序中亦言:“國朝道光元年,吾友沈君守是州。日偕憑眺,得《魯記斷碣》于土中,相與校正正史、方志之誤?!?金石文字對于??睔v史事實有重要作用。
(四)補正集部之缺誤
在文學作品方面,對著作校勘有重要作用。文學作品在流傳過程中,經抄寫錯誤等原因會出現文意不順、措辭不精等方面失誤,可據石刻還原作者本意。如卷十《韓退之書白鸚鵡賦》:“乾隆三十六年,大興翁方綱附刻釋文,茲從釋文錄入,以《文粹》《英華》本校之,其不同者如‘族今南海,《文粹》《英華》并作‘族本南?!c遷鶯而共飛《英華》作‘于飛,皆以石刻為正。”?再如,《阿房宮賦后序》跋尾中言:“校以石刻,有足正俗本相沿之謬者。俗本‘未云何龍石刻,‘云作‘雩;俗本不知‘西東石刻,‘西東作‘東西。與上冥迷,與下凄凄,葉韻并為遠勝。惟‘工女作‘女工乃《安書》誤筆也!”?《金石續(xù)編》收錄的文學著作,既是對集部文獻的補充,也對完善作者個人的作品有重要作用。
(五)啟迪后世
陸耀遹《金石續(xù)編》成書后,影響頗大?!独m(xù)修歷城縣志》卷三十一記載:
自陸紹聞繼青浦王氏作《金石續(xù)編》,而海內言是學者,遂多專心于前人未經著錄之文,以補責編之未備。歷城自嘉道以還,屢有建筑吉金貞珉,沉霾斯顯,又加以好古之士,博訪窮搜,幽谷深巖,氈蠟殆遍。以故近百年之所得,實有足以補胡志之缺如者。爰為采輯拓本,旁搜各家之所錄,上起三代,下至明清,敘次而錄之,作《金是考》。①
《金石續(xù)編》一書,于當時引領一種學術研究的導向,開輯佚之風,諸多學者潛心于未備之文。同時,《金石續(xù)編》所錄金石文字,多被征引。諸多碑石文字,被十余個地方志收錄,如民國《重修滑縣志·滑縣金石錄》收錄《金石續(xù)編》卷十七《戒石銘并詔》:“清代武進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廣西梧州府治有《戒石銘并詔》,詔系宋高宗紹興二年六月癸巳所頒,詔云……”?;以及收錄《金石續(xù)編》卷十九《修天慶觀碑》:“按清陸耀遹《金石續(xù)編》載,寶慶二年三月,重修天慶觀碑在蘇州,……”?;再如宣統《番禺縣續(xù)志》、民國《興義縣志》、民國《江陰縣續(xù)志》等。同時,《金石續(xù)編》一書被反復刊刻,共有六個版本。由是而知,是書在當時頗受讀者歡迎。僅在光緒十九年,就有上海醉六堂石印本和上海寶善書局石印本兩個版本。民國八年上海掃葉山房書坊,再次印刷此書。掃葉山房是明清之際江蘇常熟席氏所建刻書坊,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為主的民間出版機構之一。可見《金石續(xù)編》受歡迎的程度。
嘉道學者陸耀遹,“終身砥節(jié)礪行,孝友純懿,所至僉以賓師尊禮,推誠與物,未嘗有忤,而侃侃守正。”?饑驅遠游,足跡半天下,成就其補《金石萃編》所未備金石學著作。在常州的諸多金石名家中,陸耀遹固不及黃易、孫星衍,然其潛心于金石未備之文,亦有獨造?!督鹗m(xù)編》的編撰刊刻,于歷史碑銘的保存與延續(xù),于歷史事件的記錄,于歷史事實的佐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督鹗m(xù)編》以補足《金石萃編》為目的,可作為金石研究者的參考。也為當時學者開辟了一個新的學術路徑。
注釋:
①毛承霖:《續(xù)修歷城縣志》卷三十一,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②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首跋,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③惲茹辛:《清代毗陵名人手札》,中山圖書公司,1973:21b-22a。
④李兆洛:《養(yǎng)一齋集》卷十六,道光二十四年,增修本。
⑤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二,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⑥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十二,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⑦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一,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⑧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四,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⑨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九,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⑩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五,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陸繼輅:《合肥學舍札記》卷二 ,光緒四年,刻本。
?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八,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十九,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十,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陸耀遹:《雙白燕堂詩集》卷六,同治六年,刻本。
?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卷十六,掃葉山房,民國八年,石印本。
?王維垣:《重修滑縣志·滑縣金石錄》卷五,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王維垣:《重修滑縣志·滑縣金石錄》卷七,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陸耀遹:《雙白燕堂文集》志后,光緒四年,刻本。
Lu Yaoyu and Jin Shi Xu Bian
WANG Yu-y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Lu Yaoyu was a famous poet and epigrapher in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He is as famous as his uncle. Lu Yaoyu supplemented Wang Changs great work— Jin Shi Cui Bian and wrote Jin Shi Xu Bian,which is a special record of Wangs unprecedented works. Lu Yaoyu, as a descendant, was a man whose reputation was not high and who had been wandering around for many years. He had the courage to
supplement Wang Changs masterpiece, Jin?Shi?Cui?Bian, which showed that Lu Yaoyu had a high degree of
academic self-confidence that was prevalent among Changzhou people. Jin Shi Xu Bian opened up a new
academic path for scholars at that time.
Key words: Lu Yaoyu;Jin Shi Xu Bian;Jin Shi Cui Bian;epigraphy
責任編輯??? 趙文清
收稿日期:2019-03-12
作者簡介:王玉瑩,講師,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與醫(yī)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