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翠媚
【內容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力課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課程,對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聽力作為學生學習語言的基本形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情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聽力課程并不是傳統意義上教師認為的最容易教學的課程形式,反而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有著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上海牛津深圳版英語教材的Listening部分為例,試述聽力課程的高效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力教學 教學方式
為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語在教材的Listening部分,通過選取符合初中生認知能力、貼近初中生日常生活、調動學生吸引力的話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聽力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教師也應對傳統的以聽力練習題為主的形式進行相應的轉變,通過靈活地運用課本教材,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語言能力,促進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提升,從而提高英語聽力課堂質量。
一、聽力部分的聽寫結合
聽力不僅僅是學生聽的過程,也是學生聽到后表達的過程,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生僻單詞的學習障礙,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做好“聽寫結合”的鍛煉。
1.生詞練習
聽力部分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生僻單詞,影響學生的聽力效果,并且會降低學生的聽力自信,因此,教師在進行聽力練習之前,可以利用圖片或者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材料中的生僻單詞進行[就算有些單詞不會拼寫但有時候也并不會影響我們聽懂,所以聽之前對生詞進行拼寫感覺不對。在聽力之前利用圖片、情景等方式先讓學生了解生詞意思即可,不需要拼寫。而且聽力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加強對生詞的認識,掃除聽力過程中的障礙。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Making friends”的聽力材料中,由于文章的篇幅較長,導致學生聽起來會比較吃力。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展示的形式,將“hobby ”、“dream ”等詞匯進行展示,讓學生熟悉文章的生詞,了解生詞的意思,降低聽力難度。
2.做好記錄
在聽力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時間、地點等信息進行短時間的記憶,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試題旁邊進行相關記錄,以免聽力結束后過快遺忘。記錄的內容除了需要根據聽力材料進行判斷推理之外,還要做好人物、事件、原因等重點詞匯的記錄,以便實現對材料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Daily life”中,是關于Jack周末活動的描述,讓學生聽出Jack在什么時間點分別做了什么事情。這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需要進行時間以及不同時期內的事件進行記錄,以免后期做題時遺忘,為做題掃清障礙。
二、聽力部分的聽說結合
聽說結合很重要,重點寫在課堂上如何做到聽說結合。上海牛津深圳版里除了listening 還有speaking部分,話題相同時可結合。
聽說結合也是鍛煉學生聽力能力的基本方式。就傳統的英語課堂來講,聽力課程基本是以教師出試卷,然后學生聽聽力材料進行答題的形式來進行的。學生答完題后,教師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雖然做試題對學生的聽力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單一的試題形式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枯燥的學習形式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利用聽說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將聽到的內容說出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聽力注意力,還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綜合教學的目的。
上海牛津深圳版英語教材的Listening部分可以很好地實現聽說能力的結合,規(guī)避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聽力鍛煉時邊聽邊跟讀,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Seasons”這部分的聽力材料是關于堪培拉的季節(jié)描述,其內容涉及月份、天氣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并且涉及的重點詞匯以及詞組搭配比較多,如“l(fā)ots of”、“from to ”等結構。所以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聽一句材料內容,然后進行復述,在全部復述后讓學生根據固定短語以及句型進行本地區(qū)天氣的描述,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讓學生真正做到“說出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增強了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從而發(fā)揮了聽力課程應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說出來”,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聽力部分,這一單元的聽力材料是以描述朋友而展開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聽力之前,可以隨意地讓幾名同學描述自己同班朋友的外貌(內容可以涉及外貌、興趣愛好等),然后讓班級其他同學猜猜他/她是誰?如果有某位同學沒有猜對,則可以讓班級任意一名同學再次進行提問,如Is the student a boy or girl? Is the student fat or thin ?通過進行與學生的聽力教材相關的“說”這一方面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進行“聽說” 的結合,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聽力教學的枯燥感。
三、聽力部分的聽畫結合
相對于聽說、聽寫兩部分,聽畫部分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就降低了許多。其是指當學生聽到相關文章時,可以用簡單的線條或者圖畫將內容勾畫出來。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The earth”的聽力材料中,文章涉及到地球上水的面積等方面的描述,需要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選出正確的圖片。因此,教師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關于面積的知識,可以對學生描述某一房間,并對房間不同的物品面積進行簡單描述,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描述,簡單勾勒出房間以及物品面積的圖形。之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體呈現出房間的真正照片,讓學生進行對比。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意識到聽力不僅是簡單的聽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手的過程,從而促使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聽力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做好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的結合,充分體現聽力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偉琴.高中英語聽力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1):43-48.
[2]丁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探索和實踐[J]. 課堂廣場,2014(3):54.
(作者單位:深圳市橫崗保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