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堂 賈志英
以學定教就是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又要重視教師的“教”,做到教學相長。比如我今年帶的七年級一班,學生程度不一、語文基礎特別差,有的甚至錯別字連篇。這就要求我必須把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的起點?!痹陂喿x課時,我主要讓他們以朗誦為主,全天從晨誦開始,中午半小時的默讀,晚上十分鐘的閱讀小結訓練。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語文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不知道學生的學習弱點在什么地方,那么教學設計中確定的閱讀目標,預設的閱讀問題,就會與學生的實際脫離,效果可想而知。七年級二班的學生語文基礎相對好些,所以我的教學重點就改變了,注重閱讀問題的設計。我在教學《錢學森》一課時,設計問題:錢學森最主要的貢獻是什么?美國海軍高級將領為什么扣留錢學森?談談你對錢學森的認識?問題層層加深,讓學生深深地感到錢學森的杰出才能和熾熱的愛國之心。
總之,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確定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合適,才能明確教學得失,才能讓閱讀教學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自主學習是新課改中的一個明確要求。在閱讀課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應體現(xiàn)在自主閱讀、用心讀書上。教師的任務是首先積極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鉆研課文,與文本對話,盡自己之所能,盡量自己感悟、理解文章的內涵。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問題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于生互動,加深理解文本,體會精妙語言,學習寫作特點。如,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設置了幾個問題:
1.結合標題分析,文章寫作順序是什么?
2.文中哪些句子寫百草園?哪些句子寫三味書屋?銜接段落在全文結構、內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3.用自己的話說說百草園、三味書屋分別寫了哪些事件?
這樣的問題設計,既能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自主閱讀,也有目標導向,學生學起來會得心應手。而且,這樣的自主學習對課堂學習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自主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語言品析:“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八坪酢北硎緦ψ约旱挠∠蟛荒芡耆隙ǎ按_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這道題就需要教師結合文章內容進行細致、精確地分析。當學生生有通過思考、交流還不能理解時,教師就應點撥,讓學生知其然。遇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師就要用準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是相輔相成的
誦讀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享受。教師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體會文章的寓意,并學會圈點批注。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教學中,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要特別重視“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論什么文體,課堂上要每篇必讀,可以通過吟誦、默讀、朗讀等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理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握文章內容,受到藝術熏陶,獲得美的享受。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重視“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急于引導學生以獲取答案和結論,完成教學任務,殊不知,這樣做就會遏制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簡單的讀完課文后,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討論,表現(xiàn)了什么中心思想,給了我們什么啟示?;蛘邫C械地挑出文章中的一些詞句,要求分析理由。這種方式看似是“啟發(fā)”式教學,實際上直接代替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形式上熱鬧非凡,實際上囫圇吞棗,不知其意。這樣做的做法,即使再美的文章也會被學的枯燥無味。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我在教學時,很注重讀的環(huán)節(jié)?!熬v多讀”是我一直以來堅持不懈的教學原則。許多詞句優(yōu)美的文章,都在課堂上給他們足夠的誦讀時間。大聲朗讀,小聲默讀,集體朗讀,分小組誦讀等等多種方式。
任何學習都需要一定的方法,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有三中閱讀方法:精讀、略讀、瀏覽。精讀,更多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重點處,反復揣摩、推敲、批注、評價,重在培養(yǎng)理解能力,讓學生從內容到語言到寫法能夠全面的掌握,并從中獲得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略讀,是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旨在通過快速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為精讀做下鋪墊。中學閱讀應訓練略讀,使學生粗知大意的水平提高,適應讀書看報的需要。瀏覽,指大略地看。瀏覽的重要目的,就是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并且有一目十行的本領。精讀,各個年級都是重點,除了把文章讀懂理解外,還要積累學習方法、寫作手法,并注重閱讀方法向略讀、瀏覽的遷移。瀏覽,重點在要教會學生有目的地、帶著任務進行瀏覽,要逐漸提高瀏覽的速度,學會一目十行地讀,要培養(yǎng)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課外閱讀中,主要的閱讀方法是略讀、瀏覽。所以,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式、各種方法進行閱讀活動。課上,我認真鉆研教材,組織學生朗讀、背誦。課下,我們進行語文主題學習的閱讀,定期上圖書館上閱讀課,要求學生做摘抄筆記,對特別好的書書寫讀后感。古人云“好記性不來筆頭”。學生在閱讀課時,不僅略讀瀏覽,還把好詞、好句摘抄整理下來,這樣的閱讀,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加大了詞匯,還在無形中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這樣的實踐,使我的閱讀教學有了很大的進展,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各種閱讀技能。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努力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