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市文物管理局)
1982 年春,阜陽市附小師生在校舍內植樹時,挖出一個放置有342 枚銀幣(牌)的錫壺。壺內所置銀幣(牌)大體可分為本土鑄造和外國流入兩大類:前者見“湖北省光緒元寶”、“北洋造光緒元寶”、袁大頭銀幣、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及GIORGI(喬治)簽字版直隸張都督頭等紀念牌等;后者有站洋(英國)、鷹洋(墨西哥)、柱洋(西班牙)等。其中以意大利雕刻師GIORGI(喬治)的簽字版直隸張都督銀質紀念牌較為少見,后入藏阜陽市博物館并定為三級文物。現(xiàn)將其介紹如下,以供大家鑒賞評析。
目前存世的直隸張都督銀質紀念牌見有四個版別,其特征如下:
第一種版別即阜陽市博物館所藏(圖1),銀質,直徑39.5、厚2mm,重24g,光邊。正面為張錫鑾都督半身戎裝像。頭像右上方書“直隸”二字,“直隸”與人像間刻有意大利雕刻師“GIORGI”的簽名;頭像左上方書“都督張”。背面中央見交叉并列的雙旗,即民國初流行于全國的五色國旗,其旗面由四條斜線分隔為縱向五色帶,以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義,亦與我國古代五行學說相合”[1]。旗間由單枝麥穗環(huán)繞勾連,體現(xiàn)“取豐歲足民之義”,穗上方書有“中華民國元年”,下方書“頭等紀念牌”五字。
圖1 民國元年直隸張都督頭等紀念牌(正、背)
圖2 民國元年直隸張都督二等紀念牌(正、背)
除此之外的其他三個版別銀質紀念牌的整體形制與前者無異,唯背面麥穗圖案下的文字不同,見“二等紀念牌”、“三等紀念牌”及無等級紀念牌(圖2、3、4)。
圖3 民國元年直隸張都督三等紀念牌(正、背)
圖4 民國元年直隸張都督無等級紀念牌(正、背)
該紀念牌之張都督,系張錫鑾(圖5),字金波,又字今波、今頗。1843 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生于浙江省錢塘縣(今杭州)。清朝監(jiān)生出身,文武兼?zhèn)洹?863年在武昌參軍,后任職于廣東嘉應州軍務處。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擢升為直隸海防營務處總辦、福建興化知府、奉天東邊道稅務總監(jiān)、中軍營務統(tǒng)領、巡警總辦、財政總局兼營務處督辦等職。1911 年(宣統(tǒng)三年)被清政府委任山西巡撫一職,后調任會辦奉天防務及東三省邊務大臣[2]。張錫鑾與袁世凱私交甚好,兩人曾與王修植、孫寶琦、潘克俊三人結為義兄弟。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將“直隸總督”改稱“直隸都督”并于1912 年3 月以張錫鑾署理此職,后遭到直隸地方議會彈劾,同年9 月被袁調離[3]。1922 年病故,終年79 歲。
直隸張都督紀念牌由時任天津造幣總廠首席雕刻師GIORGI(喬治)于1912 年專門為張錫鑾雕刻、監(jiān)制,后由官方發(fā)行。該紀念牌從開始鑄造至張錫鑾下臺,歷時僅7 個月,鑄造量較少,尤以GIORGI 簽字版最為珍貴。
民國初年,政局動蕩。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誰擁有軍事力量就等于掌握了政治主控權,可謂之“槍桿子里出政權”。隨著軍閥派系實力的強弱變化,國家掌權者也多次易主。每位新上臺的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皆希望流芳后世,凸顯其權勢與地位,故紛紛效仿西方鑄幣典型做法,一改清代以龍為圖案的傳統(tǒng)幣面風格,而采用浮雕工藝,將自己的形象鑄造于機制幣上,如曹錕、段祺瑞、徐世昌等[4]。時任直隸都督的張錫鑾亦不例外,選用雕刻有自己頭像的紀念牌獎勵有功之士,并按功勛大小分別授予頭等、二等、三等紀念牌。
民國元年直隸張都督(頭等、二等、三等及無等級)銀質紀念牌,其大小、重量與當時流通的銀幣差別不大,多被當代人誤稱為銀質貨幣。但在其正反兩面未見幣值,并不具備貨幣流通功能,當非貨幣或紀念幣。從鑄造目的來看其主要用于獎勵有功之士,類似今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功章,故將其歸為紀念勛章一類較妥。
圖5 張錫鑾照片
圖6 武漢紀念章
圖7 白鷹勛章
圖8 文虎勛章
直隸張都督銀質紀念牌的形制因其授予軍功的規(guī)格、檔次不高,而未選用同時期設計繁縟、裝飾華美的星芒狀紀念勛章,如1912 年10 月10 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副總統(tǒng)黎元洪向功勛人士頒發(fā)武漢紀念章(圖6)及同年11月6 日,袁世凱為海、陸兩軍頒制的白鷹勛章、文虎勛章[5](圖7、8)而選用圓形,但此種設計更加符合國人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宇宙觀及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時空觀念,這也使圓形紀念章在同時期的鑄造、發(fā)行量皆遠遠大于星芒狀紀念章[6]。此外,民國元年直隸張都督頭等紀念牌,鑄造量本就稀少,在其邊緣還見有“GIORGI”的簽字版者更是鳳毛麟角。再加之此牌為我們反映了張錫鑾都督以之獎勵功勛的史實,對民國相關歷史的研究大有裨益,其意義已遠超紀念牌自身。
注釋:
[1]周靖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辛亥革命紀念章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 年3 期136 頁。
[2]徐友春:《民國人物大辭典》.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379 頁。
[3]趙艷玲:《順直臨時省議會彈劾都督張錫鑾案始末》.《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4 期19 頁。
[4]陳爭鳴:《民國初期人像紀念幣中的另類品種:談談兩枚無面值人像銀質紀念幣》,《湖北錢幣???,2011 年10 期30-34 頁。
[5]姜廷玉:《古今中外軍事勛章、獎章、紀念章縱橫談》.《軍事歷史》,2008 年6 期68 頁。
[6]范俊卿:《民國時期徽章的發(fā)展狀況及藝術特征》,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3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