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泵恳还?jié)課都是40分鐘,如何能讓學生們在同樣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我認為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方式是有效途徑,如何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方式呢?關(guān)鍵要把握以下幾點:
關(guān)鍵詞:課改專家;語文課堂;方式;途徑
一、 角色互換,讓學生學得更主動
新課程主張還學生“學習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讓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自主參與,自主實踐,大膽探索和勇于創(chuàng)新,于是,教師要與學生角色互換,從主角、主演主動讓位,一是作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和成長的引導(dǎo)者、激勵者;二是作教學行為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shè)者。因此我認為在教學新的內(nèi)容之前,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布置給學生學習任務(wù),讓他們?nèi)プ詫W,大力倡導(dǎo)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教學《梅花魂》一文時,為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海外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課前布置他們聽聽《我的中國心》,閱讀或觀看一些海外華人華僑的書籍,影視作品等,這樣,學生帶著一些有關(guān)課文內(nèi)容的一些背景資料上課,在課上,通過教師的引導(dǎo)和提問,學生會把他們準備的學習資料在課堂上交流,這對學生認識和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熱愛新中國的感情很有幫助。這比教師在課堂上生硬的講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 轉(zhuǎn)變觀念,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的語文課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應(yīng)具有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語文教育,缺乏了應(yīng)有的魅力,從而導(dǎo)致了語文教學耗時多而收效小的尷尬局面。于是我們要認真審視、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課堂上怎樣使學生敢提問、會提問?老師引導(dǎo)學生思考提問,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鍛煉,受益終生。
三、 技巧提問,讓師生贏在課堂
(一) 新鮮式提問
所謂“新鮮”,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有價值,出乎學生的意料,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有些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無效的,沒有價值的。比如:有老師在上《北京亮起來了》的時候,播放了許多的圖片,然后問學生:“同學們,剛才你們看了圖片,你們覺得北京美不美???”學生們都說“美”。老師又問:“你們愛不愛北京???”同學們又答“愛”。這樣的一問一答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這位老師純粹是在浪費學生們的時間。而另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燕子專列》時,講到“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這位老師便問:“同學們,都有那些人走出家門呢?他們會到哪里去找燕子呢?他們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呢?”這時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的。這個同學說:“有小學生,他們可能會到小山坡去找燕子,因為路滑,他們可能會滑倒。”哪個同學說:“有叔叔阿姨,他們會到森林里去找燕子,他們可能會滑倒,也有可能被樹上的雪砸到身體?!薄绕鸬谝晃焕蠋煹摹懊啦幻馈薄笆遣皇恰钡诙焕蠋煹奶釂柧陀袃r值多了,這樣的提問既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有話可說,又訓(xùn)練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 誘導(dǎo)式提問
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fā)思維的出發(fā)點,因此語文課上的提問應(yīng)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通過比較啟發(fā),一方面調(diào)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從而學習一些習作方法。如:教學《橋》一文,可讓學生對比學習: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起來,像潑,像倒。與: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起來,就像有人從天上潑下來,倒下來。老師提問:這兩個句子,那個更好?你認為好在哪里?這樣一問就可以讓學生在思考學習后,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準,而且還可以將短句用在自己的習作中,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三) 包容式提問
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這種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由“小步提問”變成“大步提問”,一節(jié)課要有1到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大塊地活動。要給學生留下大塊的思考空間,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可以提煉一個大問題:“為什么說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問題的內(nèi)涵就比較豐富,學生思維的空間就大一些,他們就能從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內(nèi)容來說明,并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受到應(yīng)有的教育和鍛煉。
(四) 設(shè)疑式提問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督鹕聂~鉤》一文,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提問。學生也許會問:為什么課文整篇都在寫老班長,不以《老班長》為題?課文里說這是一個長滿紅銹的魚鉤,題目卻是《金色的魚鉤》等等,這樣,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來學習課文,就會比老師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效果會好得多。
課堂提問是師生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是師生合作與探討,是實現(xiàn)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是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來實現(xiàn)的,對話的主體是平等的,彼此間是合作的,氣氛是放松和諧的,心態(tài)是敞開、接納與共享的。總之,好的提問能打破學生腦海里的平靜,蕩起思維的層層漣漪。
作者簡介:
羅瓊,貴州省仁懷市,仁懷市中樞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