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嚴重的一種,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殘率極高。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相比臥室、客廳、餐廳等家庭里的其他地方,廁所則是它發(fā)生的高危場所。馬桶上發(fā)生的心梗、猝死等意外屢見不鮮,甚至有人將其形象地稱為“危險的一號事件”(廁所俗稱為“一號”)。
心臟是我們身體中當之無愧的“勞?!?。當您70歲時,按70次/分的心率計算,它已經(jīng)默默地跳了25億次以上(忍不住為這位“勞模”點贊)。都說吃飽了才有力氣好好干活,心臟勞苦功高,自然也需要“吃飯”,它們的“飯”便來自于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內(nèi)形成斑塊時,原本光滑的血管就如同水管里長了水垢,使血管狹窄,甚至完全閉塞,通過的血液大大減少,心臟細胞持續(xù)缺血達30分鐘以上,心臟斷了“糧源”,就會被活活“餓死”,即心肌梗死。更可怕的是,心肌細胞和我們一樣,都只有一次生命,一旦心肌細胞死亡,就不能再生。
心肌梗死常在安靜或者睡眠時發(fā)生,也有相當多患者于劇烈體力活動、精神緊張、飽餐及排便之后發(fā)病。便秘不僅可以發(fā)生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在中期及恢復期亦可以發(fā)病。在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便秘的預防和治療,否則易釀成大錯。
對心臟病患者來說,用力排便是誘發(fā)心肌梗死非常危險的因素。當人在用力屏氣排便時,身體各個器官的肌肉都在收縮,腹部的肌肉也不例外,這就導致腹壓增高。而增高的腹壓會使心臟排血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發(fā)作或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引發(fā)猝死。
如果老年人冠狀動脈病變嚴重,還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使冠脈內(nèi)急性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有腦血管病變的患者和高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用力排便時還可能發(fā)生腦卒中。
對于有便秘的心腦血管患者來說,解便時用力屏氣會使血壓驟升、心臟負擔突然急劇增加,容易誘發(f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出血、腦梗塞等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癥。因此,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要跟排便“較勁”,排得出來就排,排不出來不要勉強,排便用力是大忌。
不論有無心腦血管疾病,每當感覺有便意時,應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去解便。解便時要專心,不要一邊上廁所,一邊看報紙或玩手機。這種習慣既不衛(wèi)生,而且長此以往容易引發(fā)肛腸疾病和便秘。
建議大家養(yǎng)成每天上午定時解便的習慣。隨著糞便在腸道內(nèi)的停留,糞便中的水分會逐漸被腸道吸收,導致下午或晚上的糞便比上午的硬結干燥,從而增加排便的困難。每天上午解便,可以縮短糞便在體內(nèi)停留的時間,減少有毒廢物的吸收,好處多多。
對于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解便時需要注意以下4點:
1.蹲位排便相對于坐位排便,所產(chǎn)生的腹壓更大,危險性也相對高,為安全起見,老年朋友最好選擇坐便方式。
2.在上廁所之前,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人,應該帶上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進衛(wèi)生間,以備不測時服用。
3.進入衛(wèi)生間后最好不要插門,一旦出現(xiàn)問題便于家屬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
4.排便結束后,站起來的動作也要盡量慢一些,以免發(fā)生一過性腦缺血,導致暈倒甚至發(fā)生腦血管意外。
保持大便通暢:平時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和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每天飲用有活性乳酸菌的酸奶;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經(jīng)常吃些對腸道有潤滑作用的食物,如蜂蜜、香蕉、蘋果等;有便秘的患者,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緩瀉劑。
適當活動:體力活動應根據(jù)身體狀況、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tài)而定,以不引起不適感為原則;體育活動應循序漸進,不宜勉強做劇烈運動;應老年人提倡散步、健體操、打太極拳等。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有規(guī)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熬夜、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勞逸結合;戒煙戒酒;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等危險因素。
定期隨訪:有很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誤以為只要吃藥就算治好了毛病。其實此類患者需要定期去醫(yī)院門診隨訪,監(jiān)測血壓和血糖水平,只有血壓、血糖達標,治療才算有效。
心肌梗死非常可怕,但并不是不能預防。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夠遠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