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
略讀對于提高閱讀效率、增加閱讀量具有重要作用。部編版教材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次明確提出“略讀”目標。教材單元導語里給出的做法是:“通過精讀了解某一類文章的特點后,就可以推而廣之,去略讀許多同類的文章?!边@就告訴我們,要在本單元的教讀課文中學習略讀方法,在自讀課文中應用略讀方法,在拓展閱讀中習得略讀方法。那么,學生應該掌握哪些基本的略讀方法?教師如何在本單元教略讀?梳理目前的閱讀研究,筆者推薦四種略讀方法,同時談談如何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落實。
一、運用意群視讀
“意群”指句子內部意義和語法結構聯(lián)系緊密的短語或短語塊?!耙曌x”基于消除“音讀”現(xiàn)象而提出?!耙馊阂曌x”要求學生的眼睛像照相機快門那樣順著一個個意群移動,眼睛的視域要寬,要不回看、不出聲、不糾纏只言片語、不追求理解細節(jié),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掌握文章大意。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師可以以第一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劃分意群,限時訓練意群視讀。
葉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記得那是/舊歷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這消息,外面/正響著鞭炮,萬想不到/這繁碎而響亮的聲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
這段文字共75字。課標要求,初一階段學生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應不少于400字。也就是說,學生應該在10秒內讀完這段話,眼睛在每個意群上停留的時間不足1秒。在此過程中,還要去除諸如“于1988年2月16日”“舊歷丁卯年”等細枝末節(jié),抓住句子主干,把握整段內容,只留下“葉先生在除夕去世,我十分悲哀”的基本信息。
指導完第一自然段后,教師要求學生按照這個方法略讀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本文約2000字,要盡量在5分鐘內讀完。讀的時候不要在書上直接劃分意群,而是盡量用眼睛橫向移動來完成虛擬的意群切分。讀完之后,要求學生盡量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標題中的“二三事”是哪幾件。
二、跳讀關鍵信息
“跳讀”是在七年級上冊閱讀《西游記》時第一次提出的。教材給出的建議是,“可以跳過與閱讀目的無關或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跳過某些不甚精彩的章節(jié)”。這個方法可以引入本單元的課文學習。跳讀的指導,重在根據(jù)文體特征,抓關鍵信息。一般而言,記敘類文本要抓時間主線和事件梗概,論述類文本要抓主旨句和結論句,說明類文本要抓性能用途或成就影響,抒情類文本要抓情感流動和表現(xiàn)手法。
本單元的第二篇教讀課文《驛路梨花》是短篇小說,其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對七年級學生頗有吸引力。略讀本文時,除了繼續(xù)訓練意群視讀外,還要扣住懸念“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加入跳讀訓練??梢蕴^諸如景物描寫、人物對話、心理活動、議論抒情等細節(jié),用較快的速度把文章從頭到尾掃讀一遍。粗知大意后,再略讀與解決懸念有直接關聯(lián)的內容,如文中反復提及的“小茅屋”“主人家”“瑤族老人”“梨花”等。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詞句,如“今夜”“第二天早上”“十多年前”“前幾年”等,快速跳讀,理順情節(jié)。同時,還要把握住小說的精巧之處:故事中套故事,用一晚一早的所見所聞牽扯出多人多個故事。
三、利用節(jié)點預測
文本閱讀不應停留于被動的信息接收。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利用文章的諸多關鍵節(jié)點,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在預測閱讀中,逐漸建構起某類閱讀某類文章的思維模式。這些關節(jié)點通常在文章最醒目處,包括標題、副標題、小標題、中心句、過渡句、轉折句、首尾句等,并且前后有呼應關系。學生在預測略讀時如得到文本驗證,既能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又能熟悉一般文章模式,提高閱讀效率。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寫人記事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與葉先生交往的幾件小事,表現(xiàn)葉老的節(jié)操和風范,其中評論性的句子是關鍵節(jié)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這些關鍵語句大膽預測,迅速推進閱讀。
例如第二段,作者回憶如何認識、了解葉先生時,引述了前輩對葉先生的評價,聯(lián)想到了《論語》中君子的定義等,都不妨掃讀跳過,但段末的“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顯然是總括性的關鍵句,必須做上記號。然后,開始第一次預測,后文應該是扣住這個“既是……又是……”展開的吧?是不是呢?緊接著此句讀到的是第三段首句:“凡是同葉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動?!边@個總括句顯然也是關鍵句。學生應該意識到,這里講的“待人深厚”屬于上一段中的“躬行君子”范圍,于是有了第二次預測:下面將會寫葉先生待人寬厚的事例了吧?不僅如此,“待人深厚”一般與“律己嚴格”對照出現(xiàn),這就有了第三次預測。掃讀一看,果然在第六段有“嚴的一面,是律己”。每一次的預測都得到了驗證,這種直接參與的閱讀快樂是無可比擬的。
本文的行文十分嚴謹規(guī)范,這種積極參與文本的預測閱讀活動可以一直延續(xù)到文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積累出閱讀此類文章的一般方法,開始建立起文章的基本模式圖,這對于提升語文素養(yǎng)是很有意義的。
《驛路梨花》是情節(jié)起伏的小說,更可以運用節(jié)點預測了。文章設計了兩次誤會、三個懸念,每一次的預測都是,他(她)就是小茅屋的主人嗎?閱讀經(jīng)驗豐富的學生會預測,應該不會是,真相不會這么快揭開的。讀到下文,又是“果然如此”。一直讀到結尾,小茅屋的主人的懸念才終于解開。學生在期待得到滿足之余,對于短篇小說的情節(jié)設置特征也有了直接而真切的閱讀體驗。
四、勾畫思維導圖
用高度凝練的思維導圖呈現(xiàn)閱讀思維結果,是略讀的首要選擇。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全神貫注,眼動手動心動,迅速跳過枝葉內容,以自己最習慣的符號標注出關鍵語句,然后在紙上勾畫出全文的思維導圖,以此把握主干內容及段落之間的相互關系,弄清文章的思路脈絡。這個方法既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物化略讀成果,還能幫助學生跳出文本,鍛煉其提煉和概括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的預測閱讀,學生依據(jù)的關鍵節(jié)點還有: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
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在文風方面,葉圣陶先生還特別重視“簡潔”。
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里,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葉圣陶先生應該說是第一位。上面說的是總的用語方面。零碎的,寫作的各個方面,小至一個標點,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樣認真,不做到完全妥帖決不放松。
把文中所有這些句子集中起來,再結合文中具體記述的幾件事,學生應該能勾畫出如下思維導圖: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做人(待人厚)
真誠回信
人之師表
主張寫話
注重簡潔 為文(律己嚴)
力求完美
《驛路梨花》的思維導圖可以圍繞“小茅屋的主人”勾畫:
在前兩篇教讀課文里學習了略讀方法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最苦與最樂》中嘗試應用了。首先,依據(jù)議論文文體特征,確定選用從《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學到的略讀方法跳讀和預測。然后,學生獨立進行全文的意群視讀。本文約1200字,應在3分鐘內完成閱讀。讀完之后抓住關鍵節(jié)點句,勾畫思維導圖,如抓住第四段首句“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理清全文脈絡,明確作者觀點。原來本文的巧妙在于,文章的論點是一對姊妹命題:負責是人生最苦,“翻過來看”呢,盡責是人生最樂。這些內容,學生自讀應該能夠把握。需要教師點撥的是,為了更加嚴密,作者還滴水不漏地設問:那么,是不是卸卻責任就沒有痛苦了呢?作者的回答是,責任只能解除,并不能卸卻。補充這個論點后,全文的邏輯更加嚴密。至此,本文的思維導圖可以勾畫如下:
(引子) “貧、失意、老”皆不苦
最苦 背負責任
最苦與最樂
最樂 盡到責任
(補充) 責任只可解除,無法卸躲
需要說明的是,本單元第四課《短文兩篇》是經(jīng)典的文言文,教材編者明確要求不采用略讀,在此不作討論。
經(jīng)過兩篇教讀一篇自讀之后,學生對略讀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要真正掌握,形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訓練?!胺e累拓展”中指定的課外閱讀內容——呂叔湘的《懷念圣陶先生》,必須作為教學任務落實,以幫助學生熟練運用略讀方法。另外,后半學期的名著閱讀任務是《海底兩萬里》,教材指定的讀書策略“快速閱讀”與本單元的“略讀”要求是相通的。教師在本單元教學結束后,不妨指定其中一章,讓學生自己測試閱讀速度。采用的方法可以借鑒《驛路梨花》的小說略讀法,抓核心人物尼摩船長,格外關注涉及他的情節(jié),掃讀文本,迅速推進。
當然,真正學會略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材安排在這個單元重點學習,并非在其他閱讀活動中就不再關注。事實上,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略讀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閱讀能力。只有掌握了這種能力,我們才不會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才有可能像諸葛亮那樣“觀其大略”,像陶淵明那樣“不求甚解”卻有會于心。
最后,筆者從葉老《略讀指導舉隅》中提出幾個關鍵詞,歸納略讀教學的要義——
對教師的指導而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對學生的功夫而言:熟能生巧,隨機肆應。
(作者單位:荊州市沙市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