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弋鴻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檢驗科 上海 200438)
細菌性肝膿腫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肝臟形成的肝內(nèi)化膿性感染病灶,是消化系統(tǒng)嚴重且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臨床上主要以寒戰(zhàn)、高熱、肝區(qū)疼痛、肝大和局部壓痛為主要表現(xiàn)。本病一般起病較急,由于肝臟血運豐富,一旦發(fā)生化膿性感染后,大量毒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引起全身膿毒性反應。總結細菌性肝膿腫病原菌感染特點為細菌性肝膿腫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預后判斷提供依據(jù)。
1.1 資料來源
我院2017年6月1日—2018年10月1日97例肝膿腫患者的肝膿腫穿刺引流膿液培養(yǎng)陽性標本分離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后共100株。
1.2 細菌學鑒定和藥敏試驗
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臨床分離株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實驗方法和結果按CLSI2017年版標準。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糞腸球菌ATCC2921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35218均來自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中心推薦的WHONET5.6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
2.1 細菌種類及主要構成比
100株病原菌中,其中90%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10%菌有大腸埃希菌(4%)、腸球菌(2%)、銅綠假單胞菌、產(chǎn)氣腸桿菌等。見表1。
表1 97例肝膿腫病原菌構成
2.2 90 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中,有87株為單純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株為肺炎克雷伯菌與其他菌的復雜性感染,單純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肝膿腫細菌敏感性如下,見表2。
表2 肺炎克雷伯菌(87株)藥敏構成比
2.3 肺炎克雷伯菌與其他菌復合感染引起的肝膿腫細菌敏感性如下,見表3。
表3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3株)藥敏構成比
2.4 87株單純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肝膿腫細菌對抗菌藥物普遍敏感,本組87株肺炎克雷伯菌藥敏顯示:肺炎克雷伯菌除頭孢唑啉、氨芐西林/舒巴坦,對于常規(guī)抗菌藥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特別是碳青霉烯類酶抑制劑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敏感率達100%;此外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和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敏感率都在90%以上,而肺炎克雷伯菌與其他菌復合感染引起的肝膿腫細菌耐藥性較高。
綜上所述,細菌性肝膿腫病原菌90%以上為肺炎克雷伯菌,單純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肝膿腫細菌敏感性較高,經(jīng)驗治療優(yōu)先選用碳青霉烯類、酶抑制劑類、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以及喹諾酮類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與其他菌復合感染引起的肝膿腫細菌耐藥性較高,正確區(qū)分單純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還是復合菌感染并肝膿腫聯(lián)合引流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