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軍鋒(通訊作者) 宋愿智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 陜西 西安 710065)
注射用頭孢硫脒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全身抗感染藥物,其作用機制與其他頭孢菌素相近,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物合成而達到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對少數腸桿菌科細菌亦具有抗菌活性,臨床用于敏感病原菌所引起呼吸系統(tǒng)、肝膽系統(tǒng)、尿路與生殖系統(tǒng)、皮膚及軟組織、血流感染等[1]。近年來,隨著頭孢硫脒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逐漸增多[2~20]。國家ADR監(jiān)測中心在2015年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69期)中提醒廣大醫(yī)務工作者警惕注射用頭孢硫脒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及兒童用藥風險[7]。為此,筆者對2015—2018年4月在中國知網(CNKI)發(fā)表的有關使用注射用頭孢硫脒致不良反應的文獻報道進行了歸納分析,以期探討研究頭孢硫脒致ADR的一般規(guī)律及特點,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以及藥品監(jiān)管工作提供參考。
在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中以“頭孢硫脒”、“不良反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
納入標準:記錄使用頭孢硫脒后發(fā)生ADR/E信息的文獻。研究類型包括個案報告、病例對照。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用藥無法判斷ADR/E因果關系的;②重復發(fā)表的;③未描述ADR/E或描述不清的;④明確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的;⑤二次文獻研究;⑥綜述、摘要類文獻。
經二次檢索,依據上述標準,初步篩選出相關文獻95篇,最終篩選相關文獻報道45篇,其中個案9例。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45篇關于頭孢硫脒致ADR/E文獻所載的病例數、性別、年齡、診斷、治療方法(用藥劑量,給藥途徑)、ADR/E發(fā)生類型、臨床表現及處理轉歸等信息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
2.1.1 患者基本信息 據文獻記載,9例個案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5個月,其中45~64歲4例。
2.1.2 ADR/E發(fā)生情況 經統(tǒng)計:3例ADR在用藥后立即發(fā)生;4例ADR在用藥5~10min時發(fā)生,2例ADR在用藥后3~8d內發(fā)生。具體發(fā)生情況:皮膚及附件損害(皮疹3,瘙癢2)和全身性損害(過敏性休克2,水腫1,寒戰(zhàn)1)所占比例較高。
2.1.3 處理措施及轉歸結果 經統(tǒng)計:9例發(fā)生ADR后均停藥并處理,其中4例治愈,5例好轉。
2.2.1 患者基本信息 36篇文獻按患者年齡分類統(tǒng)計:兒童、成人文獻各18篇,其中兒童病例1165人,成人病例840人,合計2005人;兒童因呼吸和血液系統(tǒng)感染用藥,成人多因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用藥。28篇文獻(8篇文獻年齡記錄不詳)病例合計1446人。使用頭孢硫脒后發(fā)生不良反應110人,其中14歲以下39例(35.45%),占總病例數2.70%;14歲以上71例(64.55%),占總病例數4.91%。
2.2.2 ADR發(fā)生時間分布 ADR主要發(fā)生于≤30min和30min~24h。個別患者,連續(xù)使用5d,停藥2d后突發(fā)全身瘙癢難忍,全身散發(fā)紅色斑疹,為遲發(fā)型藥物疹[6]。
2.2.3 ADR/E臨床表現 使用頭孢硫脒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有:A.皮疹B.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瀉)C.肝功能異常D.頭暈E.皮膚瘙癢F.寒戰(zhàn)G.其他。
2.2.3.1 兒童使用頭孢硫脒ADR發(fā)生情況 經統(tǒng)計:兒童使用頭孢硫脒后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61例。主要是皮疹(1.80%)和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瀉)(3.09%)。
2.2.3.2 成人使用頭孢硫脒ADR發(fā)生情況 經統(tǒng)計:成人使用頭孢硫脒后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81例。主要是皮疹(5.23%)和皮膚瘙癢(2.02%);其中因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用藥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涉及了A~G所有情況,因消化系統(tǒng)疾病用藥后致皮疹27例,致皮膚瘙癢11例,所占比例高。
2.2.3.3 累及系統(tǒng)-器官及臨床表現 注射用頭孢硫脒所致不良反應累及多個系統(tǒng)和器官,其中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為常見,其次是胃腸系統(tǒng)不良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和腹瀉。部分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害等。2005例使用頭孢硫脒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所累及系統(tǒng)-器官及臨床表現詳見表。
表 使用頭孢硫脒致ADR累及系統(tǒng)-器官及臨床表現
2.2.4 處理措施及轉歸結果 27篇文獻(9篇文獻記錄不詳)病例合計1467人,使用頭孢硫脒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后68.8%的病患并未停藥,采取處理措施后轉歸結果均為治愈或好轉。
從個案報告分析,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5個月,45~64歲4例。而病例對照組,其中兒童病例1165人,成人病例840人,合計2005人,其中14歲以下39例,占35.45%,占總病例數2.70%;14歲以上7例,占64.55%,占總病例數4.91%。
使用頭孢硫脒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有:皮疹、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頭暈、皮膚瘙癢等。個案報告中還出現了全身性損害,引起了過敏性休克2例。
遲發(fā)型藥疹的出現,提示頭孢硫脒導致的ADR可能存在一定的“潛伏期”;另外,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消化系統(tǒng)損害臨床表現明顯,而其他損害可能較為隱匿,醫(yī)患雙方都不容易判斷,因此醫(yī)護人員對長期使用該藥的患者亦需警惕其身體的異常變化。
綜上,頭孢硫脒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fā)的投保菌素類化合物,對G+球菌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隨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其ADR報告日益增多。從人群分布看,兒童病例數較高多,提示對此使用時,應加強監(jiān)護,做好ADR預防急救工作。另在頭孢硫脒ADR報告中還有全身性損害—過敏性休克發(fā)生,這可能與藥物本身固有的理化性質、貯藏方法、患者自身原因及個體差異等因素有關,因此在臨床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按照CFDA發(fā)布的第69期《藥品不良反應通報》,關注注射用頭孢硫脒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及兒童用藥風險的提示,除做好必要的臨床預防準備工作外,如發(fā)生ADR還應及時報告,做好藥品預防警戒工作。
同時,對收集到新的不良反應信息,及時提示有關藥品生產企業(yè)根據相關資料,積極修改并完善說明書相關內容,加強上市后ADR監(jiān)測,做好安全用藥宣傳和培訓,指導臨床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