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駿
人體的脊柱由26節(jié)椎體構成,其中腰椎5節(jié),每節(jié)椎體前部呈圓柱體狀,稱椎體;后部由骨圍成環(huán)形,稱椎孔;各椎孔相互疊加形成相通的骨性管道,稱椎管。下腰椎管由中央管、側隱窩及椎間孔組成。
腰椎管狹窄癥(LSS)是指腰椎管腔因某些原因,發(fā)生骨性和/或纖維性結構異常,導致一個平面或多個平面的一處或多處管腔狹窄,壓迫神經根和/或馬尾神經,出現(xiàn)以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疾病。LSS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前者又稱先天性或發(fā)育性LSS;后者原因很多,其中以人體老化所致的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DLSS)最為常見,約占各種LSS的70%。
先天性LSS系先天性發(fā)育異常所致。這種椎管狹窄是前后徑和左右徑一致性狹窄,但沒有狹窄到壓迫刺激神經根的程度,故年輕時多無癥狀。隨著增齡、腰椎長期勞損、退變老化等多種原因,椎管逐漸變窄,壓迫刺激神經根,故上了年紀才出現(xiàn)癥狀。
繼發(fā)性LSS除氟骨病、畸形性骨炎等骨病性狹窄,術后骨質增生、瘢痕增生等醫(yī)源性狹窄,以及脊柱滑脫性狹窄等少數(shù)原因外,絕大多數(shù)為退變性腰椎管狹窄。其病因是人體老化或勞損,使腰椎小關節(jié)增生、椎板肥厚及椎間盤變性、膨出、突出,腰椎所屬韌帶增生、肥厚等,造成椎管等神經管道變窄,神經根及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和炎癥等,壓迫刺激神經根而導致椎管狹窄癥狀。
本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主要表現(xiàn)為長期反復的腰腿痛,疼痛可沿股神經或坐骨神經放射至骶尾部、臀部及下肢,疼痛可為單側,但多為雙側,且可左/右交替出現(xiàn)。站立或行走時加重,臥床休息多可減輕。間歇性跛行,即站立或行走不長時間,出現(xiàn)下腰痛和下肢脹痛、麻木、無力,且越走癥狀越重,以致必須稍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方可再走一段路。往往騎車不痛,走路卻百步難行。CT及MRI檢查可確定狹窄的原因、部位及程度。
中藥治療的機理,一是抗炎鎮(zhèn)痛。甘草具有皮質激素性抗炎作用,其中甘草次酸的抗炎效價是氫化可的松的1/10,且無激素的依賴性:延胡索總堿鎮(zhèn)痛效價約為嗎啡的40%,效果較復方阿斯匹林為優(yōu),且無嗎啡的成癮性;白芍中的芍藥總甙(TGP)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甘草中的TM100與TGP有協(xié)同作用,可強化鎮(zhèn)痛解痙之效,從而消除免疫性或無菌性炎癥所致的神經根充血、水腫和滲出。二是改善微循環(huán)。丹參除可抗炎、鎮(zhèn)痛、降血脂外,還具有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特性,擴張外周血管,增強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并使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數(shù)目增多,調節(jié)微血管管徑;紅花可擴張血管,能對抗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對血管的收縮作用。丹參、乳香、沒藥可降低血黏度、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消除靜脈瘀滯,清除聚集在神經根內的致痛性代謝廢物。三是修復損傷的神經組織。蒼術中B-胺葉醇能有效緩解細胞的缺氧狀態(tài)。黃芪能減輕損傷組織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并可增強其抗氧化力。其富含的微量元素硒可增加血漿CAMP含量,延長二倍體細胞的生長期,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強組織修復能力,是公認的對周圍神經損傷有肯定療效的中藥。四是相對擴大椎管。制馬錢子所含的士的寧等多種生物堿,可選擇性地興奮脊髓,改善骨骼肌的無力狀態(tài),有助于失衡椎體的調整及突出髓核的還鈉。外敷磁藥貼所含的SOD、LD等多種生物活性酶,不僅可促使退變的組織細胞發(fā)生逆轉,還可解除軟組織拘攣,促使突出的椎間盤、肥厚的黃韌帶等纖維性組織軟化、萎縮、還納,其突出椎間盤的還納率高達98.35%。
諸藥協(xié)同,內外兼治,只要消除了其中一個或幾個狹窄因素,使椎管的絕對狹窄變成相對狹窄,消除或緩解了對神經和血管的卡壓,即可使血流恢復,清除聚集在神經根內致痛性代謝廢物,腰腿痛等臨床癥狀隨即消除而獲治愈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