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馬翔 陳佚洲 馬丁浩 陳銘楷
摘 要:近年來,網絡社交平臺在中學生中越來越普遍,他們從中學習、娛樂,部分同學的能力得到發(fā)展,而有些同學沉浸其中,造成了許多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本文簡略介紹了中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現(xiàn)狀、影響、原因分析及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網絡信息;社交平臺;信息化時代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3-0035-02
1 中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特點
為了總結出中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特點,我們進行了一次調查。設計了調查表(見附件)此次調查人數(shù)為812人,其中初中生323人,高中生489人。我們發(fā)現(xiàn)中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有以下幾個特點:(1)普遍性;(2)高頻性;(3)無明確目的性。
1.1 普遍性
在我們所調查的800人中,大部分學生都因各種原因使用網絡社交平臺。僅有18%的學生自稱在生活中從不使用網絡社交平臺,其余82%的同學都表示生活中或多或少會使用網絡社交平臺。
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在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這些同學中,65%的同學常用QQ,25%的同學常用微信,10%的同學常用其他網絡社交平臺。
1.2 高頻性
在656名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同學中,我們又進一步——從使用頻率和使用設備兩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我們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77%的同學使用手機登錄網絡社交平臺,13%的同學使用平板登錄網絡社交平臺,10%的同學使用電腦登錄網絡社交平臺。而在使用頻率方面,57%的同學在一天中無固定次數(shù)使用網絡社交平臺,一天一次及一天2到4次的同學在總人數(shù)中都占10%左右,22%的同學一天的使用量在4次以上。(圖1)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又得出:使用手機登錄網絡社交平臺的同學在一天中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頻率明顯高于使用其它設備登錄的同學。
1.3 無明確目的性
根據(jù)調查結果,多數(shù)中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時只是隨意翻看,沒有明確的目的。(圖2)網絡社交平臺被設計出來時的初衷是為了方便人類之間的交流,但多數(shù)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同學并不是為了這個目的,相反,他們是沒有目的的。調查中,我們采訪了幾位同學,他們表示自己上網絡社交平臺并不是單純的與他人交流信息,自己往往是在無事可做或想要逃避做某事是才會進入這些平臺,不時看看空間動態(tài),刷刷朋友圈。總而言之,大部分同學使用網絡社交平臺是無明確目的的。
2 網絡社交平臺對中學生能力產生影響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經過組內討論與總結,我們歸納出網絡社交平臺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并作出相應的原因分析。
2.1 對時間管理能力的影響
造成這種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第一,多數(shù)中學生沒有良好的時間觀念,沒有提前規(guī)劃的習慣。學習任務很重,再加上社交平臺的干擾,容易導致中學生日程混亂,時間時松時緊,習慣了這樣的狀態(tài),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便會受不利影響。
第二,家長監(jiān)管不足,中學生在網絡上較自由。我們小組通過詢問身邊同學的家長,發(fā)現(xiàn)超過四分之三的家長從不關注自己子女社交平臺帳號的狀態(tài),半數(shù)家長不了解孩子在網上尤其是網絡社交平臺上常瀏覽的內容。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家長使用的社交平臺多為微信,中學生則多數(shù)使用QQ、微博等;其二,多數(shù)家長本身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頻率較低,更不用說關注子女的使用情況了;其三,近年來很多社交軟件都有了隱私保護功能,可以設置權限禁止他人訪問自己帳號的動態(tài),部分子女便給自己的父母設置了這樣的權限,從而避免了他們的監(jiān)視。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各類信息沒有加以篩選,中學生不良的使用社交平臺的習慣無法得到糾正。
2.2 對精神專注能力的影響
經過先前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的時間是不固定的,這是因為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寫作業(yè)中途使用的,也就是常說的“開小差”。有同學表示,智能設備有消息提醒時很難專注于手頭的事情,總想看一下消息內容,從而導致了中學生使用社交平臺的頻繁。類似的情況在中學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有體現(xiàn),這里不展開贅述。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該做的事,卻無法做到,這樣一種狀態(tài)產生的原因令人疑惑不解,但這一種現(xiàn)象廣泛存在,值得人們深思。中學生應當引起重視,盡量避免這類現(xiàn)象。
2.3 對學習能力的影響
網絡社交平臺對中學生學習能力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國中學生大多學業(yè)忙碌,壓力較大,而實際生活中自我表現(xiàn)的需求難以滿足,同他人分享興趣的機會也不多,因此許多中學生轉向網絡社交平臺來滿足自身在這些方面的需要。
網絡社交平臺對中學生學習能力也是有一定正面影響的。社交的目的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利益,另一種則是出于情感,由對方為自己帶來歡樂與滿足。必須承認,人際交往之間是存在純理智的利用關系,兩個人為了互相勉勵抑或合作共贏而交往。然而,社會是充滿人情的,這樣的利益關系并不能維持,從而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需求——歸屬感,因此,感性上的交往總是必要的,在情緒或情感的引導下交往才能慰藉人們的心靈,派遣學習壓力。中學生便能以更輕松的狀態(tài)迎接緊張的學習。因此,恰當?shù)厥褂镁W絡社交平臺對中學生學習能力是有一定幫助的。
2.4 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
中學生在網上經常有交換信息的行為,能夠鍛煉他們的在線交際能力。當今社會,與人交流必不可少,在這其中,網絡社交平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將中學生聯(lián)系起來,將中學生所知的知識、生活經驗等共享。
然而,網絡社交平臺對中學生在現(xiàn)實中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也有負面影響。在線文字交流時,可以使用各種表情包,也不用考慮現(xiàn)實中的眼神、語氣等,較為隨意。中學生長期在線交流,會忽視與家人朋友在現(xiàn)實中的相處,淡化交談時投入的情感。因此,不當?shù)厥褂镁W絡社交平臺對中學生是有不利影響的。
3 中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平臺
3.1 不沉湎于社交網絡,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網絡上往往熱衷于圍觀,不注重分配休閑娛樂和學習生活的時間,對學業(yè)的關注度減少,這就形成了了一種不良的網絡依賴。同網絡上的朋友交流溝通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但中學生要明確我們作為學生最根本的任務和求學的首要目的,實現(xiàn)社交網絡為學習推波助瀾的作用。
3.2 合理安排網絡社交所用時間,加強現(xiàn)實交往意識
中學生熱衷于網絡社交,通過QQ等社交平臺可以和朋友溝通,可以接受和瀏覽新的信息,關注身邊發(fā)生的大事小事,中學生需要作出對網絡社交所用時間的合理安排,審時度勢,做到學習與此相輔相成。
與人交往是作為學生群體重要的需求,也是確立個人價值與安全的需求。如今,社交網絡的普及,使得面對面的交流更多地轉化為“屏對屏”的交流。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在某種程度上推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真實的人際交往需要眼神交流、身體接觸親密感。社交平臺建立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lián)網服務,如果割舍了現(xiàn)實的交往,就使得網絡社交成為一種緣木求魚的狀況,失去了使用社交平臺的初衷。網絡社交是現(xiàn)實生活交際的一種拓展但絕不能取代現(xiàn)實交際。所以中學生在運用社交網絡的同時,注重實際生活中的人機交往。
3.3 充分利用社交網絡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臺
中學生通過社交網絡能夠便捷地傳遞信息,讓他人瀏覽、閱讀到相關內容。充分利用社交網絡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臺,能極大滿足中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愿望,增強心里素質與表達能力。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體會,更加成熟,適應群體生活,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并激發(fā)學習動力。
3.4 利用社交平臺拓寬知識獲取途徑
社交平臺使中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知識獲取途徑,不僅僅局限于紙張之上,對學習資料的查找更為便捷。中學生是個總體目標相近,有相似價值追求的群體,能夠共享的資源非常豐富,通過社交網絡的互動,可以快速地尋求自己需要的資料,也為他人提供信息參考,給彼此間的學習交流提供了途徑。
4 結語
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網絡社交平臺在我們眼中有了多重身份。正確認識一個新事物是正確利用它的前提,而社交網絡作為已幾乎完全融入現(xiàn)代社會的新媒介更應該被我們清醒看待。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讓更多中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真正把這把雙刃劍的正面磨利。
參考文獻
[1] 百度文庫,初中生的自控力研究,[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4ea6f74be1e650e53ea9919.html,2013-12-13.
[2] 百度百科,社交網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E%E4%BA%A4%E7%BD%91%E7%BB%9C/420,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