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官秀
小學科學是一門與實驗教學為基礎的學科,而據新課程改革標準所示,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應是致力于發(fā)展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繼而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及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驗教學的目的一方面了為了促進學生觀察、實踐、探究等綜合能力及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小學科學老師應該充分重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提供豐富的觀察材料促進感性認識
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時,其感性認知亦將逐步變得豐富,而學生的感性認知越是豐富,對其相關概念的構建也將愈加有利。例如,在學習“動物怎樣運動”的內容時,老師可利用課前的時間養(yǎng)一些小貓、小狗或者是蝸?;蛭浵仯缓笞寣W生在課堂上認真觀察這些小動物的運動情況,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整個教學活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簡入繁,層層深入,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促進學生感性認識,以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貓、狗和蝸牛等動物的運動特點。
二、通過規(guī)范操作提升實驗技能
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操作的規(guī)范性往往是決定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教師應務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如針對“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過程,教師便可借助PPT的方式來為學生全面展示一組空氣清新的圖片和一組排放煙氣的圖片,借用兩組不同的圖片,引發(fā)學生對兩種不同環(huán)境做出自己最直觀的評判,從而引出課題,也為后面的教學——空氣的污染現象做鋪墊。然后,老師提出“造成圖片上這些污染空氣的煙塵的原因是什么呢?物質在燃燒的過程中真的會產生大量的黑色煙塵和氣味嗎?怎樣才能驗證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之后,老師再為學生提供一些蠟燭、玻璃片、打火機、餐巾紙等材料,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來驗證燃燒的實驗過程。但是,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提醒學生實驗的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因操作不恰當而難以掌握科學課程的實驗內容。通過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讓學生采用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步驟,讓學生用“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對待科學中的某一個問題,能用科學的思維猜想,設計實驗,實際操作驗證,并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從而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以及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在小學科學實驗中,確保操作的規(guī)范性及有序性,方能確保實驗材料效果的最大限度發(fā)揮。如針對“風力作用”的相關內容教學,若是在無風的天氣組織學生進行放風箏的活動,則勢必難以體現風力的作用。反之,若天氣本適合放風箏,則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其將切身感受到風箏在風力的作用下能可飛得更高。除了學生感受外,教師對學生研究過程的指導亦必不可少。當然,所謂的指導并不能局限于教材所指示的研究過程,而是要基于學生當下的思維特點來改變其中幾項條件,來為研究活動的開展過程增添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此一來,學生將意識到,能可影響風箏飛行的并非僅有風力這一個條件,而是同時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繼而將激發(fā)學生的好奇之心,并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探究過程中。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化情景
為切實激發(fā)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則小學科學教學亦需以小學生的生活內容及經驗為基礎線索。當然,教師所選擇的實驗內容亦需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興趣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如此方能讓學生處于一個相對較為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下,繼而切實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學實驗探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如針對“動物吃什么”這一科學探究活動,教師可首先要求學生填寫調查表,表中填寫學生當下所知道的與之相關的知識。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將成果予以匯總,此時,學生將了解到獅子、老虎為食肉動物。兔子與羊則是食草動物等簡單知識,最后,教師再對學生成果進行總結,并告知學生,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我們通常叫它肉食動物,而以植物為食物的動物,我們通常叫它植食動物或草食動物。至于食物種類比較廣泛,基本上什么都吃的動物,我們則稱之為雜食動物。通過創(chuàng)設與小學生生活關聯密切的教學情境,不僅能讓小學生深切意識到科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且能同時激發(fā)其觀察生活意識,繼而逐步形成嚴謹、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
四、豐富科學課程實驗內容
小學生因受其年齡因素限制而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尤其是在面對較為枯燥的內容時,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將更短。對此,為確保理想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則教師也應盡量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又不乏趣味性的實驗,以切實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繼而以此為基礎來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如此方能在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如針對“植物繁殖”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可以先組織或布置學生訪問園藝師,向他們學習了解植物繁殖的相關知識和技術等。然后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并詳細記錄下植物的繁殖與生長過程,由此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且能促使學生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總之,小學學科課程,實驗教學當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實驗教學于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有效開展,其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且能同時能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發(fā)展。故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務必對實驗教學給予高度重視,繼而積極致力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如此方能在確保理想的實驗教學成效同時,為學生繼續(xù)學習與終身發(fā)展意識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宣恩高羅鎮(zhèn)中心小學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