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英
(福建浦城縣仙陽鎮(zhèn)三農(nóng)服務中心,福建浦城353409)
浦城縣地處福建省最北端,水稻面積32 000 hm2,每年提供商品糧28萬 t,素有“閩北糧倉”之稱。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種植再生稻的耕作習慣,但是近年由于大量農(nóng)村勞動力向非農(nóng)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造成農(nóng)業(yè)勞動力緊缺及頭季稻不能機收等瓶頸因素影響,全縣再生稻種植面積從5 400 hm2下降到2 500 hm2,再加上農(nóng)村勞動力老年化,使水稻生產(chǎn)向?qū)I(yè)化、規(guī)?;C械化的方向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2018年在浦城縣仙陽鎮(zhèn)專業(yè)合作社開展機收再生稻規(guī)?;痉斗N植,通過合理選擇機收再生稻品種、機插暗化育秧、配方施肥、嚴格烤田、合理施用催芽肥、促苗肥及科學留樁等配套栽培技術(shù),促進規(guī)模化種植,達到機收再生稻一種兩收、省工節(jié)本、平衡增產(chǎn)的效果。現(xiàn)將浦城縣機收再生稻規(guī)?;N植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2018年分別在仙陽鎮(zhèn)下洋村奔牛農(nóng)機專業(yè)合作社、管九村浦之玉水稻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樟溪村建友水稻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進行機收再生稻規(guī)模化示范種植,建立甬優(yōu)2640(低留樁)、晶兩優(yōu)華占(中留樁)、甬優(yōu)1540(高留樁)3個水稻品種機收再生稻規(guī)?;N植示范106.6 hm2。按照水稻高產(chǎn)創(chuàng)建測產(chǎn)驗收程序進行實割測產(chǎn)驗收結(jié)果:甬優(yōu)2640、晶兩優(yōu)華占、甬優(yōu)1540的平均每667m2產(chǎn)量:頭季分別為595.5 kg、600.3 kg、622.5 kg,再生季分別為270.8 kg、255.5 kg、228.5 kg,兩季合計分別為866.3 kg、855.8 kg、851.0 kg。結(jié)果表明,這3個水稻品種都具有高產(chǎn)潛力,適合于作機收再生稻品種。
通過浦城縣近年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選出適合浦城縣機收再生稻的高產(chǎn)品種有:甬優(yōu)2640、晶兩優(yōu)華占、晶兩優(yōu)534、隆晶優(yōu)1212、甬優(yōu)4949、C兩優(yōu)華占、欣榮優(yōu)華占、甬優(yōu)1540、隆兩優(yōu)華占等低位芽或全位芽優(yōu)勢品種。
浦城縣再生稻頭季播種時間為3月10—15日,為便于專業(yè)合作社規(guī)模化種植,推廣工廠化暗化育秧,此育秧技術(shù)具有出苗整齊、秧苗健壯、成秧率高、育秧成本低等優(yōu)點。機插暗化育秧主要技術(shù)要點如下。
2.2.1 種子處理 播種前先曬種1~2 d,采用25%咪鮮胺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種24~36 h,撈出沖洗干凈即可催芽,催芽以90%種子破胸露白即可。
2.2.2 流水線播種 機插暗化育秧要選擇專用秧盤和水稻專用育秧基質(zhì),采用全自動育秧播種流水線機械播種,育秧前按照每667m2大田備足育秧基質(zhì)100 L,并對播種流水線上的設備進行調(diào)試。播種按照每盤基質(zhì)5 L,芽谷80~100 g(干谷60~75 g)標準進行流行線作業(yè),先在盤上裝育秧基質(zhì)2.0~2.2 cm厚度,然后噴水播種,播后覆蓋0.5~0.6 cm基質(zhì),最后用毛刷刷除多余的基質(zhì),一次完成上盤—鋪基質(zhì)—噴水—播種—蓋基質(zhì)機械流水作業(yè)。
2.2.3 暗化出苗 用叉車把播種好的秧盤送入暗化育苗室,一般每疊30~40盤高度,在最上層放一盤秧盤,裝土不播種,遮光暗化育秧。將溫度控制在30~32℃,濕度控制在90%~95%,并做好通風換氣工作,經(jīng)48 h之后,當90%種芽立針0.5~1.0 cm時,用叉車將秧盤運往育秧點。
2.2.4 秧苗管理 秧畦上擺好育秧盤,每畦兩排,需蓋膜保溫,薄膜管理與常規(guī)水秧育秧相同。秧苗期以濕潤水管為主,根據(jù)天氣情況,控制溝水高度,保持濕潤即可(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移栽前3~5 d控水煉苗,便于起秧成型,利于機插作業(yè)。秧苗1葉1心時用15%多效唑300 mg/kg進行噴施,由于是用基質(zhì)育秧,秧苗期一般不需追肥,移栽前5~7 d每667m2施尿素5 kg作送嫁肥,移栽前2~3 d噴施40%氯蟲·噻蟲嗪(福戈)與32.5%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作送嫁藥,預防本田前期病蟲害。
再生稻機插秧齡控制30~35 d,浦城縣一般在4月中旬機插,苗高15~18 cm。機插規(guī)格一般采用16 cm×30 cm,叢插2~3粒谷,結(jié)合手工補苗,每667m2插足1.4萬叢,基本苗5萬~6萬。
浦城縣推廣“三控”配方施肥技術(shù),浦城縣中等肥力水平條件下,根據(jù)頭季目標每667m2產(chǎn)量600~650 kg,施N 12~13 kg,基蘗肥與穗肥的比例為6∶4較為適宜。P、K肥按N、P2O5、K2O質(zhì)量比例為1∶(0.3~0.4)∶(0.8~1)確定施用量。具體為基肥:整地耙田時每667m2施碳酸氫銨20~30 kg、過磷酸鈣25~35 kg和氯化鉀5~7.5 kg;分蘗肥:插秧后7~15 d每667m2施尿素8~10 kg;孕穗肥:水稻幼穗分化Ⅱ期,一般在烤田復水后每667m2施尿素10~12 kg、氯化鉀5~7.5 kg;后期看苗情補施粒肥,在破口期對葉色偏淡的稻田,每667m2可施尿素2.0~2.5 kg,有條件可在水稻全生育期特別是孕穗期施用晶體硅肥或含硅配方肥。實施水稻秸稈還田的稻田,N肥可減量10%,K肥可減量30%;實施綠肥翻壓的稻田,N、P、K肥可減量20%~30%。
為提高再生稻根系活力,還必須實行嚴格2次烤田。第1次烤田可適當提前到預計穗數(shù)85%時,烤到稻田出現(xiàn)小龜裂,進入幼穗分化Ⅱ期及時復水。第2次烤田在頭季稻齊穗后15 d施催芽肥后,讓水層自然落干,收割前7 d左右斷水,以收割機碾壓時稻田土壤不明顯沉陷破壞為宜,直到收割留樁后及時復水。
為確保再生季安全齊穗(9月24日),在3月10—15日播種,頭季生育期短于145 d的品種可采取15~20 cm低留樁,頭季生育期在145~150 d的品種可采取25 cm中留樁,頭季生育期偏遲超過150 d的品種可采取30~35 cm高留樁,但頭季成熟收割期不遲于8月20日。
頭季稻齊穗后15 d施用催芽肥,頭季稻收割后3~5 d施促苗肥,留樁高度在30 cm及以上的稻田,每667m2施用催芽肥為尿素15~20 kg、促苗肥為尿素7.5~10 kg和氯化鉀10 kg。留樁高度在30 cm以下的稻田,每667m2施催芽肥為尿素7.5~10 kg、促苗肥為尿素10~15 kg和氯化鉀10 kg。
頭季稻盡量做到十黃收割,收割時盡量減少二次碾壓,收割當日把堆壓在稻樁上的稻草清理于稻株間,盡量扶正稻樁。收割當日灌跑馬水保持土壤濕潤,不留水層,整個再生季做到田間濕潤發(fā)苗、干濕交替至成熟收獲。頭季稻收割后15~20 d,每667m2施尿素5 kg作穗肥。頭季稻割后2~3 d及再生季抽穗60%~70%時,每667m2用“九二〇”2 g加150 g磷酸二氫鉀對水50 kg噴霧,有利腋芽早發(fā)、多發(fā)和齊穗。灌漿期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以提高結(jié)實率和千粒重,收割不宜太早,直至被碾壓稻樁的再生稻穗成熟再進行收割。
重點是做好“三蟲”(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三病”(稻瘟病、紋枯病、稻曲?。┑姆乐?。根據(jù)預測預報,適時適量使用生物農(nóng)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防治,推廣病蟲害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具體用藥:掌握枯鞘率5%或每百叢卷葉螟幼蟲有40頭以上時,用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6%阿維·氯苯酰(亮泰)、5%阿維菌素等農(nóng)藥防治水稻鉆心蟲和稻縱卷葉螟;稻飛虱低齡若蟲始盛期田間百叢蟲量達1 000~1 200頭時,用80%唏啶·吡蚜酮、25%噻蟲嗪等農(nóng)藥進行防治;可用32.5%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30%苯醚·丙環(huán)唑(愛苗)、75%肟菌·戊唑醇(拿敵穩(wěn))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紋枯病、稻曲病;用9%吡唑醚菌酯(稻清)、75%三環(huán)唑、40%稻瘟靈(富士一號)防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