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結
《文學硏究法》是桐城派末期主要作家姚永樸任北京大學教席時所撰寫的文學研究教材,也是一部繼劉勰《文心雕龍》后有關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力作。該書不僅在新、舊學術交替之際試圖以桐城派古文的“義法”說,重新闡釋文學的原理,以適應時代的需求,而且植根于經史傳統(tǒng)之學,從語義、語用及篇章結構、風格等方面,對作為“雜文學”特征的中國文章學體系的建構做出了有益的探討與貢獻。
一是對桐城派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的繼承、總結與發(fā)揚。
從大體上來看,《文學研究法》基本上是傳統(tǒng)文章學理論的繼承和總結,其“發(fā)凡起例,仿之《文心雕龍》”(張瑋語),故引述前人文論語尤多,所以由其理論的傳承來看,從方苞的“義法”說到姚鼐“陰陽剛柔”及“神、理、氣、味、格、律、聲、色”說,再到曾國藩的“文章四象”說,成為姚氏文章批評理論的一條承續(xù)的主線。
二是對古代文章辨體理論的梳理與聞發(fā)。
《文學研究法》之目的就是弘揚自《文心雕龍》以來所建構的“文體論”思想,將“體類”與“體貌”“體性”進行綜合考量,其對桐城古文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究其根本是對文學本源的探尋。他以“宗經”思想對文學本質與特征的思考,以“文類”為中軸對文學發(fā)展與體裁的探究,以“體性”的原則對文學的批評與風格的品鑒,既是對《文心雕龍》的規(guī)仿,也是對傳統(tǒng)辨體理論的總結與反思,而突出桐城古文理論的現(xiàn)代意義,更是其綜合前者的理論旨歸。
——發(fā)表于《國學講堂》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