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錚煬 田乃心
摘 要: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智能手機功能的多樣化,高職院校學生課堂玩手機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針對高職學生玩手機現(xiàn)象,筆者運用訪談調查法分析總結原因,并試圖從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視角分析提出解決“課堂玩手機”可行性方案,為高職院校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職學生;課堂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度校級資助課題(課題編號:ZZ2018-0905)成果之一。
隨著手機的更新?lián)Q代和互聯(lián)網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日常必備工具之一,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強烈。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也無一例外被手機“俘虜”,幾乎所有任課教師對“低頭族”現(xiàn)象都感到無可奈何,并擔憂自己未來是否還具備對課堂的駕馭能力,課堂玩手機現(xiàn)象對各位教師今后的課堂教學充滿了未知的挑戰(zhàn)。
1 訪談調查法分析高職學生課堂玩手機現(xiàn)狀
1.1 訪談調查對象——教師
本次訪談調查對象來自筆者所在院?!嵵菪畔⒐こ搪殬I(yè)學院的教師,訪談人數(shù)7人,訪談時間均選在課余這些碎片時間,比如中午課間20分鐘、中午12點午餐時間、下午教研活動結束后、下午下班坐班車時。
訪談問題:沒有固定問題,通過聊天的方式讓老師們自由表達。
訪談內容匯總如下(下面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提煉訪談內容,教師姓名均為化名):
1)財經學院范老師:高職學生玩手機現(xiàn)象隨處可見,校園里、食堂里、走路時、下課時、上課時,任何時候都雙手捧著手機,有的學生上課什么也不帶,除了手機。
2)財經學院步老師: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抬頭看多媒體屏幕課件,也無人在意課堂講的內容;有部分學生一心二用,雖然會聽課,但是手機不離手或是把手機放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之內,時不時打開看看。
3)信息學院王老師:女生們使用手機多數(shù)是刷朋友圈、逛淘寶、聊微信、看電視;男生們課堂上使用手機相當大一部分全體都是在玩游戲。
4)管理系孫老師:課堂上學生們會看電影、聽音樂或聊天,當入迷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音,或是哼唱歌曲,會引起全班學生哄堂大笑,直接打斷了課堂教學思路。
5)機電系王老師:在講授《機械制圖原理》課程過程中,若遇到重點難點讓學生做筆記時,學生們習慣性會拿起手機進行課堂拍照來代替做筆記?;A部張老師:學生們普遍水平較低,幾乎是啞巴式學習,在反復強調期末考試的重要性后,臨近期末口試實測時,學生會用手機進行課堂錄音。
6)基礎部李老師:學生們多表現(xiàn)為控制不住、上課無聊、不想聽課(如枯燥的政治課等)、聽不懂(數(shù)學、專業(yè)課等)、手機上網方便、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就是不能出門不帶手機等訴求。
1.2 訪談調查對象——學生
為了達到訪談效果,除了對教師進行訪談調查之外,還對筆者所在院校的學生進行了大面積的訪談,訪談人數(shù)達100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財經學院、信息學院、機電系、藝術系、建筑工程系、管理系、國際學院等,訪談時間長達2個月,訪談具體時間選在上午和下午上課課間,訪談方式為隨意聊天。為了保證訪談內容的真實性和原始性,訪談前不會向學生明確本次調查的目的,只是以“師友”的身份聊天,訪談的內容做不記名處理,充分保證學生的隱私。
訪談的主要問題集中在:
1)你每天在課堂上玩手機花費多長時間?
2)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主要做什么?
3)能改掉上課玩手機的壞習慣,專心聽課嗎?
4)玩手機收到老師警示后,你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
5)上課玩手機你心里矛盾嗎?對你的心理造成影響了嗎?
6)你為什么上課玩手機?
7)玩手機上癮嗎?
訪談調查結果顯示:
1)課堂使用手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看抖音、聊微信、刷朋友圈、玩游戲、玩支付寶小程序(螞蟻森林、螞蟻莊園)、聽音樂、看小說、打理QQ空間、瀏覽娛樂新聞等。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聊天(主要是微信、QQ),占比達到100%;第二位的是玩游戲,尤其是流行游戲——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占比達到67.8%;第三位是看抖音、看視頻、聽音樂、購物,占比49.1%;第四位是看小說、瀏覽新聞等,占比38.2%;最后,像查閱資料、學習、完成作業(yè)等占比13.4%。
2)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45分鐘的課堂上,每節(jié)課玩手機的時長平均超過30分鐘的學生全體占41%,10-20分鐘之間的占27%,時間少于10分鐘的只占7%。學生的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聽課,至少需要1-3分鐘,當遇到氣氛活躍的班級,再執(zhí)行上課點名制度,轉移注意力時間多則5分鐘,這樣整節(jié)課下來,平均每節(jié)用于聽課20分鐘以上的同學只占32%;大部分情況下真正有效聽課的時間甚至不足10分鐘。
3)97.8%的學生都承認在上課用過手機;全程不玩手機的學生幾乎沒有;將近一半學生表示玩手機不好,立志認真聽課,可是到了課堂上堅持聽課不到10分鐘就又拿出手機;36.9%的學生被老師警示仍然會不以為然、不予理睬,繼續(xù)埋頭玩手機。
4)有的學生表示自己有神經衰弱的現(xiàn)象,并且有時感到莫名其妙的孤獨;有些學生也意識到課堂玩手機會影響學習,而每次都會下定決心,好好學習,遠離手機,結果無法持之以恒,不久又重新上癮。
5)教師講課的內容聽不懂,玩手機是為了消磨上課期間無聊的時間;老師見我們學生玩手機,總是教訓我們,我們不想聽見啰嗦,就越玩越厲害,其實感覺挺對不起老師的教導。
2 高職學生普遍玩手機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考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課堂玩手機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心情和教學效果,更嚴重地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興趣。因此,課堂玩手機現(xiàn)象必須引起重視,學校要積極采取措施并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重新主動回歸課堂學習。
2.1 引入FCM教學模式
高職院??梢砸隖CM模式,通過智能手機助力課堂教學改革。
課前,教師可將課前錄制好的微視頻發(fā)放到微信或QQ等平臺中,學生手機在線接收微視頻后可在宿舍、圖書館、教師等隨時隨地進行觀看。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或任務,在學生知識范圍內無法解決的,可通過網站如谷歌、百度等進行搜索得出滿意方案,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并得到進步。
課下,師生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如微信群、班級QQ群等進行課下線上的學習或生活交流,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使交流更自然。教師也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一些好的文章、新聞、時事、科技成果等,師生一起在線探討、交流互動與生活,世界接軌,提高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2.2 進行互動式教學
該教學方法強調師生并重,師生之間更多的是一種溝通、交流、融合的狀態(tài),通過學生自控、自律的主動參與性,來預防學生課堂“手機病”的現(xiàn)象。
互動式教學以《商務禮儀》課程——穿衣技巧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形成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和舉動,所以在這種行為發(fā)生之前,教師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服裝準備,上課時通過點評每位學生的著裝搭配,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到課堂。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動腦動手的興趣和養(yǎng)成自我查漏補缺的習慣;同時在課上積極參與、發(fā)言討論,會使整個課堂內容非常充實、飽滿,課堂氣氛富有青春和激情。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淘汰式”的課堂互動游戲,因游戲失敗而“淘汰”的手機統(tǒng)一放置在手機置物袋,通過這種立竿見影的方式有效遏制課堂“手機病”現(xiàn)象。
2.3 基于微信端輔助影視類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班長為群主,班級學生創(chuàng)建、管理、運營和維護一個微信群,教師作為群里的參與者要充分利用微信群平臺,可以嘗試讓智能手機服務課堂教學。
以《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課程課堂教學為例,具體做法如下,教師開課之前,先讓學生們了解和熟悉手機在該門課程教學中的使用規(guī)則,教會學生熟悉和掌握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和使用技巧,指定學生訂閱“物流指聞”、“中物聯(lián)冷鏈委”、“物流時代周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阿里研究院”等專業(yè)公眾號,每天閱讀所關注公眾號的信息并通過微信消息以讀后感或是發(fā)布評論的方式反饋到微信群。有了這些“硬性”的學習任務后,學生們會一起分享某些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遇到“冷鏈物流”、“醫(yī)藥配送”、“疫苗運輸”、“陽澄湖大閘蟹的配送”、“生鮮電商”等話題時,學生會無意識地形成思考鏈,會因為某個爭論觀點自發(fā)地去討論,為了搞清楚某個焦點問題,會更多的關注與學習和生活有關的訂閱信息。學生們通過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玩手機”的環(huán)境下通過手機去學習。
2.4 嘗試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主動合作學習、接受知識的主體的一種新的教學策略。
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中,較多的課程是“理論講授+實踐練習”模式,如《計算機基礎》、《機械制圖》、《環(huán)藝設計》、《網店運營》、《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超市營銷策劃》等,我們可以在實踐練習環(huán)節(jié)嘗試使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以《超市營銷策劃》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以“項目主題”的方式給學生分配項目任務,并規(guī)定完成的時間。項目主題可以是七夕、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端午節(jié)、開學季、六一兒童節(jié)等,每個小組在“領取”自己的任務后,可以針對任務要求以5-8人小組為單位,展開分工、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方式,進行優(yōu)惠券、促銷單、宣傳海報、策劃方案等的具體工作。在“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嘗試“頭腦風暴法”,大膽質疑解疑,暢所欲言,集思廣益,不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論,對自己的意見隨時補充新的想法。各項目小組之間不再是單獨的競爭體,而是問題解決的合作伙伴,各小組會表現(xiàn)出有愛、互幫、合作的狀態(tài),這樣課堂學習氣氛自然調動起來,學生不僅從主觀上拒絕玩手機,更因為小組活動的需要沒有時間和精力“抽空”玩手機。
2.5 課堂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做到“疏堵結合”。筆者所在院校鄭州信息過程職業(yè)學院,在課堂上開展“手機袋營銷”活動,在教室、機房和實訓室里放置一個可以存放至少60個手機的手機袋,為學生上課時放置手機提供方便,讓學生自己形成自律行為,幫助學生抵擋手機誘惑,擺脫手機依賴。
同類院校黃河科技學院的做法就具有參考價值,學校開通“翻轉校園”平臺,教師可以將上課的課件、視頻、討論話題、知識問答、小測驗等學科知識上傳到翻轉校園APP,課前教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進行點名,課堂互動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使用手機上網學習,尤其是設置時間的隨堂測驗,時間結束平臺自動顯示測驗結果,教師學生都可以使用手機進行隨堂小測驗的講評。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重性,對于手機而言,一方面它代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和電子通訊的飛速發(fā)展,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交際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獨特的便利;但是不當使用手機,不僅會形成手機依賴癥,荒廢學業(yè),甚至會導致身體疾病和危害心理健康。如何趨利避害,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使高職生健康成長,是每所高職院校今后要更加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邱超,許燕.基于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大學生玩手機策略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28).
[2]王翠青,彭弗楠,陳未如.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輔助教學平臺[J].計算機教育,2015(14).
[3]向曙曦.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移動學習設計與實踐[J].當代繼續(xù)教育,2015(2).
[4]張成.論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233-234.
[5]向海霞,王焱軍,趙星悅.反思高校課堂教學——由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xiàn)象引發(fā)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
[6]胡樂樂.解決高校課堂手機頑疾應對癥下藥[N].光明日報,2014-11-07(9).
作者簡介
方錚煬(1984-),女,碩研,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田乃心(1993-),女,本科,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