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巖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3)
結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一種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疾病,該發(fā)生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曾有學者研究表明:結腸癌發(fā)病因素與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相關聯系[1];我院為了探究優(yōu)質護理對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的影響,將結腸癌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見正文描述。
表1 對比兩組結腸癌患者的滿意度[n(%)]
表2 對比兩組結腸癌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1.1 臨床資料:本次選取結腸癌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2016年5月22日至2017年8月1日,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觀察組。觀察組結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值(53.62±0.41)歲;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30例。對照組結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值(53.68±0.46)歲;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29例。文中兩組患者對比的基本資料差異不大,P>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1.2 方法:對照組方法——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首先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健康宣教,其次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協(xié)作患者完成術前常規(guī)檢查,最后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應立即告知醫(yī)師,且配合處理。觀察組方法——給予優(yōu)質護理,如下敘述:
1.2.1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且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繼而充分掌握患者心理表現,有利于給予正確引導及幫助,促使患者可以采用樂觀向上心態(tài)面對疾病,與此同時向患者介紹治療效果良好病例,從而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②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結腸癌發(fā)病因素、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等,有利于糾正患者錯誤觀念,與此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認知度,繼而減輕應激反應,且愿意配合治療。
1.2.2 術中護理:手術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絕對掌握患者手術耐受情況,以免出現難以承受現象,且事先做好預防措施;與此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變化,從而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1.2.3 術后護理:①生命體征護理: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回病房,且與責任護士交代相關事件,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引流液顏色、量及性質地等;除此之外,導尿管始終保持通暢情況,且在拔除之前指導患者如何學會排尿技巧。②排便護理:一旦患者排便后采用生理鹽水清理人工肛門,且在肛門周圍涂抹氧化鋅油膏,有利于避免炎癥發(fā)生;術后14 d護理人員應每天擴張患者肛門,繼而保證肛周肌肉松弛度,擴張時應注意探入肛門深度<4 cm,以免發(fā)生腸穿孔。③飲食護理:術后1周內禁食,因患者需進行胃腸減壓治療,禁食期間可根據醫(yī)囑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繼而保持機體電解質平穩(wěn),1周后食用少量流質飲食,且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當添加食量,直至過渡于正常飲食。④出院護理:出院時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且指導其如何正確護理人工肛門;與此同時告知患者術后3個月禁止進行腸鏡檢查;若在康復期間出現不適現象,應立即回院就診;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做好隨訪工作,每15 d進行1次電話隨訪,每1個月進行1次上門隨訪,從而隨時掌握患者康復期情況。
1.3 觀察指標:觀察且評估文中兩組結腸癌患者的滿意度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滿意度[2]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分值0~100分,共3個等級,滿意、不滿意、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標準:該次研究數據均輸入電腦內,且采用SPSS20.00進行分析及處理,進行t或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文中兩組結腸癌患者對比的資料存在一定差異。
2.1 兩組滿意度對比:表1數據可發(fā)現兩組結腸癌患者在滿意度對比中存在明顯差異,P值<0.05;即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數據。
2.2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表2數據可發(fā)現兩組結腸癌患者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中存在明顯差異,P值<0.05;即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數據。
結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該發(fā)病因素與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相關聯系,故此近年來,結腸癌發(fā)病率在臨床上呈逐年上升趨勢,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危造成嚴重影響;通常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在治療前由于疾病的影響,加上患者較為擔心手術治療效果,極其容易引起一系列負面情緒,如抑郁、焦慮、不安等,繼而降低手術治療效果,且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從而對整體療效及預后造成一定影響;故此在圍術期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尤為重要[3-4]。
優(yōu)質護理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及推廣,該護理模式在于以患者為中心,不再是機械性的執(zhí)行醫(yī)囑,主要是為患者實施全面、人性化的護理指導,不僅可以滿足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合理需求,并且還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5];在該次研究結果中可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滿意度對比中存在一定差異,即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值<0.05;由此說明實施優(yōu)質護理效果顯著,首先護理人員應主動告知結腸癌相關知識,包括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流程及效果等,繼而讓患者心理有個準備,與此同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表現,有利于實施針對性疏導措施,從而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且配合治療,由此一來,不僅可以改善醫(yī)患關系,并且還能提高患者滿意度[6-7];從表2中可發(fā)現兩組患者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中存在一定差異,即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值<0.05;與張靜[8]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證實術后實施細心指導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且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起到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優(yōu)質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并且還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利于改善預后,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