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爾明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116000)
伴隨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腦梗死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日漸上升趨勢,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同時也加重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其臨床特征是突發(fā)性昏厥、半身不遂、不省人事等[1]。有研究表明[2],給予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其受損功能恢復,減少疾病對其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提高其肢體活動度,且實施康復訓練時間越早效果越好。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腦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觀察其FMA評分和護理依從率情況,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腦梗死患者進行研究,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1例,對照組47例,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齡50~69歲,平均年齡(58.9±2.6)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0.8)年,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59.1±2.8)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①心理護理: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加強與其交流溝通,幫助其分析疾病,給予其鼓勵和支持,并適當列舉康復成功的病例,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②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指導其進食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類飲食,并適當攝入蛋白質,以提高其免疫力。③指導其進行功能運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包括:①主動運動:指導患者進行上下肢負重練習、手功能重建以及步行功能訓練等。②被動運動:動作應輕柔,幫助患者依次活動全身各關節(jié),30分/次,3次/天。③按摩推拿:幫助患者按摩上下肢以及患側手肩關節(jié)等,30分/次,3次/天,每間隔3 d按摩1次。④針灸:針刺合谷、足三里、環(huán)跳以及曲池等穴位,1次/天,間隔3 d針灸1次。肢體運動功能訓練內容包括:①良肢位:疾病早期,患者需保持臥床休息,無法進行自主運動,護理人員應每間隔2 h幫助其翻身1次,保持其肢體始終處于良肢位,并采取點按、彈撥等手法對其進行按摩。②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遵循由活動大關節(jié)至小關節(jié),被動運動至主動運動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外展、內收、外旋、內旋以及屈伸等。③坐位訓練: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靠墻站立,直到其能獨自站立,后指導其進行平衡站立訓練,使其手扶床尾,做向前后左右擺動以及交替抬高雙足等動作,若其平衡能力較好,則指導其進行橫向移步。④步行:護理人員應手扶患者腰部,先進行原地踏步,后進行向前行走,至步態(tài)平穩(wěn)后,轉為扶手行走,直至其能獨立行走。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FMA評分、護理依從率情況。采用FMA評分評估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滿分為100分,最低0分,分數(shù)與運動功能成正相關。采取護理依從率評估患者的護理依從情況[3]。護理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FMA評分:兩組護理前FMA評分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FMA評分分別為(70.14±3.68)分、(56.23±4.57)分,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FMA評分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FMA評分情況比較分)
組別 護理前FMA評分護理后觀察組(n=51) 31.58±2.96 70.14±3.68對照組(n=47) 31.64±2.28 56.23±4.57 t 0.112 16.655 P P>0.05 P<0.05
2.2 護理依從率: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護理依從率分別為96.08%、78.72%,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護理依從率情況比較[n(%)]
伴隨腦梗死發(fā)病率的逐漸升高,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常規(guī)護理措施只能對少數(shù)腦細胞功能恢復起到促進作用,而早期康復護理能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提高其生活質量,促進其肢體功能恢復[4]。
有研究提出[5],早期康復護理措施能重組患者側大腦半球的功能和代償,使其患肢殘存能力和功能得以恢復,且采取康復護理的時間越早越好,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即可進行,幫助其取良肢位,能抑制其異常運動模式,并鼓勵其從被動活動轉變?yōu)橹鲃踊顒?。因腦梗死患者通常病程較長,發(fā)病急、回復慢等原因,易導致其產(chǎn)生不良情緒和心理,對其康復產(chǎn)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康復護理實施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并做好心理護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訓練[6]。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對腦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FMA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提示對此類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能促進其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在觀察護理依從率上發(fā)現(xiàn),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提示對此類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能提高其護理依從率。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能使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提高其生活質量,促進其健康恢復,值得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