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彤 哈爾濱華德學院
翻轉課堂是指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預先制作教學視頻,提供給學生以視頻為主的學習資料,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內容,自主學習課程內容,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交流、討論知識點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差異化分班教學是根據興趣導向以及天賦差別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組,采取不同教學進度、內容、考核評價方式的人才培養(yǎng)的新型教學模式?;诓町惢虒W的分班翻轉教學為教與學的研究與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拓展了傳統(tǒng)課堂的時間和空間范圍,依據學生不同特點,以人為本,以學生為課堂主角開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教學活動。差異化教學的分班翻轉教學能有效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利于培育學生的自主性、團隊協作、創(chuàng)新以及知識內化,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教育,從而培養(yǎng)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高素質的高校學生。
差異化教學分班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教學中是一項新興手段,在實踐中尚未形成健全的組織體系與細化流程,在面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習效率不高的學情時,難以開展針對性、科學化的措施發(fā)揮特色教學。
實踐教學中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忽視學生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上存在多層次的差異,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的差異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差異化分班教學分班依據單一化,僅考慮學生的成績,對于其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性格愛好等缺乏量化標準,難以體現分班教學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其中首要問題是不能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老師單向灌輸方式,課堂教學單調乏味;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積極性,不會主動學習,內化和創(chuàng)新不足,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考核機制沿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適應小班分班教學與翻轉課堂考核評價,教學手段改革流于形式。
部分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比較落后,對差異化教學、分班教學、翻轉課堂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實質認識不清,技能掌握不熟練;教師對本專業(yè)課程體系、知識架構、重點難點認識不清,缺乏差異化教學與專業(yè)課程的有效融合;部分教師教學經驗不足,難以靈活運用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指導能力弱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良好的技術支撐條件和資金、人力支持,高校要明確崗位職責,加大資金投入;優(yōu)化內部機構設置,強化內部溝通與協作,重視技術力量的培養(yǎng)和人才引進帳,促進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建立安全、便捷的信息數據平臺,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資源設計,為教師錄制靈活、新穎的翻轉課堂教學資料提供有力保障。
受不同個體自身條件、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在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差異化教學教育體系中,專業(yè)小班分班是實現教學成果優(yōu)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要針對學生不同專業(yè)、班級層次、課程體系結構優(yōu)化分班依據,并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予以科學歸納、分析、分類,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分班標準;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分組穩(wěn)定性,并相應跟蹤反饋機制適應調整分班構成,促進小組成員的相互帶動與互補。
轉變教師是課堂主體的傳統(tǒng)理念,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要扮演教練角色,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有側重地進行引導;優(yōu)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和反饋改進,開展小班討論、分析、協作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在課前準備、課堂活動、課后總三方面結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增加學習平臺交互性,內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引導教師自主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溝通技巧,在提升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教師組織教學的技能;加強教學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教師檢索優(yōu)秀數據資源錄制翻轉課堂的優(yōu)秀視頻;開展經驗交流、賽課、觀摩等活動,教學評價與反思、做好翻轉課堂導學工作,重視先進經驗的借鑒與吸收,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基于差異化教學的分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化模式,高校要優(yōu)化內部資源配置,著重建立科學化差異分班標準,完善考評機制,強化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升差異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水平,培養(yǎng)高素質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