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qū)廣播電視臺
新聞工作者采編工作需要通過新聞采訪和編輯兩部分工作完成,利用采集、認證、篩選、采集、編輯等工作以新聞節(jié)目進行制作,再通過電視新聞欄目進行播放,傳遞給觀眾。因此新聞節(jié)目與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密切相關。目前在不少基層電視臺中普遍存在的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缺乏的問題,對新聞熱點、關鍵點無法準確把握,還有不少記者對群眾的真實需求予以忽視,對收視率和關注度過分重視,對新聞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了。所以加強基層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研究,對電視臺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目前新聞業(yè)的重點逐漸向基層傾斜,要求新聞記者能夠深入基層,在新聞第一線對群眾的真實生活以及真實需求予以反映,將新聞關注點切實地落實到普通大眾身上[1]。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新聞記者因新聞敏感性缺乏,在普通群眾中無法挖掘有價值的新聞關注點,認為無新聞題材可以采集,無新聞熱點可以報道,造成基層新聞內容質量偏低。
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重要價值和存在的意義。隨著網絡信息的發(fā)達,不少新聞記者不再深入基層進行新聞采集,而是通過網絡進行新聞資料的收集,再進行加工處理,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違背了新聞記者的職業(yè)操守。
目前不少基層新聞記者為了提高新聞的收視以及大眾的關注度,吸引大眾的好奇心,對新聞內容進行夸大,忽視新聞的客觀性,另外還有不少新聞記者將新聞材料加工處理成為假新聞,對大眾的實際需求脫節(jié),同時對正常新聞傳播秩序進行擾亂,對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2]。
目前基層新聞記者進行采編的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制作的新聞因角度缺乏新意無法吸引大眾關注,對基層新聞行業(yè)造成不利。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網絡信息化越來越發(fā)達,對新聞采編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也將逐漸淘汰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突破性的新聞采編方式。
在采編過程中,基層電視臺新聞記者不僅要對群眾性原則予以堅持,還應加強社會責任感[3]。另外還需要加強自身采編風格和特色的培養(yǎng),制作出獨特視角的新聞節(jié)目,提高大眾的吸引力;同時還需要對新聞敏感性進行培養(yǎng),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和捕捉有價值的新聞關鍵點,使新聞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基層電視臺新聞工作主要為大眾服務,新聞工作者堅持群眾性原則至關重要,使新聞工作能夠切實為人民服務。因此在采編工作中,新聞記者應對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方式進行改革,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實效性予以保證。另外通過與群眾的真實生活及時融合,對群眾的真實生活進行深入了解,同時保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采編工作,使新聞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不僅使各個電視臺競爭日漸激烈,新聞行業(yè)的競爭也更多樣化,因此在采編過程中新聞記者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編輯形式,使新聞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礎上,新聞記者需要充分發(fā)揮和調動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采集新聞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了解、分析和探討,從不同角度提出新穎的觀點和看法,使思考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時基層電視臺也應對傳統(tǒng)的報道方式和采訪方式進行改變,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使新聞工作方法得到有效改善,新聞工作效率提高,有效保證新聞質量[4]。
基層新聞記者如缺乏社會責任感,不僅會產生違反職業(yè)道德的行為,同時會對電視臺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基層新聞記者必須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采集的新聞要從多個角度、多方面進行調查,通過對整個新聞事件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對新聞事件真實面貌的還原,對新聞的真實性予以保證;對基層新聞記者,還應加強社會榮譽觀的培訓;另外記者采編過程中,對新聞應保持中立的立場,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新聞素材進行分析、探討,吸引群眾的關注,使收視率得到有效提高。
基層電視臺新聞的質量與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提高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才能有效保證電視新聞的收視率。針對基層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加強新聞記者群眾性原則的堅持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樹立,在采編過程中,形成自身特點和風格,制作了具有特色的新聞節(jié)目,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敏銳的新聞發(fā)現能力以及捕捉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挖掘,使新聞節(jié)目效果和新聞節(jié)目質量得到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