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 靜
(黑龍江省雞西礦工報社,黑龍江 雞西 158100)
隨著傳媒行業(yè)發(fā)展的競爭日益激烈,媒體都開始重視社會新聞方面的內容,以至于社會新聞成為了傳媒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著力點。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部分媒體缺乏人文關懷意識的問題,新聞內容在語言表述、態(tài)度傾向等方面缺乏人文關懷,沒有給社會帶來正面積極的價值引導,亟待解決和提升。
社會新聞的人性展示是結合傳媒發(fā)展對人生模式及生命做出的詮釋,從直觀上來理解,社會新聞就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所引發(fā)的廣泛事件,是以社會道德倫理為基礎,對于整體社會發(fā)展做出解釋,反映生活、反映意識、反映問題,有深度、有教育、有傳播意義的新聞報道。因此,在這個定義上社會新聞不僅僅是博眼球,更應當是人與人之間精神和情感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呼喚和響應。因此,作為社會新聞的傳播主體媒體行業(yè)而言,要重視人文關懷。人文關懷下的社會新聞有利于構建健康的價值觀體系。正如著名大學學者施拉姆所提到的那樣,受眾獲取新聞是為了得到即時性的補償和延時性的補償,因此信息的傳遞需要滿足相關的需求和好奇心理,也需要重視人的精神層次關懷。精神層次關懷的作用更加持久、體驗更加深刻,因此即使是在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現(xiàn)代,重視下社會新聞的人文關懷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構建起健康價值觀的重要做法。
在博眼球的影響下,大部分的社會新聞都向著爭議性的標題發(fā)展,比如在標題以及導語中引入很多與性有關的內容,使得很多的讀者樂意去點擊這類的文章,雖然會獲取一定的點擊率,但是整體上的社會影響自然是負面的,久而久之群眾對于社會新聞的意見也會越來越大,進而導致媒體的公信力下降。特別是對于自媒體發(fā)展而言,這些問題更加嚴重。所以對于各類媒體而言,重視其人文關懷,提升整體的媒體公信力,不僅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措施所在,對于媒體的整體發(fā)展特別是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和相關的人們需要是重要的做法,重新重視起新聞的細節(jié),也可以使得受眾發(fā)現(xiàn)新聞的本質,重新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對于自媒體的發(fā)展也是正確的引導。
媒體事業(yè)的發(fā)展最重要的目標和方向自然是推進人文事業(yè)的建設,因此在人文關懷的視角下,社會新聞可以向著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向不斷深入,使得國民不僅僅局限于讀書認字,更可以獲取相關的健康向上的文明觀念和文明素質,這是社會新聞的重要責任。
在人文關懷視角下,發(fā)展社會新聞的重要性猶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那么如何才可以做好相關的構建工作呢?首先,需要堅持平民視角,關注弱勢群體,拉近與讀者之間的心理距離。社會新聞自然是要反映社會的,而在社會之中最受人關注的莫過于弱勢群體,所以作為新聞媒體的從業(yè)者,堅持平民視角,關注弱勢群體,拉近與讀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是很好的做法。長期以來公眾人物成為了媒體的主角,大部分的平民群體卻被媒體忽視了,但是在信息傳播日趨大眾平民的今日,做好相關的民眾關懷是重要的措施。比如說對于農民工群體、下崗職工、失業(yè)者、鄉(xiāng)村教師、殘疾人群、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等關注,就有利于吸引觀眾的注意,也可以滿足人們關懷的相關需要。
第二則是要做好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著眼于新人物的內心世界,彰顯人性美,而不是僅僅將關注的核心放置在標題的吸引眼球上。人民事業(yè)的社會新聞不僅要關注新聞本身,更要關注新聞背后的人與故事,特別是對于人情感及精神追求的報道,所以社會新聞在報道突發(fā)新聞的同時,也需要對于人的角色做充分地挖掘,去體會和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此為依據(jù)來凸顯整體的人文性。而不是僅僅結合標題和導語的吸眼球,獲得觀眾的認可,這對于整體的消極情緒,降低和積極情緒傳播都是很好的做法。
第三則是要努力在輿論監(jiān)督中維護對象的尊嚴,規(guī)避報道的隱私性。大部分社會新聞都是揭露社會的問題去幫助那些弱勢群體,所以對于他們的個人隱私保護是十分重要,也是基礎的要求。對于媒體從業(yè)者而言,維護受眾的權益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因此,在進行社會新聞報道時必須保障報道對象的合法權益。
總之,整體來看引入人文關懷提升社會新聞影響力和公信力意義非凡,因此對于實際從業(yè)者而言,必須努力結合實際的從業(yè)對象來做出調整,提升整體業(yè)務效率同時,做好相關需求的滿足,為群眾帶來好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