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迪
坐落于泉城濟南的山東博物館,在建筑造型上自然少不了一番水汽淋漓的裝點?;疑乃姆襟w結構簡潔大氣,銀白色的穹頂有如東升的旭日,又如趵突泉噴涌的泉水,充滿生機與活力。進入大廳,一派明亮富麗,一塊晶瑩剔透的墨綠色玉璧懸貼在頂部中央,它的原型是山東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1977年出土于曲阜魯國故城的戰(zhàn)國玉璧。
“我們自己每天進來,都感覺很舒服,像回到自己的家?!鄙綎|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郭思克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2010年11月16日,我們的新館建成,如今已經是第九個年頭了?,F在國內只要建新館,一定要到我們這里看一看?!彼I記者在館內參觀,不論是“清風徐來——館藏明清竹繪畫展”中鄭板橋的《雙松圖軸》,“魯王之寶——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中的衣冠服飾,還是“萬世師表展”中的各種互動游戲,他都十分熟悉,詳細講解著其中的文化內涵和設計思路。“博物館工作者,方方面面都要操心,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多的知識?!?/p>
《環(huán)球人物》:擔任山東博物館“看門人”以來,您最關切的是哪方面工作?
郭思克:應該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問題。2010年新館建成的時候,我們想通過旅行社或其他協會組織,讓山東博物館成為旅游景區(qū)。但和人家談,很困難,旅行社都不來,因為參觀免費了。他們問得很直接:“我們能得到什么?”我說:“你能得到文化和藝術的享受?!钡f這些沒有用。有時也有旅行團來,都是進門以后約定好幾點集合離開,游客們待半小時、一小時,捎帶著蹭一點兒文化的氛圍。
這兩年,博物館熱起來了,旅行團也增加了。2018年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們館接待了5000批次的游客。游客們進到博物館,短時間內很難按部就班地看完每一個展覽。我們就想在設計上直奔主題,告訴游客,山東博物館最值得看的有什么,在館里的什么位置。
《環(huán)球人物》:能請您具體談談這些展覽設計嗎?
郭思克:我們有史前時期的陶器,比如大汶口文化的紅陶獸形壺和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杯;我們有漢代的畫像石,反映過去的士人生活、神仙思想、胡漢戰(zhàn)爭,被譽為“漢代歷史的畫卷”;我們還有佛教造像,山東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藝術圈,出土了很多造型精美的石雕造像……類似這樣的項目,我們設計了10個。過去旅行社來了,大家一下子就散開了,毫無目的又浪費時間?,F在游客來了,我們告訴你,要看陶器、青銅器、古文字,最好的在哪里,還有專業(yè)的工作人員進行引導、講解。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對博物館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怎么讓觀眾更好、更快捷地選擇他/她需要的博物館產品。
《環(huán)球人物》:您曾倡導將國外的“策展人”制度引進山東博物館的展覽工作,在策展、陳列、布置上,您有哪些經驗呢?
郭思克:1990年,我在山東省文物局工作,下基層鍛煉,就來到山東省博物館。參與的第一個展覽是“孔子展”。當時沒有經驗,就把四書五經都擺上,摘抄一些孔子的名言做成條幅或展板,讓觀眾看看,僅此而已。這些年,我做了五六個版本的“孔子展”,后面慢慢擴展到“物”的陳列,展出孔子生活時代的文物,還有孔府珍藏的藝術品、服飾和生活器皿等等。
我的專業(yè)是玉器鑒定,做副館長時分管陳列部、宣教部,自己也喜歡“折騰”展覽。我比較滿意的是2013年策劃的“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做這個展是我個人的興趣,展覽對沉香的香料、香氣,熏香的方式、器具做了全面的展示。我還在展廳旁布置了一個“沉香雅集”,讓觀眾體驗古人的風雅生活,聽琴、賞花、喝沉香煮的茶,品各式各樣的香,有越南的、印尼的、海南的等等。
郭思克 生于1966年11月,文博二級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山東博物館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館長,兼任山東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山東管理處主任等職。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改變展覽的方式,不要只讓觀眾靜止地看。展覽一定要有互動,要沉浸和體驗,除了眼睛看到的信息,還可以調動嗅覺、聽覺等一切感官。
《環(huán)球人物》:近些年山東博物館在展陳上有哪些突出的成績呢?
郭思克:去年我們的“書于竹帛——中國簡帛文化展”,入選了2018年國家文物局十大重點推介展覽。在紙張發(fā)明之前,最常見、最方便的書寫材料就是竹簡和木牘,它們對中國文化的推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山東博物館不就有著名的銀雀山漢簡嗎?所以我們聯合了全國18家博物館、考古所和大學,共同舉辦了這個展覽,展出文物850余件,涵蓋了從戰(zhàn)國、秦、漢至三國、晉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簡牘帛書。
還有“萬世師表展”,過去叫“孔子文化大展”,我們更新了一些數字化的展示手段與互動項目,中小學生都很喜歡。比如“杏壇講學”部分,觀眾點選數字設備上仁、孝、禮、智等不同主題,環(huán)形幕墻上就會出現真人等大的孔子全息影像。人們可以對照著屏幕上的《論語》原文,聽著孔子用現代白話文講解,穿越千年時空,與先師孔子對話。
《環(huán)球人物》:山東博物館發(fā)展的方向是什么?
郭思克:我們的博物館,是為所有老百姓、為所有人民大眾服務的。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要滿足不同群體、不同背景的觀眾對博物館的需求。比如做展覽,不能千篇一律地做文物展,還要做書法、繪畫展,做自然標本、古生物化石展。每個展覽,我們都有專門的留言簿,每天有專人收集留言信息,梳理觀眾的意見,這已經是一個常態(tài)的工作了。
山東不像北京,如果有的游客來到山東博物館,沒看到展覽,可能就不會專門再來一次了。每天下午4點,我們停止入館,但如果遇到外地游客,4點10分、15分到了,我們還是盡量滿足他們,請人家進來就是了。我們力爭讓每一個進到博物館的觀眾都有自己的收獲,哪怕記住一件文物,也是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