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寶鳳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在如今的教育改革中,教師是改革的先鋒,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身體力行,教師應觀念常新,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關注“績差生”,略談一二,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觀念;績差生;興趣;合作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是我們教育界永恒的話題。縱觀古今中外,雖然觀點不一,雖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相同,那就是讓學生盡可能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成為國家棟梁。每個人都有它獨特的一面,每個學生都有他閃光的一面,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不忽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更應關注“績差生”。下面結合歷史學科教學實際,談一談如何關注“績差生”的,與大家共勉,不當之處請指正。
1 改變觀念,關注績差生
我們經??吹竭@樣的報道:當年班上成績倒數(shù)的“搗蛋大王”,開了頗具規(guī)模的連鎖超市;當年的“英語乞丐”,是赫赫有名的酒店老板……可見很多當年的“績差生”,卻是今天佼佼者。種種事例提醒教師要改變心態(tài),不能偏愛績優(yōu)生,而忽略績差生。在群體中,都希望被一視同仁,而學生更渴望一視同仁。教師都對學生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我學生都聽話,都學習。學生又何嘗不是呢,也希望自己什么都好??山涍^實踐,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目標沒達到,產生了失落感。這些學生就成了通常說的績差生。這個時候,就需教師充分發(fā)揮領路人的作用,心中要有“差生”。從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入手,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熱情的語言,給學生以力量,培養(yǎng)其自信心。
2 培養(yǎng)學生,尤其是“績差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很多人喜歡聽歷史故事,可在高中階段,因為歷史是高考必考科目,很多人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事件等。其實,歷史中的重要人物、時間等必須是要記的,但要看怎么記,有的人理解地去記,有的人死記硬背,記的效果截然相反?!翱儾钌苯o人的印象是哪一科都學不好,哪一科成績都差,實則不然,尤其歷史這一科是很好提高成績的。只要激發(fā)興趣,選擇適合學習方法,提高成績并不難。培養(yǎng)興趣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上可以適當選用引起共鳴的故事,可以是老師講,可以是學生講,也可采用多媒體形式,播放經典視頻。課堂互動時,別忘記績差生,他們的分數(shù)不高不代表學習歷史能力差。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所謂有的績差生,根本不差,他們有的課外歷史非常豐富,只不過他們答不出成績。究其原因他們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對,或者是不愿意記,目的性不強。只要學生興趣在,提高成績是不難的。
3 倡導團隊精神,構建三人小組合作性學習模式,帶動績差生
下面結合歷史學科的教學,簡述一下這種模式操作過程:
3.1 準備工作
1)向學生說明該模式的重要性
2)具體向學生說明操作流程 :三人一組按成績分為師傅、大徒弟和二徒弟;座次編為南1號 中2號 北3號。這種方式安排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帶動績差生。
3.2 具體操作
1)下發(fā)學案。
學案必須提前一天下發(fā),要求預習。學生按照學案的結構,結合教材,初步完成對知識的掌握,有方向的完成地學案.這樣做可以幫助績差生學會預習,構建知識體系。
2)課堂上操作。
(1)點評學案,檢查預習效果:上課伊始,白板展示完成較好的,并做點評。為最好(全,準,美)的小組加3分。這一環(huán)節(jié)特別能體現(xiàn)關注績差生。因為填寫學案易完成,而且他們有很多字跡美觀,老師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閃光點,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熱情。
(2)教師引導新課內容,學生各個小組積極參與:
①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尤其考慮到績差生。
②學生組內合作:如回答不完整,組內成員補充完成,得補充成員的對應分數(shù)。小組中的3號實際上就是績差生,通過加分形式,鼓勵他們積極回答問題,增加他們的自信,進而不再是績差生。
③組間競爭,貫穿整節(jié)課:如回答不完整,鼓勵其他組“來找茬”修正,正確加3分。鼓勵績差生參與其中,漸漸地帶動績差生參與其中,學會競爭,學會學習。
上述這種合作形式主要是為了資源的共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小組內每個學生學習有所進步,尤其有助于帶動績差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yǎng)全體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比如合作意識,尊重他人意識等等。當然這種教學方式,教師要充分備課,備所有學生,尤其重點備“績差生”。
我們都知道破繭成蝶的故事,蝴蝶必須經過歷練,直到翅膀練強壯到一定程度,才能破繭而出。省去了過程,看似為其免除了痛苦,但卻適得其反。我們對績差生的教育也如此,不能因為他反應慢,能力差,就什么都包辦,還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的引導,鼓勵他,激發(fā)他,讓他主動成長,主動強大。
參考文獻
[1]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種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4).
[2]石中英.關于當前我國中小學價值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0,(8).
[3]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