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能力是學習數(shù)學的必備能力,本文從深挖情境,理透算理;課始熱身,強化算法;對癥下藥,集中訓練;重在積累,形成技能這四個方面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情境;算理;算法
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幾乎涵蓋了數(shù)與代數(shù)、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的范疇。計算能力是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是基本功,也是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深挖情境,理透算理
算理是算法的基礎,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賴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對算理的透徹理解,蘇教版的教材幾乎每節(jié)新授課都有安排一幅情境主題圖引出新課,情境起到了把計算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橋梁作用,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計算課特別要注意挖掘情境與計算內(nèi)容相關的結合點,使其為學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觀的素材,這樣情境的功能也會更大些。如三年級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的除法計算》。兩幅情境圖,一幅是為解決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提供直觀素材的,一幅是為筆算除法做準備的。第二幅圖中:兩人一共買了46支鉛筆,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支?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來說,引導其認真看圖,就能分出: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支,合起來是23支。對中等生來說,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利用課件把靜態(tài)的畫面轉化為動態(tài)的畫面,演示先分整捆,再分單根的過程。對于后進生來說,聽過的,可能會忘了,看過的,也許記住了,只有做過的,才能真正理解,可以設計擺小棒的環(huán)節(jié),利用小棒擺一擺,進一步熟悉分的過程,為下面理解筆算除法的運算順序——先算十位上的4(捆)除以2,得2,這個2是2個十。再算個位上的6(根)除以2,得3,這個3是3個一,以及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做好鋪墊。借助情境,先觀察主題圖分,接著電腦動畫演示分,最后再動手操作分,通過這樣三個層次對情境主題圖的再現(xiàn),把圖中的蘊含的“數(shù)學味”充分挖掘出來,學生理解了分的過程也就理解了筆算的算理,理解了算理,就能更好地掌握算法,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二、 課始熱身,強化算法
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它對學生的注意、記憶、邏輯思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它具有花時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點。通過口算訓練,可以促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在新課學習時,利用三分鐘的時間進行口算熱身,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對于學生出錯的題目應注重算理和算法的教學,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為了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在課堂上,我通常用的形式是視算和聽算兩種方式。視算是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燈片或游戲進行訓練,用開火車或者個別回答的方式進行迅速口算,每次題目為20題左右,主要出以下幾種題型。
1. 容易混淆的題目。15×4 14×5 13×2 12×3 16×5 15×6 23×2 32×3
2. 錯誤率高的題目。
如在上完《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后,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算400×5=2000這樣的題目時,常會漏掉一個0,于是在第二天的口算熱身時,我就多出些相應的題目進行訓練。
聽算的題目除了出簡單的一步計算外,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模仿《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雷夫老師那樣,每天進行三分鐘的心算暖身,學生也學得輕松,快樂。如三年級學生在學了乘除法知識后,可以出這樣的題目:
1. 每個人心里想著7,乘4,翻一番,減50。
2. 每個人心里想著8,乘一星期的天數(shù),減6,再平均分2份。
3. 每個人心里想著5,乘最小的二位數(shù),加上最大的一位數(shù),減50。
4. 每個人心里想著18,平均分3份,每份的10倍是多少?
在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知識后,可以出這樣的題目:
5. 每個人心里想著1塊蛋糕,平均分5份,你吃了3份,你吃了多少?
6. 每個人心里想著1樣東西,平均分4份,這樣的3份是多少?
高年級的可以請學生設計題目。
三、 對癥下藥,集中訓練
在教學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出錯的情況,老師在平常的練習中要善于收集不同學生的易錯題,記入錯題庫中,并認真分析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利用遺忘規(guī)律先快后慢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練習,要在最短時間里讓學生再次回顧,喚醒學生沉睡的意識,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學生的錯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符號看錯
把“÷”看成“+”,把“+”看成“-”如24÷6看成24-6。22+9看成22-9。
(二) 數(shù)字抄錯
典型的是把6看成0或8等?;蛘邫M式的題目抄對,豎式抄錯。如:472-257=215抄成472-257=213。有的是把驗算的結果抄成計算的結果。
(三) 運算順序出錯
如24-6+14=24-20=4
(四) 基礎薄弱
有些學生是因為表內(nèi)乘法沒有背熟練,出現(xiàn)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有的是因為兩位數(shù)的進位退位加減法沒有學會導致三位數(shù)的進位退位加減法容易出錯等。
(五) 求快出錯
有些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字跡潦草,求快出錯。
對于以上幾種情況的錯因,可以采用以下對策:
1. 用“一步一回頭”法,即算完一步,馬上回頭檢查一遍的方法,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細心審題,認真計算,正確估算,仔細檢查的好習慣。也可編兒歌記憶:
四則計算講認真,數(shù)字符號不抄錯,
選審題后再運算,順序規(guī)則不搞錯。
法則定律用正確,步步檢驗不放松,
正確結果從何來,良好習慣是保證。
2. 要求學生寫好10個阿拉伯數(shù)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能“0”“6”不分。
3. 對于基礎薄弱的請家長、優(yōu)生一起幫忙把缺漏的基礎知識補上。
錯題庫中的錯題集,還可以在單元考、半期考、期末復習時再次進行集中復習鞏固,把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四、 重在積累,形成技能
任何業(yè)績的質(zhì)變都來自量變的積累。對于計算也不例外,每天都給孩子留幾道計算題能讓孩子的計算能力從量變轉為質(zhì)變。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自己出題,組長檢查批改,教師要做的就是及時評價學生的情況,這樣學生都會樂此不疲。爭取做到節(jié)節(jié)有口算,天天練計算。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四”管其下,常抓不懈,學生的計算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作者簡介:
張水仙,福建省寧德市,寧德市古田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