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眼界才有境界。良好的教師個人素養(yǎng)對學校教育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師這一職業(yè),職后教育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多元視域;小學體育;職后教育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育人”事業(y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存在更新思想,更新觀念,更新知識和技能的迫切需要。對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多元化素質培訓成為必然。
一、 小學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體育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小學體育教學,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戰(zhàn)略尤為重要。小學體育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對小學生素質教育有極大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教師培養(yǎng)基本都是通過高校系統學習,在職前掌握到了一定的知識素養(yǎng)的高校畢業(yè)生,通過考核進入學校任教。然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依然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和時代要求。
我國教師教育,包括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兩個階段,教師教育是一個終身化的教育過程。在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教師的職后教育成為提升教學質量,落實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新的教學理念能否在學校課堂實現,新的教學體系能否順利建立,新的知識體系能否傳給學生,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將先進的教育改革成果帶進學生課堂。
我國傳統的師資培訓,主要以職前培養(yǎng)專業(yè)師范生為主,有一套系統的培養(yǎng)體系。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它為我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中小學教育的師資力量,為我國義務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從教育戰(zhàn)略層面適時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單純的職前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教師職后教育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國家把師資培訓工作的重點從職前教育轉移到職后培訓,把體育教師培訓的重心由重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轉移到重教學能力的提高,把封閉性師范教育向職后多元化培訓方向發(fā)展,將教師的培訓由提升學歷和資格證書向教師業(yè)務能力提升轉換,將單一的或多次的隨意性教師業(yè)務培訓向制度化師資培訓發(fā)展。小學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而發(fā)展。
二、 新課改下體育教學的誤區(qū)分析
(一) 認識誤區(qū)
新課程改革,為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革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通過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課標理解不透徹,對素質教育存在認識誤區(qū),以為新課程改革無非是將“教學大綱”變?yōu)椤罢n程標準”,只是名稱的變化,換湯不換藥,小學體育教學還得以跑、跳、投等身體練習為主,從而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新瓶裝舊酒,缺乏變化。
(二) 生硬照搬
一些教師在接受了新穎的職后培訓后,不能將所學知識跟具體學情相結合,不根據所在學校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加以靈活創(chuàng)新,生搬硬套,刻意模仿,結果造成教學效果不顯著。有些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聽到新課標就是“無標、無模、無法”,結果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沒有弄懂其本質是要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去教學,使課堂教學實踐茫然無措。
(三) 流于形式
小學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一些教師在培訓后,不能透徹領會。比如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在教學中采用了形式主義做法,雖然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卻無法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監(jiān)控和引導,分工不明確,討論的話題價值低,互助性學習分享不夠,合作交流缺乏獨立思考。有些教師為課改而課改,忽視情感教育,一味肯定自主探究學習而否定了接受學習,將簡單的激勵性評價等同于發(fā)展性評論等。
三、 多元視域下體育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
小學體育教師素質的多元化培養(yǎng),是指教師的師德培養(yǎng)、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和個人能力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需要擁有專業(yè)的學科素養(yǎng),只有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才能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育改革環(huán)境。
(一)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專業(yè)知識、技能,還要“傳道”——傳授學生做人處事之道,也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學體育教師作為“傳道”者,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必須合格,否則自身不正,何以正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道德素質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起著示范性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對待體育教育事業(yè)要熱愛,要在平凡崗位上辛勤耕耘,艱苦創(chuàng)業(yè);對待學生要融入感情,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自己要多元化發(fā)展,精確領會課改精神,不斷追求新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搞好教學工作。在教師職后培訓中,教師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弘揚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奮發(fā)向上的教育信念,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樹立整體教育觀念,以開闊的胸襟,堅守教育事業(yè)的陣地,才能夠將教學工作推向前進。
(二) 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
體育教育雖然是對學生身體鍛煉和運動技能等方面進行的教育,但體育教育工作者干的不是簡單的體力活,教師不是“四肢發(fā)達”的大老粗,體育教學也不是表面看上去教師讓學生跑跑跳跳、齊步走打打球做做體操,它同樣需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yè)的技術技巧知識,扎實的理論功底。教師只有加強文化知識的不斷學習,不斷加強個人修養(yǎng),才能夠靈活運用教育學、心理學、保健學等基本知識,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發(fā)展。
(三) 要有一顆忠誠教育的事業(yè)心
教育是一項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師生需要情感的互動。教師擁有一顆愛心,把學生當作自己孩子一樣看待,才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和諧的交流合作。作為教師,還需要有一顆事業(yè)心,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是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
高學歷不等于高能力,勤于學習,樂于接受新觀念新思想,處處留心皆學問。教師要將教師職后培訓所學知識、網絡上學習到的教學模式方法、課堂教學中總結的經驗教訓靈活運用,提高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教學內容的加工能力、恰到好處的講解與高超的示范能力、良好的組織能力。教師要有敏銳地發(fā)現錯誤和糾正錯誤的能力以及客觀評價學生的能力。教師要以一顆熱忱的事業(yè)之心去鉆研教學方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夠為學生上好一堂堂精彩快樂的體育課。
四、 多元化多層次教學模式的運用
小學體育教師職后培訓,需要教師掌握基本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可以稱之為教學特點及風格,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程序設計和方法體系。教師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才能有利于教學目的達成。
這些教學模式主要有:
(一) 體育教學的心理模式
教育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學習活動,掌握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解決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心理障礙,能夠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體育鍛煉的能力,這也是教師全面了解學情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心理活動,教師要從生物、心理、社會多角度去全面考查。
(二) 體育教學的思維模式
體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巧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要根據這個目標進行思考,將技術動作變化為形象生動的概念,方便學生理解掌握。
(三) 個性發(fā)展模式
教師要充分掌握學情,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激發(fā)他們的個性體育運動傾向,多元化分層次教學,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增強學習興趣,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從而達到教學預期目標。
(四) 學生主體性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要轉變觀念,將學生由被管理者變?yōu)榻虒W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教師由管理者變?yōu)橐龑д?,協作交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和方案,分組分層教學,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合作,在語言、情感、思想上加以溝通,以平等的視角共同探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自學意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五) 小學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學習
多元視域還體現在教師對待教學評價體系上。教師職后培訓需要掌握多元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體育健康文化與運動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感意愿表現與合作精神進行評價。采用開放與激勵、多元與互動、動態(tài)和差異評價的思路對教學活動進行全面評價。
總之,多元視域下教師職后教育,要以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深化教師知識結構體系,以服務教學為目標,做好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1]楊衛(wèi)華.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若干誤區(qū)的分析與思考[J].陜西教育:行政版,2011(12).
[2]劉成華.多元化教育形式下體育教師素質培養(yǎng)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11(11).
[3]景霞.多元化多層次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J].成才之路,2014(24).
作者簡介:
林云霞,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臺江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