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琳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氛圍;差異;內容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1—0044—01
一、創(chuàng)造輕松的環(huán)境 , 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師幼共同參與、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能否為幼兒創(chuàng)設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幼兒健康教育的成敗,而教師健全的人格、積極的態(tài)度、良好的行為,又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園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十分重視為幼兒創(chuàng)造輕松、良好的教育氛圍。首先,讓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伙伴關系,要求教師要蹲下身來和幼兒講話,尊重他們的人格,傾聽他們的苦惱,分享他們的快樂,了解他們的興趣,關注他們的需要。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幼兒快樂地、自覺自愿地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兒沒有了顧慮,沒有了壓力,就能充分感受自己的價值,就會有話敢說、敢講,遇事敢想、敢做;其次,教師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幼兒樹立典范,并用自身愉快的情緒引導幼兒的心理變化,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和諧、溫馨的群體中,意識到自己在這個群體中角色的特殊性,從而隨時調控自己,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及良好的心境;再次,在發(fā)現(xiàn)幼兒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不能急于求成。心理問題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解決問題也需要摸清問題成因,有針對性地從問題根源入手,進行科學引導。如,在一次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觀察到有一位幼兒拿著筆不敢畫畫,根據(jù)平時的了解,這位幼兒性格比較內向,而且缺乏自信,遇事總擔心自己干不好。這時,教師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蹲在他旁邊撫摸他的頭,用信任的語氣鼓勵他說:“你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自己的媽媽畫得很漂亮?!痹诮處煹墓膭钆c賞識下,這位小朋友心情放松了,他按時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美術作品——《心中的好媽媽》,畫面上媽媽的頭發(fā)畫得很長很長,而且還戴著一頂美麗的帽子。課后他說:“我最喜歡媽媽的長頭發(fā),漂亮極了。”教師正是利用這一機會,及時引導他走出了自卑的心理誤區(qū)。
二、采用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幼兒處于心智發(fā)展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怎樣有針對性地解決幼兒身心發(fā)展中的問題呢?一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幼兒主體性活動的方式,每周專門開展一到兩節(jié)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豐富幼兒心理健康知識,調節(jié)和維護幼兒心理健康。二是有針對性地設計心理健康課。例如:為了讓幼兒認知情緒,了解情緒對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們?yōu)橹邪嘣O計了“有趣的表情” 心理健康課,幼兒通過看圖、討論、表演、交流、猜想等方式了解了“生氣”、“高興”、“疑問”等情緒的不同表現(xiàn)和作用,懂得了要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情緒。為了加深幼兒的印象,教師在教室還布置了心情墻,把表示臉部三種不同表情的牌子分別放在三個小桶里,讓幼兒進園時在自己的照片前插上相應的表情牌,既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觀察別人和敞開自己心扉的渠道,也便于教師隨時掌握幼兒的情緒變化,使幼兒每天能有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三、根據(jù)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有的幼兒喜歡一個人玩,不愿與人主動交流;有的幼兒不能獨自入睡、缺乏安全感;有的幼兒喜歡跟別的同伴爭搶玩具、不能經受挫折、言行容易過激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及時制定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每月安排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和教育場景。例如:有“幼兒園里朋友多”、“關心我的朋友”、“溫暖的大家庭”、“我長大了”、“對人有禮貌”等。讓幼兒親自感受集體的溫暖,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從而達到引導、教育幼兒的目的。又如:我們針對小班幼兒不敢或不愿與別人交流的情況設計了“我是小主人”的角色游戲。在活動室里布置了“客廳”,讓幼兒主動地招呼客人,介紹自己,為客人表演節(jié)目,幫助小班幼兒克服心理障礙?;顒雍?,幼兒都希望自己家里有人來做客,自己能像小主人一樣熱情大方待客,不再害羞。
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還在周五下午放學前安排了大、中、小班幼兒開展“贊美時刻”活動。教師和小朋友一起互相贊美別人的優(yōu)點,然后評出進步之星,并將其照片公布在信息窗里,鼓勵幼兒相互促進,也在無形中強化了幼兒的積極情緒。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