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衍
靈山縣平南中心小學 廣西欽州 535000
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現(xiàn)行小學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年級越低,回答問題越積極,課堂氣氛越活躍,然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反倒越不愿發(fā)言了。有些學生考試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讓他流利地說幾句英語卻很難;有的學生面對老師和同學十分害羞,不愿積極參與口語活動;有的學生雖然參與積極性較高,心里或許也想得不錯,但一到口頭表達,就抓耳撓腮,不知怎么表達;還有的學生小組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一到正式發(fā)言時就結結巴巴,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
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大多數(shù)內心會焦慮緊張。性格開朗的學生善于表現(xiàn)自己,不怕丟面子,舉手發(fā)言的情況會稍微好一些。但關鍵時刻,也容易膽怯。有一次,我們班舉行英語演講比賽,一個平時表現(xiàn)非常好的孩子卻緊張得站不穩(wěn),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后搖晃,聲音也非常小。事后,我問他為什么會那么緊張,他說:“英語畢竟不是漢語,平時練的機會少,說起來就不自信了?!毙愿駜认蚧蚧A較差的學生就更是如此了。有了這樣的自卑心理,自然會影響表達效果。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同樣,要想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必須要在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多加練習。但我們的學生并不是生活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他們很少或幾乎沒有與外國人對話的機會,生活中爸爸媽媽也很少能用英語與他們對話。即便在課堂上,不少教師由于缺乏對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缺少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展示的舞臺,缺乏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引導和鼓勵,學生的興趣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發(fā)。
不少老師在有效教學模式的推動下,也開始注重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的應用,但學生交流的前期準備不充分。如:老師在出示教學目標或任務時,就讓各學習小組立即進入討論交流,此時只有個別優(yōu)生能勉強應付,其他學生只能做觀眾或聽眾,久而久之多數(shù)學生容易養(yǎng)成依賴習慣;不僅如此有的教師又不及時掌握各小組情況而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導致課堂的失控,其后果兩極分化嚴重。
農村小學因為缺乏專業(yè)的英語教師,很多是其他科目轉教英語的,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就很有限,進而也影響了學生的口語學習。
對于小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只有鼓勵學生戰(zhàn)勝自己,才能獲得成功。如:在一次教學復習單詞時,我請了一位上課很少發(fā)言的同學,他非常緊張,不敢回答。我一直用信任的眼光看著他,并對他說:“Ibelieve you?!保ㄎ蚁嘈拍?。),遇到他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局面,我就請其他同學幫忙,回答正確后,我又和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鼓勵他。此后,我經常用這種方法為他樹立戰(zhàn)勝自我的信心,漸漸的他的發(fā)言也多了起來。
尋找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比如:一個孩子平時很少主動舉手發(fā)言,可是當別的學生在說的時候,他卻聽得非常認真,時而微笑點頭,時而靜默搖頭,并充滿期待地看著老師點他的名,這時,我們就應該把握時機,果斷地請這位學生回答,讓他知道老師心中有他,我們經常堅持這樣做,他的信心就會逐漸增強,心理素質也會隨之提高。
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新大綱也在口語訓練上提出這樣的要求:“要在課內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進行口語交際?!币虼苏n堂上,應盡可能多的模擬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
如:倡導師生之間用英語互致問候;建立班級和校園英語角、開展英語歌詠,英語詩朗誦比賽等等。盡量讓學生置身英語的情境,調動學生應用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小組合作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平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師資隊伍教學水平,讓農村的學生享受更公平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