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田,沈明格,王鳳榮,胡春榮,曹玉杰,蘆鵬
氟脫氧葡萄糖F18(fluorodeoxyglucose F18,18FFDG)參與人體內(nèi)葡萄糖的代謝過程,屬于葡萄糖類似物。18F-FDG是評估組織18F-FDG攝取情況的半定量指標,但以往以肝臟平均標準化攝取值(SUVmax)>2.5為惡性病變的評價指標存在較高的假陽性率[1]。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 tomography,PET/CT)顯像是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顯示組織對示蹤劑攝取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能夠在分子水平反映活體組織的功能和代謝狀況。臨床上,PET/CT掃描被廣泛用于對頭頸部腫瘤、淋巴瘤、結直腸癌、肺癌等腫瘤的早期監(jiān)測、篩查、鑒別診斷和遠處轉(zhuǎn)移檢查,通過反映葡萄糖代謝變化,評估惡性腫瘤情況[2]。在判斷腫瘤時,通常以肝影為參照物,將異常濃聚影評定為高于、等于或低于肝臟濃聚,惡性腫瘤濃度通常輕度或顯著高于肝臟濃聚[3]。由于不同個體肝臟SUV水平存在波動,且與多種因素相關,其中血糖水平是影響人體內(nèi)18F-FDG和SUV水平的重要因素[4]。18F-FDG可作為葡萄糖的相似物潴留在細胞,增強組織顯影,而SUV水平可反映組織對18F-FDG的攝取能力,進而幫助評估組織代謝活性。我們采用PET/CT檢查了187例受檢者,分析比較了健康人和高血糖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18F-FDG攝取結果,經(jīng)行各變量與肝臟SUVmean的相關和偏相關分析,以期能為后期臨床診斷提供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行PET/CT檢查的原發(fā)性肝癌(PLC)患者187例,男性131例,女性56例;年齡為18歲~75歲,平均年齡為(46.39±7.22)歲?;颊呖崭寡撬秸U?1例,高血糖者116。經(jīng)PET/CT和血清學檢查診斷為PLC。排除標準:①存在胰腺腫瘤患者;②存在嚴重認知障礙或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影響肝臟代謝的相關疾病患者。
1.2 PET/CT檢查 檢查前,患者禁食6 h以上。依據(jù)患者體質(zhì)量,給予18F-FDG(上海原子科興藥業(yè)有限公司)4.44 MBq·kg-1靜脈注射,注射后讓患者安靜休息1 h。使用PET/CT檢查儀(美國General Electric Company)檢查。
1.3 血清甲狀腺素水平檢測 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Fitzgerald公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采用相關分析和偏相關分析計算連續(xù)性變量與肝臟SUVmean間的相關系數(shù)和偏相關系數(shù),再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影響肝臟SUVmean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正常與高血糖肝癌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情況 見圖 1、圖2。
2.2 兩組肝癌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比較 血糖正常的PLC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顯著優(yōu)于血糖升高組(P<0.05,表 1)。
2.3 兩組18F-FDG攝取結果比較 高血糖組患者肝臟18F-FDG攝取為(5.1±1.4),顯著高于血糖水平正常者【(3.9±1.3),P<0.05】。
圖1 血糖正常的PLC患者肝臟PET/CT檢查表現(xiàn) 36歲男性PLC患者,無胰腺疾病,空腹血糖為5.3 mmol/l,經(jīng)肝臟18F-FDG PET/CT檢查顯示18F-FDG SUVmean=3.9,肝右葉葡萄糖代謝水平正常
圖2 高血糖PLC患者肝臟PET/CT檢查表現(xiàn) 34歲男性PLC患者,有糖尿病史5年,無胰腺病變,無放化療治療史。測得空腹血糖水平為7.3mmol/L,經(jīng)肝臟18F-FDG PET/CT檢查顯示,18F-FDG SUVmean=5.13,肝右葉葡萄糖代謝水平顯著降低,顆粒不均勻且粗大
2.4 影響肝臟SUVmean水平相關和偏相關分析 血糖、年齡、FT3和基礎代謝率(BMR)與SUVmean間的相關和偏相關系數(shù)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血糖、年齡和FT3是影響肝臟SUVmean變化的獨立因素(表2)。
表1 兩組肝癌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n(%)]比較
表2 影響肝臟SUVmean水平的相關和偏相關因素分析
18F-FDG PET/CT是集解剖形態(tài)成像和功能代謝顯像于一體的顯像技術,能夠根據(jù)惡性腫瘤細胞對葡萄糖攝取情況來顯示惡性腫瘤病灶,不僅能夠顯示病灶的大小和形態(tài),還能夠顯示惡性腫瘤病灶的活性情況[5]。因惡性腫瘤病灶活性不同,18F-FDG PET/CT顯示出不同的放射性濃聚程度,且呈現(xiàn)出一致性的變化。已有研究指出[6],惡性病灶活性較低,放射性凝聚程度隨之減少,反之亦然。臨床醫(yī)生可通過“標準攝取值(SUV)”來表達放射性凝聚程度的高低。人體肝臟是調(diào)節(jié)血糖和糖代謝的主要器官。在機體能量充足時,由消化道吸收的葡萄糖均以糖原形式儲存于肝臟內(nèi)。當機體禁食或饑餓時,肝臟內(nèi)糖原分解為6-磷酸葡萄糖,再轉(zhuǎn)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為機體代謝提供能量[7]。FDG屬于葡萄糖類似物,進入肝臟后被磷酸化為6-磷酸-FDG,因此無法進入到下一步糖酵解或糖原合成過程,滯留在肝臟內(nèi)。因此,糖代謝和血糖水平會影響肝臟對于18F-FDG的攝取水平[8]。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在我院行PET/CT檢查的187例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了血糖水平正常者與高血糖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和18F-FDG攝取結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血糖正常組與高血糖組患者肝圖像質(zhì)量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血糖患者0級和1級圖像顯著高于血糖正常組,2級和3級圖像顯著少于血糖正常組。血糖正常組與高血糖組患者肝臟18F-FDG攝取分別為(3.93±1.32)和(5.12±1.43),差異顯著(P<0.05),結果提示高血糖組患者掃描圖像質(zhì)量顯著降低,顆粒不均勻且粗大,肝臟組織顯像質(zhì)量受到血糖水平的影響,腫瘤顯影較差,這可能是由于肝臟組織的血供和血糖水平影響了肝細胞代謝,進而對PET/CT掃描影像產(chǎn)生了影響。因此,在對患者行18F-FDG PET/CT檢查前,應當對血糖水平較高的患者給予藥物干預調(diào)控,降低血糖水平,以改善顯像圖像質(zhì)量[9]。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血糖、年齡、FT3和BMR與SUVmean間的相關和偏相關系數(shù)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血糖、年齡和FT3是影響肝臟SUVmean變化的獨立因素。在生理范圍內(nèi),血糖升高會反饋抑制肝細胞內(nèi)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使已經(jīng)被己糖激酶磷酸化后的6-磷酸-FDG不能脫去磷酸而滯留在肝臟內(nèi),使肝臟SUV升高[10,11]。同時,血糖升高還會競爭性地抑制肝細胞攝取18F-FDG,造成肝臟SUV升高。已有研究指出[12,13],空腹血糖水平<6.9 mmol/L會影響肝臟對FDG的攝取。甲狀腺激素在調(diào)節(jié)機體代謝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能夠提高組織耗氧量,增高BMR,加速糖代謝,促進糖分解氧化,進而增加機體產(chǎn)熱量和耗氧量[14,15]。甲狀腺激素不僅能夠促進肝糖原分解和糖吸收,還能夠促進外周組織對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升高[16,17]。FT3對小腸細胞膜刷狀緣葡萄糖轉(zhuǎn)換系統(tǒng)產(chǎn)生刺激,促進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加快腸道吸收葡萄糖。因此,F(xiàn)T3與肝臟 SUV變化有一定的相關性[18,19]。BMR作為臨床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常用指標,其水平升高說明機體各器官代謝增快,糖原異生增快,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水平升高,進而影響了肝臟SUV[20]。
綜上所述,血糖水平和糖代謝相關因素可影響肝癌患者肝臟對18F-FDG的攝取情況,進而影響PET/CT掃描的圖像質(zhì)量,血糖、年齡和FT3是影響肝臟SUVmean變化的獨立因素。臨床上,在行18F-FDG PET/CT檢查和判讀圖像時,應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