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明,樊東升,徐杰,劉險峰,周寧,麗敏,包娜娜
微小RNA(miRNA)是一類長度為12~23個核苷酸的內(nèi)源性小分子RNA[2-4]。miRNA-155可以通過調節(jié)SOX6信號通路,促進PLC的侵襲[5,6]。miRNA-520和miRNA-99a可以作用于細胞周期蛋白,進而抑制PLC的生長[7,8]。本研究分析了PLC患者肝癌組織miRNA-30c水平變化與病理學指標的關系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55.2±3.7)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為肝細胞癌(HCC)。術前未經(jīng)過放化療治療。本研究已經(jīng)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肝組織miRNA-30c檢測 將切除的癌組織立即用冰PBS緩沖液沖洗,剪至黃豆粒大小后,放入液氮中冷凍,過夜后置入-70℃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RNA提取試劑盒(南昌樂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RNA。采用TaqMan miRNA反轉錄試劑盒(南昌樂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法檢測成熟體miRN-30c水平。將RUN6作為內(nèi)參進行檢測。miRN-30c和RUN6引物序列均由深圳市華安平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合成。本實驗采用兩步法檢測miRN-30c水平。采用公式2-△ct計算miRNA-30c相對水平,即△ct=ctmiRNA-30cctRUN6。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癌組織miRNA-30c水平與臨床和病理因素的風險比(OR)和95%可信區(qū)間(CI)采用Logistic二項回歸分析。采用Kaplan-Meier最小乘積法評價患者的生存率,不同miRNA-30c水平患者生存率的差異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臨床和病理學因素HCC患者肝組織miRNA-30c水平比較 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無肝炎病史和血清AFP水平高低患者肝組織miRNA-30c水平差異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有淋巴結轉移患者肝組織miRNA-30c水平顯著低于無淋巴結轉移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不同臨床和病理學因素患者肝組織miRNA-30c水平(±s)比較
表1 不同臨床和病理學因素患者肝組織miRNA-30c水平(±s)比較
例數(shù) miRNA-30c P性別 男 21 0.5±0.1 >0.05女14 0.6±0.0年齡(歲) ≥50 14 0.5±0.1 >0.05<50 21 0.5±0.1腫瘤大小(cm) ≥3 22 0.6±0.0 >0.05<3 13 0.5±0.0分化 低分化 12 0.6±0.0 >0.05中/高分化 23 0.6±0.1 TNM分期 Ⅰ/Ⅱ 12 0.5±0.1 >0.05Ⅲ/Ⅳ 23 0.6±0.0淋巴結轉移 是 17 0.2±0.0 <0.05否18 0.8±0.1肝炎病史 有 25 0.6±0.0 >0.05無10 0.6±0.1 AFP(μg/L) ≥25 26 0.6±0.2 >0.05<25 9 0.6±0.2
2.2 肝組織miRNA-30c水平的進一步回歸分析35例HCC患者癌組織miRNA-30c相對水平為0.6,95%CI為0.3~0.6,其中癌組織miRNA-30c相對水平低于0.6者13例,大于0.6者22例。經(jīng)Logistic二項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無肝炎病史和血清AFP水平高低者癌組織miRNA-30c相對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有淋巴結轉移者癌組織miRNA-30c水平顯著降低(P<0.05,表 2)。
2.3 不同miRNA-30c水平患者生存比較 癌組織miRNA-30c高水平患者總生存期為(14.5±6.7)個月,95%CI為11.0~28.4個月,顯著長于低水平患者【(7.9±1.5)個月,95%CI為 3.2~10.7 個月,P<0.05,圖 1】。
圖1 兩組生存曲線比較
表2 Logistic二項回歸分析不同臨床和病理學因素患者癌組織miRNA-30c水平差異
PLC已成為全世界男性第五位、女性第7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在男性中為第2位,在女性中為第6位[11]。PLC是惡性程度高、易轉移和預后較差的一種腫瘤。由于缺乏特異性的生物學指標,使得早期診斷變得較為困難[12]。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發(fā)生浸潤或轉移,從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深入地研究PLC的發(fā)病機制,對于早期診治有重大的意義。自Lee et al首次發(fā)現(xiàn)Lin-4以來,已經(jīng)有上千種miRNA在動植物體內(nèi)被發(fā)現(xiàn)[13]。miRNA通過與目標堿基的配對,從而對靶基因的表達進行調控,對于細胞的分化、增殖、凋亡和對機體的發(fā)育有重要的作用[14]。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miRNA表達譜與PLC的病理學類型、惡性程度、分級和分期等臨床病理學特征密切相關,檢測miRNA不僅可以優(yōu)化PLC的診斷和個體化治療,而且還能作為判斷PLC預后的工具[15]。例如,miRNA-423可以抑制抑癌基因的表達,從而促進PLC的形成[5];miRNA-155可以通過調節(jié)SOX6信號通路,促進PLC的侵襲[6],而 miRNA-520和miRNA-99a可以作用于細胞周期蛋白,進而抑制PLC的生長[7,8]。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30c可作為抑癌基因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9]。本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30c水平與PLC患者的預后有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無肝炎病史和血清AFP水平高低PLC患者癌組織miRNA-30c相對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存在淋巴結轉移患者癌組織miRNA-30c水平顯著低于無淋巴結轉移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地經(jīng)Logistic二項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miRNA-30c低水平增加了淋巴結轉移的風險。研究結果可能暗示,癌組織miRNA-30c水平的高低對于診斷有無淋巴結轉移的PLC患者有參考價值,需要今后進一步地進行研究。由于本組例數(shù)較少,還未能發(fā)現(xiàn)腫瘤分化程度、組織浸潤和腫瘤大小等因素對癌組織miRNA-30c相對水平的影響。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還難以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精準的判定。由于我國HCC多發(fā)生在具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病毒因素肯定影響患者預后,而這些是否會影響癌組織miRNA-30c水平,均需要進一步研究。
miRNA-30c屬于miRNA-30家族成員。以往研究已證實,miRNA-30c與肺癌、乳腺癌、腎癌等有關[10,16,17]。但是,關于其與 PLC 的關系,則研究較少。現(xiàn)在看來,miRNA-30c對于PLC的診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學者發(fā)現(xiàn)miRNA-30c診斷PLC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下面積(AUC)為 0.927,其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84%和71.80%,與miRNA-203聯(lián)合診斷可將ROC曲線下面積提高至0.9378,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提高至84.51%和80.33%[18]。既往研究還發(fā)現(xiàn),miRNA-30c可以下調轉移相關基因1(MTA1)來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其與核轉錄因子HMBOX1的3’端非翻譯區(qū)結合,使自然殺傷細胞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表達水平增高,進而增加機體對PLC細胞的殺傷能力[19]。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30c在PLC組織中表達下調。在體外實驗中,通過上調miRNA-30c的表達可以抑制轉錄因子Snail水平,進一步降低了PLC細胞的侵襲性[20]。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30c-5p對機體脂肪酸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可用以治療瘦素受體缺陷小鼠的甘油三酯堆積和肝脂肪變性[21,22]。本研究以癌組織miRNA-30c的平均水平為分界線,將患者分為低水平組和高水平組。結果表明,癌組織miRNA-30c高水平組患者總生存期顯著長于低水平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檢測癌組織miRNA-30c水平可能具有預示PLC患者術后預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