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彤
摘 要: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文學審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現代文學研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現代化文學審美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復雜。學術界和理論界站在不同的角度積極地將 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相結合,通過引入不同的觀點和模式突破傳統(tǒng)文學研究的不足,對此,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對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新視野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現代性;文學研究;新視野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01
一、現代性的內涵與特征
現代性早在18世紀就已經實現了初步的發(fā)展和實踐,通過歷史實踐的有效演示和分析來更好的體現社會組織結構的內在要求,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人類的文明進程不斷的加快,社會化在運動過程之中的組織結構開始突破傳統(tǒng)模式所存在的各類不足,通過進入轉型期來實現建設資源和發(fā)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從更為宏觀上的角度上來看,現代性與社會現象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但文化理念的進一步發(fā)展能夠為歷史的穩(wěn)定運作指明道路和方向?,F代性的出現也表明人類自省意識的有效覺醒,人類開始站在個體的角度對歷史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總結。
由此可以看出,在促進現代性發(fā)展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立足于人類對歷史的批判和分析,積極地采取 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不斷地 加強自我構建和自我分析,其中現代性以批判性和反思性為最為主要的特征。對于現代性的批判性能說,在實踐運作的過程之中這一特征非常的關鍵,批判性的范圍相對比較廣泛,主要以傳統(tǒng)的批判模式為切入點,對社會現實之中所存在的各種不合理的現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其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批判性實質上也是對生活現實的一種包容性的充分體現,對于前現代社會來說,大部分的批判性行為活動會存在許多的負面印象要素和限制因素,通過對比分析內容和形式的分析可以了解社會現實之中所存在的各種排斥心理和不滿情緒,對理想化存在的不同的界定,大部分的批判性存在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能夠有效地 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真正能發(fā)揮正面識別的作用和價值。
現代性之中的反思性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屬于一種廣義上的概念,在長期反思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注重分析,質疑,批判和推理的不同的項目,大部分的人類實踐活動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反思。在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必須要以不同的目的和意圖為主,每個目的與整個活動的正常開展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只有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才能夠保障活動的反思性和可靠性,對于知識分子活動來說反思系統(tǒng)尤為明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實踐時許多的西方知識分子通過不斷的反思來明確自身的生活基礎地位,現在知識分子需要立足于自身在實踐運作過程之中的政治條件,有效地避免 各類困境,體現自主性地位的相關要求。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困境,主要在于公共空間在制度上還存在許多的局限,難以真正地體現公共空間的公共性和可靠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知識分子的反應能力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和影響,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提升,各種信息資源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了,許多的傳播渠道開始通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各類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和共享,對人們生活實踐的過程之中影響非常的普遍。中國現代文化也開始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這一點直接影響了知識分子的個人反思,對于現代性中的反思性來說,兩者之間的聯系尤為關鍵和重要,這兩者不斷促進知識和信息的更新速度,有利于實現人的思想與實踐之間的緊密聯系,為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文學現代性的含義
如果站在文學藝術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文學現代性屬于一種思想形式,對現代性的發(fā)展有著關鍵的作用?,F代性的歷史愿望有助于推動歷史的變革,同時社會意識之中所呈現出來的情感力量存在較為明顯的保守性,因此在對文學藝術實踐活動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可以立足于歷史變革的具體過程,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的反思,實現這個歷史片段之間的緊密配合,體現文學的現代性要求,更好的加強對文學的進一步引導和調整。
三、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文學的現代性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涉及方方面面的理論和影響要素,在目前研究階段之中當代文學研究開始突破了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框架和理論體系,已經成為了一種比較重要的課題,涉及許多的艱難任務。結合現代文學的具體框架可以看出,在實踐預測的過程之中,該框架的內容和體系越來越復雜,同時帶有一定的鍛煉性,不管是內部表現形式還是外部的框架都難以實現有效的關聯和互動,無法積極的提供穩(wěn)定性較強的實踐方案,難以保障各類復雜問題的有效解決,只能夠采取公式概括的形式進行分析。因此在對文學現象進行解讀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積極的實現對現代性的有效指認,加強對文學史的充分認知和理解,實現對文學現象的科學合理解讀,但是這一工作并不能夠直接代替現在的新聞學研究的全部,而是需要立足與現代性研究的實際要求積極的回歸文學的本質,明確后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構建完整的現代性文學關系,促進文學現代性形式的豐富化和多元化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審美品質的深度性和價值性,真正的構建現代化的情感系譜學。
四、結語
在研究現代性與文學實踐的過程之中,除了需要了解現代性的影響要素之外,還需要積極的結合現代性背景之下文學研究的新發(fā)展和新要求,積極地采取有效策略和手段,為文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據和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我國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指明道路和方向,真正地實現 我國綜合軟實力的穩(wěn)定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曉明. 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新視野[J]. 文學評論, 2002(6):95-106.
[2]陳曉明. 現代性與當代文學研究的新視野[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1):74-76.
[3]羅義華. 流動的現代性理論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新視野[J].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8, 24(3):1-6.
[4]朱曉軍. 形象流——電視媒介文化與后現代主義思潮之關系研究[D]. 廈門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