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紅
剛入學的小學生,由于學前教育基礎不同,所以識字量也是參差不齊。我們老師在教學時還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語文整體識字量大;每課時識字任務較重,學生很難完全掌握;如何使識字教學充滿新意;如何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呢?針對以上學情,教情,我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請教了一些老師,摸索出了一些可嘗試的方法,在此與各位共同探討、共同分享。
(一)無意識字,開啟識字之旅
教師可以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將班級課程表、任課教師名字以及黑板、課桌、墻壁、門窗等常見物品的名稱,貼在醒目的位置,便于學生隨時去猜認、去識記。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識字量一定會增加,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二)聽讀識字,積累識字經驗
聽讀識字是用學習母語的方式來識字,運用了“多次認讀,化生為熟,逐步強化”的記憶策略。如教學《對韻歌》,具體做法:
1.初讀韻文,做好標記。引導學生將課文中需要認讀的漢字做好記號,或畫橫線、或打圈兒、或著色,使學生在指讀時能引起注意。
2.聽文欣賞,反復跟讀。這階段學生閱讀主要靠記憶,在指讀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對一部分復現(xiàn)率較高的漢字如“對”字,化“生”為“熟”。
3.縮小語境,認讀生字。閱讀之后,教師出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漢字,通過小老師領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來熟記這些生字。
4.回歸整體,讀文理解。學完生字后,再將生字送回課文,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達到識字為閱讀服務的目的。
(三)趣味識字,激發(fā)識字愿望
1.變字激趣
利用漢字特點變字激趣,能強化學生對形近字的辨析能力,提高學生用字的準確率。
2.游戲激趣
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我們可以將這些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摘果子、青蛙跳傘、搶糧食回家、小猴子爬樓梯”等。也可以抓住小學生好勝心強這一特點,組織一些比賽。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3.動作激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再如教學“撒”時,先引導學生關注“撒”這個字,再請學生做做撒豆子的動作,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弄懂了字義,而且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4.兒歌激趣
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創(chuàng)編兒歌讓學生誦讀,提高字形記憶的準確性。如學“影”字兒歌:“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個撇,那是它的影?!?/p>
除了為單個生字編兒歌外,我們也可以用一整課的生字按照原文的意思編一首兒歌。
(四)字理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也就是它的構字理據(jù),簡稱字理?;跐h字的構字規(guī)律,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進行識字教學:
1.從象形字入手,激發(fā)興趣
對于象形字,在教學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簡筆畫或現(xiàn)成的圖片進行教學。如學“山、日”時,可出示它們的演變過程圖,或用簡筆畫勾勒出流水的形狀。這樣,學生不但將字形牢記于心,同時對漢字規(guī)律也有了初步的感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2.感知指事和會意,體會有趣
在學習這兩類字時,應該先分解字的組合部件,了解各自的基本含義,然后再合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當然,我們應該在查閱相關權威資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不能憑空想象。
3.關注形聲字,尋找規(guī)律
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漢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聲字。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如烏鴉的“鴉”,形旁為“鳥”,表示這是一種鳥類;左邊是聲旁,表讀音。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學生能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4.借助偏旁,歸納識字
(五)開放識字,拓展識字途徑
在街上的各種店名、廣告牌中,在各種食品、用品的包裝中,在各種報刊書籍中……語文都向我們展示著她的魅力。可見,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語文,還應將識字引向生活,走開放識字之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觀察、開動小腦筋學習那充滿趣味的漢字。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深入探究,努力嘗試,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