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美 ,趙曉莉
(1.武威職業(yè)學院藥學系,甘肅武威 733000;2.武威市中藥鑒定與開發(f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武威 733000)
藥用植物學是高職高專院校藥學和中藥學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也是學習中藥鑒定技術、生藥學、中藥資源學、藥用植物栽培技術、天然藥物化學等相關課程的基礎課[1]。藥用植物學是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直觀性于一體的專業(yè)課程。武威職業(yè)學院校園建設榮膺2015年全國人居經典方案競賽規(guī)劃、建筑雙金獎,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宜人。校園植物不僅能提供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而且也為藥用植物學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2]。為了提升藥用植物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項目組于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對武威職業(yè)學院校園及周邊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分布等進行了調查,以期為學生識別、鑒定藥用植物,充實實訓教學資源,以及開展藥用植物研究等提供參考。
以實地調查為主,輔以訪談及查閱資料。調查時不設樣方,實測各物種分布情況,生長環(huán)境,植物形態(tài)與特征等,并做好記錄,同時對各物種均采集標本并拍照。將調查中采集的500余份實體標本及拍攝的數字標本進行室內的初步整理,根據《中國沙漠植物志》[1-3]、《甘肅植物志》[4]、《甘肅河西地區(qū)維管植物檢索表》[5]等權威工具書進行鑒定。然后,參考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6]、《中華本草》[7]、《全國中草藥匯編》[8]和《甘肅中草藥資源志》[9-10]等工具書,篩選出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資源,鑒定后的標本按相關分類系統保存。
調查結果顯示,武威職業(yè)學院校園及周邊共有藥用植物40科84屬105種,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1種,占總種數的0.95%;裸子植物3科7屬9種,占總種數的 8.57%;被子植物36科76屬 95種,雙子葉植物33科73屬89種,占總種數的84.76%;單子葉植物3科3屬6種,占總種數的5.71%。
參考徐國鈞《中國藥材學》[160]的劃分標準,根據藥用植物藥用部位的不同(對于多部位入藥的植物,統計時僅統計其最常用的入藥部位),可將其分為根類、莖藤類、皮類、葉類、花類、種子類、果實類、全草(株)類和其他類等9類,見表1。
表1 藥用植物不同藥用部位統計
由表1可以看出,該區(qū)藥用植物的入藥部位非常豐富,達到9種,其中以全草入藥的種類所占比例最大,占總種數的43.81%;其次是以種子入藥的種類,占總種數的10.48%;往后漸次為根類(9.52%)、葉類(9.52%)、花類(8.57%)、皮類(7.62%)、果實類(6.67%)、莖藤類(1.90%)和其他類(1.90%)。
全草類、根類和皮類3者共計65種,占總種數的61.90%,在對藥用植物的采收利用中,應注意對資源的適度利用,特別是對占絕大多數的全草類藥用植物,采挖時必須兼顧到資源的自然更新,以保持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以根入藥的種類有10種,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9.52%。主要種類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大麗花(Dahlia pinnata)、皺葉酸模(Rumex crispus)、芍藥(Paeonia lactiflora)等。
以莖藤入藥的種類僅有2種,占總種數的1.90%。具體種類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賴草(Leymus secalinus)。
以皮入藥的種類有8種,占總種數的7.62%。主要種類有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紅瑞木(Swidaalb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榆(Ulmus pumila)、梓(Catalpa ovata)等。
以葉入藥的種類有10種,占總種數的9.52%。主要種類有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圓柏(Sabina chinensis)、杜松(Juniperus rigida)、雪松(Cedrus deoclar)、旱柳(Salix matsudana)等。
以花入藥的種類9種,占總種數的8.57%。主要種類有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國槐(Sophora japonica)、玫瑰(Rosa rugosa)、曼陀羅(Datura stramonium)、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等。
以果實入藥的種類有7種,占總種數的6.67%。主要種類有沙棗(Elaeagnus angustifplia)、蒺藜(Tribulus terrester)、牛蒡 (Arctium lappa)、地膚(Kochia scoparia)、連翹(Forsythja spen)等。
以種子入藥的種類有11種,占總種數的10.48%。主要種類有核桃(Juglans regia)、冬葵(Malva crispa)、獨行菜(Lepidium apetalum)、銀杏(Ginkgo biloba)等。
以全草(株)入藥的種類最多,有46種,占總種數的43.81%。主要種類有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夏至草(Lagopsis supina)、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地錦草(Euphorbia humifus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藜(Chenpopdium alb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e)、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等。
此外,還有2種以其他部位入藥的種類,其所占比例僅為1.90%。具體種類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
根據中醫(yī)基礎理論,民間用藥經驗,按不同功效將校園及周邊藥用植物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祛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平肝息風藥和補虛藥等13個大類,見表2。
如表2所示,清熱類所占比例最大,占總種數的1/3以上。除清熱類以外,所占比例較高的依次為利水滲濕藥(14.29%)、止血藥(9.52%)和活血化瘀藥(8.57%)等。
清熱藥包含19科31屬40種,占總種數的38.10%。主要種類有蒲公英、續(xù)斷菊(Sonchus asper)、臭椿、藜、地膚、荷花(Nelumbo nucifera)、馬齒莧、連翹、牡丹、反枝莧、凹頭莧(Amaranthus lividus)等。
祛風濕類包含6科7屬7種,占總種數的6.67%。主要種類有杜松、老鶴草(Geranium wilfordii)、田旋花等。
利水滲濕藥包含12科13屬15種,占總種數的14.29%。主要種類有車前(Plantago asiatica)、平車前(P.depressa)、大車前(P.major)、酢漿草等。
表2 不同功效藥用植物統計
止血藥包含6科9屬10種,占總種數的9.52%。主要種類有側柏、雞冠花、刺槐、國槐、稗(Echinochloa crusgali)等。
活血化瘀藥包含6科9屬9種,占總種數的8.57%。主要種類有芍藥、月季(Rosa chinensis)、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益母草等。
化痰止咳平喘藥包含7科7屬7種,占總種數的6.67%。主要種類有駱駝蓬(Peganum harmala)、杏(Prunus armeniaca)、曼陀羅、獨行菜等。
補益藥包含6科6屬6種,占總種數的5.71%。主要種類有沙棗、打碗花、夏至草等。
其他類包括解表藥、芳香化濕藥、理氣藥、消食藥、平肝熄風藥、溫里藥和瀉下藥,這幾類所占的比例比較小,共計11種,占總種數的10.48%。主要種類有蒺藜、豬毛菜(Salsola collina)、牛蒡等。
通過對武威職業(yè)學院校園及周邊藥用植物資源的調查,初步掌握了藥用植物資源狀況,對開展藥用植物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及實訓項目的開展以及校園綠化規(guī)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現實中多數相關校園及周邊的藥用植物中,大部分是作為綠化觀賞植物人工栽培的,加之校園周邊的地段植被不斷更新變化,導致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不斷減少,無法滿足藥用植物學等學科的教學需要。鑒于此,建議在開設藥用植物相關專業(yè)的院校,在其校園內或周邊劃撥土地,建立專門的藥用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