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子固小學 李春花
在素質教育的推行下,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便促進其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點教學內容,也是難點,教師除了傳授基本的閱讀技巧,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際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將閱讀教學功利化,這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本文就此談談低段語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備受關注,特別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梢哉f,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沒有完全放手,依舊手把手地教學,雖然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多,但是都是被動式學習。長期下去,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復存在,思想個性也會被束縛,自身的潛力無法發(fā)揮出來。
學生只有在主動閱讀的情況下才會產(chǎn)生思考的可能性,如果學生被動式地學習,就不會主動探索閱讀中的問題,談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而為了讓學生主動開展閱讀,就應該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只要學生有興趣,就會產(chǎn)生思考的內在動力。這也是學生積極的認知心理傾向,是其學習的動力源泉。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興趣直接關系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也關系到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輕松閱讀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致。由于小學生在心智上還處在發(fā)展的初期階段,他們年齡小,對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性將故事、游戲、多媒體等元素融入閱讀教學中,這樣可以大大地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趣味性。
例如,我在教學《黃山奇石》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黃山怪石奇特迤邐的圖片和視頻,并且配上合適的音樂,學生瞬間就能夠進入奇特的情境中,仿佛身處黃山,親眼看到其魅力。這種方式比起靠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單一的圖片有效得多,學生能夠很快地被音樂和視頻吸引,教師再將其引入到課本中,學生就容易對此篇文章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邊讀課文還能夠邊回憶之前看到、聽到的奇景,突破文字的限制,產(chǎn)生更多個性化的見解,除此之外,我在教學完這一課的內容之后還帶來了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讓學生們發(fā)揮想象力猜測這些石頭像哪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西,在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后,我會布置一篇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們學習課本的內容后仿寫一篇,這樣的方式能再一次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思維意識是在語言、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語言和閱讀,學生就不能很好地思維。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對象,也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進行設計,這樣一來,就能夠凸顯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在這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閱讀中的問題,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智能因素,并且傳授學生思維的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思維的方式獨立閱讀、思考、品味。
學生敢想是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只有敢想,學生才會不斷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教師要想讓學生敢想,就應該熱情地鼓勵學生,并且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保護他們的思想不受干擾。這種思想的自由體現(xiàn)在回答問題中則是教師不限制他們的思維,不提供標準式的答案。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很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拋出一個問題之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就將答案說出來,過早地說出答案沒有使學生形成思維的意識,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對教師提供的答案產(chǎn)生依賴,缺乏一定的思考。由此可見,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多角度思考,有意識地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意識。在學生對知識的見解不正確時,教師也不應該一味地指責學生,而是給予他們一定的肯定,將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學生思想自由、敢想,可以為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奠定基礎。而良好的思考方法才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之處,具備好的思考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少走彎路,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獨特的個性。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閱讀中不應該受到其他人主觀意愿的干擾。閱讀中的思考方法是學生在閱讀中逐漸積累出來的、真正屬于自己的方法,這不是教師僅僅傳授自己的經(jīng)驗就足夠,需要教師不斷地在旁指導。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有計劃、有意識地傳授學生思考的方法,比如分析法、綜合法、抽象法、比較法。學生掌握這些方法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逐漸提出自己的見解。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在閱讀中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拓展思路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思考、交流。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會有不同思想的碰撞,無形之中就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對文章的體會,只有真正地領會文章的主旨,才能夠進一步地提升閱讀的解題能力,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對文章的體會不僅包括思考,還包括朗誦。也就是說,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并且讀好,指導學生多形式地朗讀,從而逐漸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作者的情感在一篇文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它是文章的靈魂部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能將學生帶入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體會到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從而能真正理解課文的感情,真正體會到課文內容帶來的心靈上的洗滌。
例如,在教學《一株紫丁香》的過程中,就可以指導學生分四個階段讀此篇文章。第一,自讀,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在大腦中有文章大致印象即可;第二,輪讀,就是教師在上課中指定不同程度的學生朗讀課文的段落;第三,試讀,這一階段中,教師要求學生用最飽滿的感情朗讀這一篇文章,并且指導學生在不同段落語氣、語調、語速的變化;第四,議讀,這是朗讀的最后一階段,也是學生升華感情的階段。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朗讀展開對人物描寫的議論,并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以及文章主旨。比如,我在給學生介紹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這一課的時候首先介紹了這篇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然后讓學生了解朱自清是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的這篇文章。當時的朱自清家里惡事不斷,而朱自清與父親兩年沒有相見,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描述他的父親在月臺上送他,給他買橘子的事情,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文章描述得很感人,讓人不禁為父親對子女的愛所折服。為了讓學生深入感受作者當時的情感,我讓他們閉著眼睛,然后冥想這樣一個畫面:假如我就是朱自清,祖母剛剛去世,父親也變得心力交瘁,我與父親兩年不見,見完之后卻要匆匆分別,在等火車的時候,父親艱難地跨越月臺給我買橘子的場面。就這樣,我用話語引導學生進入了作者當時的狀態(tài),學生也能慢慢將自身代入作者的角色中,在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下,學生就能慢慢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狀態(tài),這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的作用。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首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先導,創(chuàng)設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去閱讀的情境。其次,教師也應該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將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指導他們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思考。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帶入的方法將學生們帶入課本的情境中,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最后,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傊瑢W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教師不斷地指導、引導學生,也需要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