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成年檢察辦公室/田佩瑩
劉曉今年16歲,是一名在校學生。小時候,他在父母眼里是上進的孩子,在老師眼里是優(yōu)秀的學生,在同學眼里是多才的朋友。上了初中,學習難度加大,競爭壓力增強,劉曉不再是班級的“尖子生”,這于他而言是無法接受的事實。從此,劉曉自暴自棄,經(jīng)常出入網(wǎng)吧、臺球廳,結(jié)識了社會青年張斌。
2017年10月的一天,張斌給劉曉打電話,讓其代為將一包毒品送至本市某小區(qū)一處住宅內(nèi),約定事成之后給劉曉人民幣100元作為“跑腿費”,并承諾“只是幫忙跑一趟,不會出事”。劉曉遂攜帶毒品至上述地點,在將毒品販賣給吸毒人員吳浩時,被公安人員當場抓獲。經(jīng)鑒定,涉案毒品重6.35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檢察官的話:
毒品對于個人的身體、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安定,都有嚴重的危害,當今世界,毒品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國歷來嚴厲打擊毒品犯罪,不斷完善禁毒立法,嚴格管制易制毒化學品。自覺抵制毒品,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為了100元的“跑腿費”而犯下販賣毒品罪,劉曉的案例可謂觸目驚心。未成年人因為生理、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加之法律知識欠缺,辨別是非能力較弱,自控能力不足,容易成為不法分子引誘、利用的對象,最終誤入歧途。因此,大家一定要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去生活、學習,特別要正確對待遇到的挫折,并且提高警惕,謹慎交友,增強法律意識,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向老師、家長報告,做一名學法、懂法、守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