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
內(nèi)地的北方,夏天雖然沒有那么酷暑蒸郁,可是三伏天的驕陽灼人,也就夠瞧老大半天的。大家因為平日飲食吃得太素,油水不足,所以在伏天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這些無非是想加點油水罷了。等到金風(fēng)薦爽,初透嫩涼,秋風(fēng)吹走了多日的暑炎,精神一舒暢,人人胃口大開,于是又想出一個名堂叫“貼秋膘”,吃點有滋味、有油水的東西來滋潤補(bǔ)養(yǎng)一番,這時候正是稷熟蟹肥,所謂“殼薄胭脂染,膏腴琥珀凝”的時候。北平人吃螃蟹講究到前門外肉市正陽樓去吃,因為北平吃的螃蟹,全是從靠近天津一個水村勝芳運來的,每天一過中午,螃蟹運到北平東車站,一卸火車到了前門大菜市,必定是由正陽樓盡先挑選,挑夠了,才歸行開秤。
北平人因為悠閑慣了,什么吃食都講究應(yīng)時當(dāng)令,不時不食,這倒合了孔夫子的古訓(xùn)了。像元宵、粽子、月餅、花糕,不到季節(jié)是不會出來應(yīng)市的;爆烤涮的烤肉,不交立秋,甭說以賣烤肉出名的烤肉宛、烤肉季、烤肉陳,他們?nèi)也粫崆皯?yīng)市,就連一般牛羊肉館,以及推車子下街的,也沒有一個敢搶先。等到時序一交立秋,什剎海的荷花市場已經(jīng)是秋蟬噎露、殘燈末廟時期,可是依然有人架上支子生起火來,大賣烤肉。
北平最好一份烤肉是“烤肉宛”,聽說他家靠南墻的一架支子有百十來年,北墻的支子還是前明故物呢。日寇占據(jù)華北時期,曾經(jīng)打算以高價把烤肉宛的無價之寶買去,可是宛氏說什么也不肯點頭。因為日軍愛吃他的烤肉,總算手下留情,沒有“勤勞奉仕”,強(qiáng)迫獻(xiàn)給皇軍。宛氏兄弟原本是手推著車子下街賣烤肉的,因為宛二的刀功好、選肉精,哥兒倆苦了幾年,就在宣武門里安兒胡同把口,挑起烤肉的幌子大干起來。無論買賣多忙,永遠(yuǎn)宛二切肉,宛大算賬,一個小利巴打打下手而已。他家牛肉選得特別精,肉片切得分外薄,所以在北平吃烤肉,哪家也比不過烤肉宛去??救饧驹谑矂x海義溜河沿,雖然小樓一角,篷牖茅椽,可是居高臨下,雪后新晴,俯瞰一片琉璃世界,城市山林,令人有出塵的感覺??救怅愒谛怛咇R市大街,院寬室明,原先是一家客棧,雖然竹凳瓦灶,但敞豁有容。陳老板是象棋高手,如果您能在他的手下三盤兩勝,他有陳年海淀蓮花白,再給您切點牛上腦。這頓烤肉讓您吃完了還想下次再來。以上三處吃烤肉,情趣氣氛各有不同,不是終日蠅營狗茍、心懷貪競的人所能體味出來的。
真正吃烤肉,都是自己配作料,自己烤來吃,老嫩咸淡,隨心所欲,同時一只手拿長筷子扒拉烤肉,一只手拿著錫酒鑊子長吸鯨飲,一條腿蹬在二人凳上,這份豪邁粗獷的吃相,現(xiàn)在想起來還覺得怪有趣的呢!
早先吃烤肉以牛肉為主,有些人不吃牛肉,才有少數(shù)人改吃烤羊肉,至于吃爆的必定是羊肉。有錢有閑又會吃的人們能分出爆羊肉是鍋爆還是鐺爆的。鐺爆羊肉,把作料逼干,大蔥熟透,拿來夾燒餅,比魚翅燕窩都來得適口充腸。這種吃東西的意境,又必須是悟得靜中之趣的一品大閑人,才能體會得出來呢!
雖然一交立秋,像東來順、西來順、同和軒、兩益軒也都開始以爆烤涮應(yīng)市,可是老北平總有個不時不食的習(xí)性,不到冬意漸濃,瑞雪催寒,是不會扇個鍋子吃涮羊肉的。早年喜歡擺譜兒的人吃涮羊肉,一定要用銀炭把火扇旺,發(fā)出一股子濃郁的炭香,迎風(fēng)襲人,比用酒精瓦斯?fàn)t子都來得夠味兒。關(guān)外吃涮鍋子講究羊肉、牛肉、豬肉同時下鍋,一鍋兒熬;北平吃涮鍋子則講究涇渭分明,必定是羊肉、羊肝、羊腰子,甭說牛肉,就連牛肚、牛腦也不能在同一個鍋子里涮,因為牛羊膻腥各異,一混合湯就不好喝啦。真正涮鍋子,鍋子扇好端上來,也不過是往鍋子里撒點蔥姜末、冬菇口蘑絲而已,名為起鮮,其實白水一泓,又能鮮到哪兒去。所以會吃的人,吃涮鍋子必定先要一碟鹵雞凍,堂倌一看是內(nèi)行吃客,這碟鹵雞凍,凍多肉少,而且老尺加二。喝完酒把剩下的雞凍往鍋子里一倒,再來涮肉,就夠味啦!涮鍋子羊肉,不能用機(jī)器切,因為那種羊肉吃到嘴里木渣渣的,所以北方大館子,絕對不用機(jī)器切,而是禮聘切肉師傅來切。切肉師傅多半是定興、定州、淶水、保定一帶請來的。到了爆烤涮一上市,有些人總要搶先去吃上一頓,解解饞,又好在人前夸耀一番。
談到羊肉,所有飯館子的羊肉片,都是口外(張家口)來的大尾巴肥羊,不但肉質(zhì)細(xì)嫩,而且不覺膻腥。據(jù)說大尾巴羊,伏天都趕到口外刺兒山避暑。山上深松茂草,飛湍喧豗;一個夏天,羊養(yǎng)得膘足肉厚,再從口外往北平趕,路上經(jīng)過幾處曲渚銀塘,都是從玉泉山支流灌注的,一路上羊喝了這些清泉,自然腥膻全退。所以天津人冬天吃羊肉涮鍋子,必定要到北平買羊肉片,雖然看起來有點像故意擺譜兒,可是細(xì)一咂滋味,天津的羊肉確實比北平膻味重呢!高手切肉,運刀如飛,平鋪卷筒,各有部位,什么“黃瓜條”(肋條肉)、“上腦”(上腹肉)、“下腦”(下腹肉)、“磨襠”(后腿肉)、“三又兒”(脖頸肉)等等名堂;大師傅會片,吃客也會點,真是要哪兒就有哪兒。
涮鍋子吃到最后,剩下鍋子底兒,是羊肉鍋子精華所在。此時雖然炭盡火熄,可是余溫灼人,會吃的朋友讓堂倌清鍋子底兒,一方面是余味厚,一方面也是抻練堂倌的道行如何。若是身手麻利,經(jīng)過名師指點的堂倌,手疾眼快,能把鍋子底兒全倒在大海碗里,一點兒灰星兒都不能落在碗里。堂倌一露這手絕活,二爺?shù)男≠M自然要多破費幾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