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靖芳
香味、甜味……一般是我們喜歡的味道,而澀味、苦味、沖味、臭味、腥味等這些怪味則都是大家不太愿意嘗試的,雖然這些味道“怪”,但其實它們也是“營養(yǎng)寶藏”。
澀味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營養(yǎng)科宮雪代表食物:柿子、竹筍、茶
澀味檔案:柿子是最典型的“澀”水果,導致這種讓人不爽的澀味的“罪魁禍首”是單寧質(zhì),許多水果都含單寧,蘋果、葡萄、柿子、獼猴桃、柚柑等。
澀味是這樣產(chǎn)生的:吃水果時,含有單寧的細胞在咀嚼過程中破碎,水溶性單寧流出,并與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質(zhì),尤其是活性較強的酶類結(jié)合,形成酶一單寧復合體,酶、蛋白質(zhì)失活沉淀,導致唾液失去對口腔的潤滑作用,同時引起舌頭上皮組織收縮產(chǎn)生干燥感,澀味由此表現(xiàn)出來。
水果在生長、成熟過程中,單寧含量、成分、分子結(jié)構(gòu)在不斷變化,它的澀味也隨之變化。有些水果在成熟前有強烈的澀味,成熟后則澀味消失,如梨、山楂、香蕉等,而有些水果在成熟后仍苦澀不能入口,如澀柿子,可快速催熟,把柿子放到密封的塑料袋里或者和蘋果、香蕉等放到一起密封,或者冷凍后澀味也能減弱。
和水果類似,蔬菜中的竹筍也有一點澀味,同樣也主要是可溶性單寧在搗亂,再加上草酸,也是澀味的來源之一。此外,有時候喝茶,也能感受到澀澀的,那是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堿和茶皂素等在起作用,不過茶多酚對人體有抗氧化作用,雖“澀”但也有營養(yǎng)。
腥味
陜西省康復醫(yī)院營養(yǎng)科李亞娜代表食物:大豆、魚、魚腥草
腥昧檔案:大豆通常會有一股“腥味”,在喝豆?jié){時味道尤其明顯,主要是粉碎時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被氧氣和水激活,將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成氫過氧化物,進而降解成多種低分子醇、醛、酮、酸和胺等揮發(fā)性成分,綜合形成了大豆腥味。去掉豆腥味有很多辦法:加熱處理或者熱磨、將大豆發(fā)成豆芽,當然也可以利用微生物來發(fā)酵,那就是納豆。日常,我們還可以在大豆食品中添加牛奶、水果、芝麻、花生、糖類、酸類等呈味物質(zhì)來掩蓋部分豆腥味。
和豆腥味一樣,魚的腥味也很濃,己醛、庚醛和2,4-二烯癸醛等都是帶來魚腥味的物質(zhì),尤其在魚鱗、魚鰓中含量更高,因此一定要把魚鱗刮干凈,并把魚鰓去掉。至于去掉魚肉中的魚腥味,可先用淘米水沖洗一遍,然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也可以在烹飪之前先做一些預處理——加少量鹽、料酒、姜、大蔥等腌制,也能去掉魚腥味。
還有一種名字里就自帶“魚腥”兩字的食物——魚腥草,它的腥味主要來源于魚腥草素,因此如果涼拌吃,腥味就會比較重。當然,魚腥草素加熱時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如果能熱炒一下,比如烹制魚腥草炒肉片、筍絲折耳萊等,魚腥草的腥味就會降低很多,味道更容易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
苦味
吉林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營養(yǎng)科王旭穎代表食物:苦瓜、苦苣、柚子、苦蕎麥
苦昧檔案:食物中的苦味主要是由生物堿、糖苷和萜類等組成,很多對人體健康有益,這些成分不但存在于苦味食物中,有些藥物的苦味成分也是起藥理作用的部分。
要說苦,當屬苦瓜,苦瓜中苦味的主要呈味成分是苦瓜甙類物質(zhì),這類物質(zhì)也是苦瓜藥效成分之一。不少人接受不了這種“苦”,可以減苦:將苦瓜洗凈,去瓤,切薄片,鹽水中浸泡10-15分鐘,在開水中焯1 -2分鐘,焯后放入涼開水中,最后撈起,放入蒜茸、生抽、醋、香油,攪拌均勻即可。此外,冰鎮(zhèn)也能讓苦瓜吃起來沒那么苦。
水果中的柚子也有苦味,尤其是柚子皮,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柚子皮在淡鹽水中先泡后煮,去除苦味,切絲后與果肉一起放鍋中,煮至黏稠,最后調(diào)蜂蜜即可,制好后每天沖水喝,對緩解咳嗽、潤燥有好處。
另外,糧食中苦養(yǎng)麥的主要苦味物質(zhì)是黃酮類化合物,并且主要成分是蘆丁,這種物質(zhì)在降低膽固醇方面有一點小成就。平時用小麥粉+苦蕎面粉,做成粗糧面條,就是很合適的吃法。
臭味
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營養(yǎng)科續(xù)慧超代表食物:榴蓮、臭鱖魚、臭豆腐、螺螄粉
臭味檔案:有的食物天生就臭,而且越臭越好,那就是榴蓮,這種濃烈的臭味,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在作怪,榴蓮成熟度越高,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越高,味道也越臭,這個時候口感才更好。
而還有一些食物的“臭味”,則來自于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對蛋白質(zhì)的酵解,臭鱖魚、臭豆腐、豆汁等的臭味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
臭鱖魚用淡鹽水腌制,臭豆腐用豆豉水浸泡,做豆汁兒先準備好用綠豆制作粉絲后的下腳料,然后這些食材經(jīng)過發(fā)酵之后,雖然吃起來味道變得有點“臭”,但是營養(yǎng)物質(zhì)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尤其是臭豆腐,發(fā)酵后維生素B12的含量也有所增加,營養(yǎng)更豐富。
如果說前幾種臭味食物還只是臭味的基礎(chǔ),那么螺螄粉的“臭”則更具穿透力,螺螄湯是螺螄粉的靈魂,需要用螺螄肉、三奈、八角、丁香等多種香料來調(diào)配,酸筍也很重要,是它的“心臟”,這樣才是一碗正宗的“螺螄粉”,聞著臭,吃著還是很酸爽開胃的。
沖味
江蘇省中醫(yī)院營養(yǎng)科武建海
代表食物:白蘿卜、大蒜、洋蔥、芥末
沖味檔案:一進嘴,眼淚就流出來,這就是“沖味”,白蘿卜、大蒜、洋蔥都有這樣的“本領(lǐng)”。
一般,白蘿卜皮的“沖味”要比白蘿卜肉更重,這是因為白蘿卜中含有極易被鼻腔黏膜吸收的芥子油(芥末的“沖味”也來自于此),不過也正是這股“沖”勁兒,對緩解感冒鼻塞癥狀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吃白蘿卜別再削皮了,連皮帶肉一起做盤清爽小涼菜就挺好。
更著名的沖味“催淚食物”,那就是大蒜和洋蔥了,這種“沖味”來自蒜素和蒜素的異構(gòu)體。
不過,好在我們還是有辦法“改造”它,為了減少催淚,將洋蔥冷凍能減少催淚劑的揮發(fā)性,或者利用催淚劑能溶于水的特征,在流水下削洋蔥,也能將催淚劑洗掉,就沒那么“沖”了。
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盡量不要做得太熟,不管是芥子油還是蒜素,都是有益健康的成分,不要高溫烹飪,否則營養(yǎng)物質(zhì)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