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石
“冬瓜鱉裙羹”是湖北荊州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鱉,又叫甲魚、團魚,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食用價值極高,且具有“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的功效。顧名思義,“冬瓜鱉裙羹”,就是用甲魚的裙邊和冬瓜烹制而成的羹。自古以來,“冬瓜鱉裙羹”就被列為萊中的上品,深受達官貴人的喜愛。
說起“冬瓜鱉裙羹”的由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江陵縣志》(江陵系荊州的古稱)記載:北宋時期,仁宗召見大臣張景(北宋江陵府公安縣人)時問道:“卿在江陵有何貴?”張景說:“兩岸綠楊遮虎渡,一灣芳草護龍洲。”仁宗又問:“所食何物?”張景說:“新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由此可見,早在北宋以前,“冬瓜鱉裙羹”就已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名菜了。
經過上千年的沉淀和改進,如今的“冬瓜鱉裙羹”更加別具一格,凡是到荊州古城品嘗過此菜的人,無不贊日:“荊州處處魚米香,佳肴要數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大家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烹飪。首先,將雄鱉宰殺洗凈,并放入開水鍋中燙上一會兒,然后撈出,去掉黑皮、殼和內臟,再取其裙邊,將肉剁成一寸見方的小塊,裙邊切成扇形花邊。接著,將雞、豬筒子骨熬成湯,冬瓜去皮,將肉瓤挖出,削成荔枝大小的冬瓜球。鱉、冬瓜球分別淖水待用。鍋內放入色拉油,七成熱時,放入生姜、干辣椒、桂皮、八角、甲魚,煸炒。待裙邊微卷,放入生抽、料酒,同時放入高湯,微燜。隨后,出鍋裝碗成形,并放入蒸籠里蒸上半小時左右,待裙邊軟粘,肉質酥爛即可。最后,取汁放入鍋中勾芡,加入香油少許,澆汁,將冬瓜球擺放在周圍就可以了。
細觀此萊,紅、黑、白相間,彼此映襯,相得益彰,如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讓人賞心悅目,不忍動筷。食之,清新淡雅,湯清質醇,冬瓜清香,原汁原湯,鱉裙軟嫩,味道鮮美,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