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要:本文針對初中歷史學科,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進行總結和談論,進而針對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主互助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歷史教學 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能力
一、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互助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固定模式為:歷史教師傳授—學生接受,歷史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學生在臺下幾乎鴉雀無聲,端正的坐立聽講[1]。這種教學模式優(yōu)勢在于:對于歷史教師來說,具有一定的教學效率,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快速的、直接的獲取所學知識。
這種教學模式劣勢在于:對于學生來說,會逐漸形成過分依賴課堂與歷史教師的習慣,學生自主性、互助性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而且學生缺少進行自主思考和研究的學習過程,獲得的學習結果并不牢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學習效果較為普遍。對于學生長期發(fā)展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對于歷史教師來說,教學效果很難提高,效果質量很難保證[2]。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教育任務和目標無法全部完成和實現(xiàn)。并且課堂教學過程中,會非常勞累和疲憊,不利于歷史教師長期的、健康的從事教育事業(yè)。
二、歷史學科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能力策略
時代賦予了國家和黨新的使命和制度規(guī)則。時代的變更,國家和黨的使命和制度規(guī)則也會相應的做出改變。隨著新時代的帶來,針對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有了全新的使命,由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任務延展到學生終身發(fā)展和學習教育。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教育。并落實到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當中,樹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理念。我國的教育制度規(guī)則也有了全新的體制和方向,逐漸從重視知識與技能的應試教育體制轉變成為重視學習能力和方法的素質教育體制[3]。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學會學習的第一步。作為初中歷史教師來說,應當注重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指導,充分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
比如可以讓學生在進行教學之前自行閱讀教材內容,并且給學生制定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去閱讀,這樣在自主學習閱讀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且有側重的進行閱讀和標注重點和難點[4]。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有助于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聽講過程中,有所側重,有針對性、高效的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點和疑問。
與此同時,歷史教師應當跟進閱讀效果的檢查工作,確保學生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進行自主的學習。可以抽查的方式,邀請部分學生對閱讀效果和過程進行講解,尤其是針對閱讀速度較快的學生,可以鼓勵分享自己的閱讀技巧和方法[5]。針對閱讀效果較好的學生,可以邀請分享自己的閱讀思維模式,解疑方法等。
歷史教師應當將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練習作為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活動。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形成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弱化學生對于課堂和教師的依賴,使學生在課后和休閑時間,也可以采用適合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獨自完成學習任務。為互助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能力的策略
互助學習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階梯。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提前劃分的小組或者同桌、前后桌四人構成的小組,建立組內交流的教學活動。針對組內的交流課堂,由歷史教師提前設定好,課堂選擇適合討論、合作完成的。
在組內成員進行討論、合作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在組內成員之間發(fā)生不利于互助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情況時,歷史教師應當充分的發(fā)揮課堂主導作用。比如當組內成員態(tài)度不積極、合作不配合、缺少合理互動的狀況發(fā)生時,歷史教師應當積極的開導學生,從思想認識上梳理學生心理誤區(qū),進而引導學生進入合作交流的狀態(tài),投入到小組互助學習當中。再比如當組內成員之間不友好、不和諧的狀況發(fā)生時,歷史教師應當及時的起到調節(jié)、協(xié)調的作用,問清楚矛盾的原因,對于由于問題討論而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的,歷史教師可以針對組內成員間的矛盾點著手,積極引導學生相關性、核心性的思路和觀念。使組內成員得出合理的分析思路和結果。對于意氣用事,因為反對而反對的情況,歷史教師應當進行合理的制止,搭建組內友好關系等。
通過組內合作、討論的教學模式,建立學生互助的意識,挖掘學生的互助潛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能力。通過組內成員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建立學習的自信心。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虛心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通過組內成員討論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漸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并且可以及時的借鑒和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結束語
自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來,教育事業(yè)針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在持續(xù)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當中。其中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可以直接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互助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使命,不再限制于傳統(tǒng)的課本知識的傳授,做人做事的教導。現(xiàn)代的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終身發(fā)展和學習的教育理念,并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始終。通過適合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切實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淑玲.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5,18(1):102-103.
[2] 趙秀麗.“高效、自主、互助”教學策略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4):60.
[3] 符悅東.變與不變的取舍——歷史與社會學科學友互助式課堂模式的幾點感悟[J].新課程·中旬,2017,(9):138-139.
[4] 祁云.歷史課堂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J].考試周刊,2009,(48):185-186.
[5] 莫麗京.農村中學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4):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