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無論是小學還是到了高中階段,都是被核定在首位的一門課程;在以前都是被稱之為“國學”,他是最重要的一門工具性學科,而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是尤為重要的,應該是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要任務,所謂要讓學生“要讀書,會讀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的閱讀能力呢?
筆者認為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最重要的階段。所以,首先我們應從思想上來引起重視,要摒棄那種:只要教會學生識字、寫字就行了的舊思想。思想上重視了,目的明確了,方法也就會有了。畢竟嘛萬事信念最重要。有了這個信念,方法自然就會在實踐中找到的。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就是說的要在實踐中去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實踐中去探索,去尋找最有效的方法。
筆者是一名從教三十年的一線教師,在幾十年如一日的語文教學活動中也積累了一些粗拙的方法,談不上經(jīng)驗,就是一些教學點滴。
一、在閱讀中識字
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就可以施行在閱讀中識字了。不管是低段、中段還是高段,教學語文課,先讓學生閱讀文章,一年級可以先閱讀帶拼音的文本。我對學生的要求是至少先自讀三遍,不管能否讀懂,都要先自讀。這里說的是“自讀”,那就是不教讀,不領(lǐng)讀,也不齊讀 。讀一遍也許不懂,多讀兩遍就大體懂了。再輔助老師的適時指導引讀,就基本懂了。這個時候再讓學生勾出生字新詞,再來識字學詞,學生自己就會識字了。剩下的就是教師檢查和督促看,大不了再對易錯字加以提點,加以鞏固練習就完成了識字任務,而學生的閱讀能了就在完成識字的同時得到了培養(yǎng)。
二、帶著問題閱讀
閱讀是有思考性,一邊讀一邊想。這些理念是早就被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證實了的。我也是這樣教學的。我教學每篇課文都要先提出自讀要求,比如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學詞和積累句子等,還要設(shè)計一些閱讀問題,這些問題是要具體的,有思考性,有操作性的,也就是要能達到“挑一挑,摘的到”效果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文本,然后解決這些問題,一次不能解決就在讀,直到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了這些問題為止。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也就獲得了閱讀體驗。到了高段,還可以反過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當然這只能針對一部分學生了,大多數(shù)學生識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盡管如此,我們也得這樣去教學呀!教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激發(fā)人的潛能,開發(fā)人的智力嗎?整個小學六年的語文課都這樣一絲不茍地進行,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閱讀課文的“放手”
長期以來,我們上課都有一種普遍的心理,就是只害怕學生學不懂,害怕學生學少了。因此我們講啊、闡述啊、分析啊,把一篇優(yōu)美的課文給零零碎碎的“拋解”了,我們就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領(lǐng)會、自己感悟、自己提問。事實上,剛開始,我也做不到這點,后來我狠下心來嘗試了完全放手。當時效果的確不明顯,可是堅持放手一段時間,一學期或者一年甚至兩年,效果就出來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明顯提高了。所以這種“放手”式教學,它的功效是一種長效的。這樣教學,學生獲得了能力,他們也將受益一生。
四、在生活中閱讀
專家有“大語文”一說;是的,語文的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么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更不能僅限于課本和課堂。首先,大家都知道,課外語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取大量的課外書,哪怕是隨意閱讀,不需要帶著任何的目的和任務,只是因興趣愛好而閱讀,這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做到這樣,每天都能讀上課外書。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不提高嗎?現(xiàn)在義務教育地衡發(fā)展,哪所學校都有閱覽室,學生是能讀到好書的。
其次,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任何活動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閱讀方面的內(nèi)容。比如,哪怕是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或一部動畫片,都會涉及到閱讀。學生在無意中閱讀,既增長了知識,又獲得了快樂的體驗。閱讀能力也就在這種“潤物細無聲”中得到了培養(yǎng)。
現(xiàn)在有些功利的家長剝奪了孩子看動畫片的權(quán)利,這不相當于把在學校培養(yǎng)的孩子的閱讀興趣給扼殺了嗎?所以,做教師的還得走出學校進行家訪,加強家校聯(lián)系。誰讓我們知道“大語文”的道理呢?我們不得不“管天、管地”還得管學生的生活。當然,這是一個教師的責任和使命。
五、培養(yǎng)閱讀習慣
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是我們要說“習慣決定成敗”。閱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你能讀,你會讀;可你不讀,你讀的少,你疏忽閱讀;久而久之,你就不會讀了,你就讀不懂了。所以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是否養(yǎng)成,決定了你閱讀能力的強弱。勤于讀書,書讀得多,閱讀能力自然就強些。
我們做教師的,就是要在繁瑣而漫長的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剛開始可以強迫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至少閱讀一篇課外文章;而且教師要做到督促檢查,切記不能疏于檢查,不能只布置,不反饋。堅持督促,堅持檢查,堅持堅持;不是有個“二十一天法則”嗎?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形成了習慣,就達到目的了。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容易呀!需要教師鍥而不舍的付出和堅持。各種辛苦,只有做教師的才能體會。但是沒有辦法,使命使然呀。不過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習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就是筆者在幾十年的語文教學中,采用的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用這些方法再輔助其它的教學手段,教會了學生閱讀,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在初、高中階段以至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能后順利的進行閱讀。
作者簡介:鄧明秀(1969-12),女,漢族,四川省宣漢縣,大專,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單位:宣漢縣明月鄉(xiāng)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