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丁萍, 李紅燕, 匡大林, 趙曉云, 吳小云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合肥 230088)
保障患者安全是醫(yī)療機構永恒的主題。缺乏對患者安全的重視會導致醫(yī)療失誤,引起患者進一步受傷,增加住院時間[1]。護理人員是患者住院期間除家屬外接觸最密切的人群,有研究表明,護理人員對醫(yī)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2]。安全態(tài)度是人們受到外界刺激后,考慮和判斷應如何行動以避免事故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是安全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3]。由此可見,當面對患者安全缺陷刺激時,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tài)與對待患者安全態(tài)度密切相關。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人類在個體的發(fā)展、成長中逐漸培養(yǎng)和表現出來的,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4]。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安徽省某三甲醫(yī)院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和心理資本的水平及其兩者的關系,為醫(yī)院構建患者安全護理服務模式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于2018年1—3月,采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現場發(fā)放調查問卷,以安徽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的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共751名。納入標準:(1)取得護士職業(yè)資格證者;(2)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及以上者。排除標準:因休假、進修等原因不在工作崗位者。向研究對象說明本次研究目的,在征得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以匿名、自行填寫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751份問卷,回收732份,剔除不完整問卷16份,經問卷質量篩查獲得有效問卷617份,有效回收率為82.3%。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資料問卷 由研究者經過文獻回顧,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自行設計,主要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技術職稱、工作崗位、工齡、目前所在科室。
1.2.2 中文版安全態(tài)度調查問卷(Chinese 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SAQ) 用于護理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認知評價。該調查問卷包括團隊合作(6條)、安全氛圍(7條)、管理感知(4條)、工作滿意(5條)、工作條件(5條)和壓力感知(4條)6個維度,共計31個條目和1個開放性問題,該問題要求醫(yī)護人員用自己的觀點陳述切實改善患者安全的最重要的措施。量表中反向計分的條目有第6條、第13條。除開放性問題外,該量表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個體安全態(tài)度越積極。郭霞[5]用C-SAQ對6家三級醫(yī)院630名臨床工作人員做了調查,得出Cronbach′s α為0.549~0.880,后經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將安全氛圍、團結協(xié)作、管理感知融合為一個主因子,命名為安全氛圍,Cronbach′s α為0.882,累積貢獻率為50.51%。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92。
1.2.3 護士心理資本量表 用于護理人員的心理資本評價。該量表包括自我效能(6條)、希望(6條)、韌性(5條)和樂觀(3條)4個維度,共計2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1~6級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心理資本水平越高。該量表已被證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在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944。
2.1 一般資料 617名護理人員中,607名與患者有直接接觸或聯系,男20名,女597名,年齡21~55歲,平均(29.34±5.69)歲,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一般人口學特征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護理人員的患者安全態(tài)度、心理資本的水平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水平的得分為(4.36±0.41)分,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管理感知、工作滿意、安全氛圍、團隊合作、工作條件和壓力感知,各維度具體得分見表2;心理資本水平的得分為(4.74±0.57)分。
維度 最大值(分)最小值(分)平均得分團隊合作5.002.334.33±0.51管理感知5.001.254.77±0.52安全氛圍5.002.144.38±0.49工作滿意5.001.004.60±0.56工作條件5.002.204.29±0.63壓力感知5.001.003.88±1.02
2.3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單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婚姻狀態(tài)、文化程度、工作崗位不同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技術職稱、工齡以及所在科室不同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3。將不同年齡段,不同技術職稱、不同工齡以及不同科室進一步兩兩分析結果顯示:年齡>45歲與年齡30~45歲、年齡<30歲的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得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30~45歲與年齡<30歲安全態(tài)度得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技術職稱為初級職稱與中級職稱的護理人員的安全態(tài)度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初級職稱與高級職稱、中級職稱與高級職稱的護理人員的安全態(tài)度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工齡為1~5年與工齡為11~15年、>15年的護理人員的安全態(tài)度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工齡為1~5年與6~10年的護理人員的安全態(tài)度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在科室為急診與婦科系統(tǒng)、內科系統(tǒng)、手術室、其他科室的護理人員的安全態(tài)度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科系統(tǒng)與內科系統(tǒng)的護理人員的安全態(tài)度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4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和心理資本的偏相關分析 控制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4個變量,即:年齡分段、技術職稱、工齡分段以及所在科室,將患者安全態(tài)度與心理資本進行偏相關分析。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與心理資本水平呈正相關(r=0.485,P<0.01),具體情況見表4。
3.1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心理資本的水平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得分為(4.36±0.41)分,處于中上等水平,與國內學者對護理人員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研究[7-9]結果一致,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安全文化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一部分護理人員安全態(tài)度認知處于中下等水平,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10]。各維度得分結果顯示,壓力感知維度得分明顯低于團隊合作、管理感知、安全氛圍、工作滿意、工作條件等維度得分,這與韓楹等[8,11]研究一致。從護理人員工作的壓力源進行分析,可能與護理人員的工作性質、個人性格特征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有關[12-13]。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們就醫(yī)服務需求的提高以及醫(yī)院發(fā)展的需要造成護理人員工作強度的增大,加上頻繁的倒夜班、生活無規(guī)律、復雜的人際關系、護士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的競爭力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致使護理人員產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消極影響。作為管理者,應對護理人員做好人文關懷,關心體貼護士,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實行彈性排班,為護士創(chuàng)造勞逸結合的工作條件;加大護士的溝通技巧和風險應對能力的培訓力度,緩解高風險工作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增加晉升、繼續(xù)深造或外出學習的機會,為護士職業(yè)發(fā)展搭建更好的平臺;提高護士的工資及福利待遇,提升護士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14]指出A型性格特征的護理人員對工作壓力的敏感度較高,而應對壓力的主觀能動性較差,更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導致工作壓力增大,這提示醫(yī)院管理者應給予這類護理人群更多的關注和精神鼓勵。
心理資本為個體在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15],是護理人員在面臨職業(yè)生涯高壓狀態(tài)下的保護性因素[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心理資本水平處于中等水平,且已婚護士的心理資本水平高于未婚或其他護理人員,有研究指出家庭支持中的配偶支持與護士職業(yè)成長呈正相關,可促使護士產生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職業(yè)成長速度[18]。護士責任組長的心理資本得分高于其他護士,而且技術職稱高的護士的心理資本水平高于職稱較低的護士,高職務、高職稱的護士臨床工作經驗較豐富,面對突發(fā)、危急事件的應對能力較強,且具有更高的責任心;護士長屬于臨床管理崗位,參與臨床患者護理的機會較少,因而可能呈現出較低水平的心理資本得分。
項目患者安全態(tài)度F/t值P值心理資本F/t值P值總分4.36±0.414.74±0.57性別男4.34±0.42-0.3460.7294.77±0.440.180.857女4.36±0.414.74±0.58年齡<30歲4.41±0.3813.150.0004.70±0.720.050.94430~45歲4.30±0.414.74±0.53>45歲4.00±0.694.74±0.59婚姻狀態(tài)已婚4.39±0.392.950.0534.80±0.524.450.012未婚4.35±0.424.67±0.62其他4.02±0.364.65±0.30文化程度碩士及以上4.21±0.300.870.4204.93±0.621.170.310本科4.35±0.404.76±0.52大專及以下4.38±0.444.70±0.68技術職稱初級4.39±0.396.570.0024.73±0.574.560.011中級4.24±0.464.73±0.59副高級及以上4.36±0.335.23±0.47工齡1~5年4.41±0.384.450.0044.72±0.590.710.5466~10年4.36±0.394.76±0.5611~15年4.24±0.424.72±0.41>15年4.25±0.534.82±0.61工作崗位護士長4.38±0.562.420.0684.70±0.432.380.018責任組長4.40±0.434.79±0.60護士4.35±0.804.74±0.46所在科室內科系統(tǒng)4.29±0.482.860.0064.63±0.582.000.052外科系統(tǒng)4.43±0.334.77±0.58婦科系統(tǒng)4.30±0.384.68±0.55兒科系統(tǒng)4.38±0.324.67±0.35急診4.55±0.264.99±0.56ICU4.41±0.374.68±0.54手術室4.33±0.424.73±0.51其他4.30±0.484.82±0.61
表4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與心理資本的相關性 r值
*P<0.01
3.2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技術職稱、工齡以及所在科室不同是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相關因素,年齡較小、職稱較低、工齡較低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得分較高,這與黃麗璇等[9]的研究部分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由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組成可知,30歲以下的護理人員占64.99%,護理人員隊伍趨于年輕化;(2)本研究調查對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1.64%,絕大部分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來自于45歲以下這一年齡段,其學歷起點較高,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較強烈,加上醫(yī)院重視院內培訓,年輕護士學習領悟能力較強,思維較開放,善于接受新知識并能將其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成長進步較快;(3)高年資護士臨床經歷豐富,能夠以評判性眼光看待臨床問題,更能發(fā)現安全缺陷,安全意識與責任也更強,因此對安全態(tài)度的評價標準較高,得分較低;(4)部分高年資護士學歷層次較低,科研、學術基礎薄弱,職稱晉升難度大,加上長期重復的臨床護理工作對高年資護士來說,缺乏挑戰(zhàn)性,使其產生職業(yè)倦怠感。高年資護士在臨床工作崗位上不可或缺,一方面,高年資護士擁有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應對臨床突發(fā)、危急事件能力較強,可對年輕護士起到指導作用,幫助其提高崗位勝任力;另一方面,高年資護士在患者、醫(yī)生或其他醫(yī)技人員面前威望較高,且溝通協(xié)調能力較強,可幫助科室避免或解決人際關系沖突,有利于創(chuàng)造團結協(xié)作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因此,作為醫(yī)院管理者,一方面鼓勵高年資護士為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出謀劃策,完善科室安全管理路徑;為高年資護士創(chuàng)造崗位晉升或學習的機會,根據個人貢獻大小適當放寬崗位晉升的條件,激起其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重視高年資護士的幫帶作用,滿足年輕護士對專業(yè)知識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年輕護士的學歷優(yōu)勢,積極開展職業(yè)規(guī)劃培訓,協(xié)助其做好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定位,提高工作滿意度。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科室工作的護理人員安全態(tài)度得分存在差異,這與鄧曉曉等[19]的研究一致。但姚琳等[20]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安全態(tài)度得分最低的是急診,而在本研究中得分最高的是急診。急診科面對的是發(fā)病急驟、病譜廣、病情多變復雜、生命垂危、年齡不一的患者群,風險高,強度大,Singer等[21]指出內在風險較大的科室,科室為避免安全缺陷事件的發(fā)生往往會付出更大的努力,這些科室安全文化水平反而更高。在本研究中,本次調查醫(yī)院為國家衛(wèi)生應急醫(yī)療移動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緊急醫(yī)療救治基地,其危急重癥處置能力居全國前列;醫(yī)院重視急診、急救專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員的培訓,培養(yǎng)了一批專業(yè)技術全面的急診專業(yè)護理人才隊伍,急診護士對專業(yè)認同感較高;醫(yī)院倡導多學科協(xié)作,為急診科創(chuàng)造團結、協(xié)作的工作氛圍奠定基礎;既往高強度急診搶救成功實踐的經歷提升了急診科護士處理突發(fā)事件的信心。
3.3 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與心理資本呈正相關 偏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與心理資本呈正相關,其中患者安全態(tài)度維度中管理感知、工作滿意、安全氛圍、團隊合作、工作條件與心理資本的4個維度均呈正相關;說明護理人員的積極心理因素能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效應。陳霞等[4]研究指出自信的態(tài)度、較高的自我效能可促進樂觀、希望的形成,再加上頑強的韌性,可使得護理人員具有更強的抗壓能力、更樂觀,更能積極排解負性情緒。這提示作為醫(yī)院管理者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積極的文化氛圍和管理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心理資本,并通過積極開展職業(yè)安全培訓、心理輔導來調整護理人員的心理資本和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心理資本各維度中,希望維度與患者安全態(tài)度的相關性最強(r=0.486,P<0.01)。希望是一種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中積極的動機狀態(tài),側重于通過努力來達到特定的目標,其內涵主要包括美好的期望、預期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22]。研究表明希望水平越高的個體,其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這提示管理者應更注重護理人員希望水平的提高,尊重護士的話語權,鼓勵護士表達對科室安全管理的真實想法及建議激起其對美好未來的期望,設計合理化的預期目標增強護士的自信心,同時運用榜樣的力量樹立護士堅定的信念,進而將希望轉化為改變科室安全隱患的精神動力。
積極的安全態(tài)度感知,可促進護理人員選擇并堅持安全的護理行為,提高對患者的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態(tài)度認知處于中上等水平,且患者安全文化認知與護士的心理資本呈顯著正相關。相比其他醫(yī)技人員而言,護士是接觸患者最多的人群,對患者身心安全具有重要影響。醫(yī)院應重視護理人員在患者安全管理中作用,積極開展以護理人員為中心的安全培訓計劃和心理輔導,提高護士安全護理技能及護士的心理資本,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護理人員在維護及促進患者安全中的積極作用。本研究仍存在局限之處,由于時間及條件的限制,本研究僅在一所三甲醫(yī)院的進行調查取樣,后續(xù)研究將擴大研究范圍,選擇不同城市、不同醫(yī)院等級進行調查研究,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表性、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