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峰,劉艷
(1.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外一科,山東 青島 266400;2.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山東青島 266400)
直腸癌是臨床惡性腫瘤的一種,受當前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影響,其發(fā)生率逐年上升[1-4]。我院就腹腔鏡下直腸癌微創(chuàng)手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依據此次研究要求,將40例直腸癌患者歸為此次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并將其設為實驗組,同期納入40例直腸癌患者設為對照組,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得出兩組患者上述基本資料數據差異不明顯,有可比性。
術前對患者腫瘤、腸系膜淋巴結情況進行評估,對其余疾病予以控制,并對蛋白質紊亂、酸堿平衡予以糾正,術前予以腸道準備,并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
對照組患者予以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實驗組患者予以腹腔鏡下直腸癌微創(chuàng)手術,對患者麻醉后建立4孔,注入二氧化碳氣體構建氣腹,確定氣腹壓力為1.33kPa,置入腹腔鏡以及相關手術器械,探查且確定病灶具體位置,依據無瘤原則對腸系膜進行游離,對血管進行結扎,對淋巴結予以清掃,在距離病灶5cm位置做一切口,將腸道以及系膜牽拉至腹外,對相應腸段切除并吻合,之后回納至腹腔,對腹腔進行沖洗并置入引流管,予以止血,并對切口進行縫合。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比較,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淋巴結清掃數量。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開始進食時間進行記錄,并予以比較。
研究數據均以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針對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的對比,實驗組相比對照組更短,對比數據之間差異明顯,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標準;針對術中出血量的對比,實驗組相比對照組更少,對比數據之間差異明顯,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標準;針對淋巴結清掃數量的對比,實驗組相比對照組更多,對比數據之間差異明顯,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標準,詳見表1。
表1 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術中出血量(mL)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淋巴結清掃數量實驗組 40 131.21±1.2192.22±10.21 11.24±0.22 13.23±1.42對照組 40 163.42±1.55174.24±12.9218.78±1.66 10.23±0.15
針對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開始進食時間的對比,實驗組相比對照組更短,對比數據之間差異明顯,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標準,詳見表2。
表2 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2 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
直腸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一種,發(fā)生率較高,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傳統(tǒng)開腹手術,經腹部正中位置做切口,并直視視野進行手術操作,手術視野較小,導致淋巴結清掃受到影響。雖然手術根治效果理想,但是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5-6]。
微創(chuàng)手術是新型的手術形式,在腹部外科中應用廣泛,其中腹腔鏡手術是主要的術式[7]。在直腸癌中實施腹腔鏡手術,手術視野清晰,有利于淋巴結的清掃,降低了對正常組織的損害,且手術創(chuàng)傷性小,手術出血少,術后恢復快。胃腸道蠕動功能與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關系密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對胃腸道牽拉較大,導致胃泌素分泌受到影響,因此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受到影響[8-10]。針對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開始進食時間的對比,實驗組相比對照組更短,對比數據之間差異明顯,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標準。
綜上所述,對直腸癌患者實施腹腔鏡下直腸癌微創(chuàng)手術,療效顯著,創(chuàng)傷性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