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明秀東路小學 蒙碧姬
小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國家前途、民族未來的走向。當今社會,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思想教育的缺漏,給學生的思想教育帶來了一定阻力。因此,加強他們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教師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應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握規(guī)律性,堅持經(jīng)常性和連貫性,聯(lián)系實際,把握時效性。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軟環(huán)境”,改造思想道德教育的“硬環(huán)境”。 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設中引入“結果評價體系”,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學校、社會強強聯(lián)手,齊抓共管,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生升到了高年級,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有資料統(tǒng)計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有2.4 億之多,如何做好這2.4 億人學生的思想工作,歷來是教育部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人的工作是長期而艱巨的。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更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神圣而又光榮的任務。如同英國作家阿狄生所言:“教育之于心靈,猶如雕刻之于大理石?!彼枷牍ぷ鞑粌H十分重要,而且要常抓不懈,講究方法,靈活多樣,要結合學生思想動態(tài)做到及時且耐心,用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職責,使學生的思想能始終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
有些父母認為自己給了孩子吃、穿,教育孩子完全是社會與學校的責任,于是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與品德情況,不僅不加以正面的積極引導,甚至從負面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據(jù)調查分析,不良品德行為學生家庭,常有下列情況:
1.家庭結構不完善,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如:單親家庭、父母分居兩地,對孩子關心不夠;也有的家庭幾代同堂,長輩之間對孩子的要求很難統(tǒng)一,對孩子的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
2.父母教育不當,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感情用事:一是對孩子嬌慣溺愛。不少父母看到孩子的毛病,卻舍不得去管,怕孩子受委屈,遭磨難,姑息遷就,放任自流,不管不教,結果使孩子是非不分,善惡不辨,漸成惡習。二是對孩子操之過急,方法簡單、粗暴。父母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要求過急,期望過高,當孩子實際表現(xiàn)同家長的要求相悖,同家長的期望差距大時,“恨鐵不成鋼”,加上許多家長法制觀念淡薄,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管教時用不著注意什么態(tài)度,講究什么方法,結果造成父母與子女感情、行為上的嚴重對立。
3.家庭氣氛緊張,孩子經(jīng)常處于應激之中。如父母關系不好,經(jīng)常打架,吵鬧。孩子得不到關心,甚至成為父母的出氣筒。
總之,家庭預防教育是基礎。首先,父母應以子女的教育為重,盡量給孩子一個健全、幸福、溫暖的家庭;其次,父母與子女因直接的血緣關系,成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子女的生活、學習都依賴于父母,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需要父母自身提高素質,以正確的思想、良好的行為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和遠大理想。最后針對孩子生理、心理等變化情況,多向專業(yè)人士請教,充實改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使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校只重視少數(shù)有升學潛力的學生,放棄對其他學生的教育,甚至歧視學困生,使這些學生往往蛻變成品德不良者;二是重智輕德。一些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不管學生的品德,沒有真正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三是教師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四是輕視法制教育,對法制課在學生品德發(fā)展中的地位認識不夠,一切為考試而教。這樣就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不良行為并不斷惡劣。
學校是預防和矯正不良品德行為的關鍵,學校應把預防不良行為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之中。一是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二是專門組織開展行為習慣訓練活動,創(chuàng)設讓學生重復良好行為的教育情境,消除不良行為重復的機會,提供具體模仿的榜樣。三是通過培養(yǎng)班集體的良好作風來消除不良的品德行為,培養(yǎng)每個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四是教師應適時轉變教學觀念,關心熱愛學生,消除品德不良學生的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重新認識和評價品德不良學生,盡可能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巧妙地向學生表達善意,讓學生理解到教師是真心愛他們,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增強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五是請社會有關專家講法制知識,增加學生們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切實做好預防工作。
一提到“環(huán)境”,人們的第一反應最有可能的是家庭、網(wǎng)吧、游戲廳、娛樂場所等,而忽略了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因素。眾所周知,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思想道德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每天絕大多時間是與教師在一起度過的,言傳身教,行為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司馬光說:“德勝于才謂之君子,才勝于德謂之小人?!币虼耍鳛榻處?,就應該時刻警醒,時刻堅持高品位、高格調,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對自己的影響,自覺接受學生的監(jiān)督,在言談舉止等小事上都應體現(xiàn)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因為思想道德行為的端正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你的認同與否,一個不被學生認同的教師,是不可能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已成為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軟環(huán)境”,應該對此引起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做好教師的德育培訓工作。廣大教師要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yǎng)建設,以高尚的情操教書育人,真正做到德智雙馨。
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是事關學生終身成長的大事。家庭、學校、社會都負有不可推御的責任,因此,學校要聯(lián)合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的力量,發(fā)揮他們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zhèn)戎氐墓δ埽嗷ャ暯樱鸭彝ソ逃?、學校教育、單位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互相配合,相互促進。
1.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幫助青年學生增強適應社會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其個人奮斗經(jīng)歷啟迪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其正確認識自我,健康成長。
2.注重實踐教育,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外踐活動,使青少年在實踐中開闊視野,磨練意志,增長才干。開展成人預備期教育活動和以”展現(xiàn)青春風采”為主題的爭創(chuàng)“校園之星”“希望之星”活動及“走向大自然、走向大社會”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
3.普及科普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一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不單單以成績作為重要的評價工具,而應該是多元化的,側重學生的素養(yǎng)、思想方面的評價。中國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泵麕熋詮娬{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為教育第一線的人民教師,一定要身體力行,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使學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使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