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達明小學 陳小靜
音樂劇又被稱為歌舞劇,是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在課堂上引用音樂劇,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闡述了傳統(tǒng)音樂劇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應用的不足之處以及利用音樂劇教學的好處,并且提出了對于音樂劇在教學中應用的我個人見解,希望給其他的音樂教學教師提供一點可以借鑒的資料。
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對教育行業(yè)也日趨重視,不再過于看重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對于藝術類的學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起步比較晚,目前大部分小學的音樂教學并不理想,音樂本身是一門生動活潑的課程,但是由于教學方法和教師的原因,導致課堂氣氛并不活躍,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不高。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不喜歡在課堂上坐著學習知識,而更喜歡一些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實踐表明通過音樂劇進行音樂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在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大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師都會采用說教式的教學,首先教師選出大家要學的曲目,由教師先唱一遍,然后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地進行學習,最后讓學生自己練習演唱。在學生唱的過程中,教師會把一些音樂知識以板書的形式講解給大家,但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因而對于其技巧往往得不到運用。而且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學生長時間被迫地接受知識,而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抑制了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體會不到音樂的魅力,音樂素養(yǎng)也得不到培養(yǎng),因此這一學科的設立就是讓學生學到了幾首歌曲,發(fā)揮不到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針對目前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現(xiàn)狀,我國對音樂的教學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音樂教學中引入了兒童音樂劇,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減輕了音樂教師的負擔,音樂教師不再采用說教式的教學,而是通過播放音樂劇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學習,不再一味地按照教材來上課,而是通過播放音樂劇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通過唱歌和跳舞的形式把音樂內(nèi)容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還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兒童音樂劇對于兒童的價值觀的養(yǎng)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有的兒童音樂劇都具有很深的人生道理,教師可以把一些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編成音樂劇,讓學生對其進行表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不斷樹立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童話故事中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為例,讓小學生對這個故事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明白,要想過更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安逸,貪得無厭,最后會一無所有。這個故事背后的含義非常淺顯易懂,教師不用費盡心思讓學生去領悟這些人生道理,而是通過簡單的音樂劇的形式,讓學生在表演中獲取這些道理,教師通過音樂劇的引入還能一步一步地引導小學生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如果老太婆不是那么貪得無厭,最后會怎么樣呢?讓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一話題展開討論,進而得到結(jié)論,學生在討論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多方面考慮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還能讓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這個故事就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在表演的時候也會加入自己的感情,教師在學生的表演中可以引導學生去模仿美聲唱法,根據(jù)音樂的旋律來演繹故事的情節(jié),學生把感情投入其中,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目前大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只是教師的復制板,通過教師教,然后學生學,最后一遍一遍去對教師的所授曲目進行練習。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學生感受不到音樂的樂趣,也無法發(fā)揮自己的音樂才能,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學會幾首歌,掌握幾種唱法,學到幾種演唱技巧,并不是音樂課開設的初衷。針對目前的這種形式,可以通過音樂劇引入課堂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價值,在教師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音樂劇的表演讓學生各展其能,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音樂潛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師引入音樂劇教學,課堂任務看似減輕,但實際上需要任課教師在課下多花費一下功夫,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音樂基礎,從而在音樂劇分工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長完成對學生的分配。比如在進行《螃蟹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為三組,一組演奏,一組舞蹈,還有一組歌唱,讓他們通過自己對這首歌曲的理解,自編唱法,舞蹈和節(jié)律。學生不再受傳統(tǒng)唱法的限制,能夠更加自由發(fā)揮自己對這首歌曲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演奏組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自制所需的服裝,通過自己的理解編寫這首歌曲的旋律,舞蹈組可以自由去對螃蟹的動作進行改編,歌唱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擇更貼切更形象的唱法。而這三者的結(jié)合又需要步調(diào)一致,通過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讓學生學會了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音樂劇最后的表演關系到角色的選定,選取角色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性格、外形、身高、嗓音等等,這些因素都要顧慮到,才能呈現(xiàn)最好的舞臺效果,同時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角色對學生樹立信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一些性格內(nèi)向但有強烈表現(xiàn)欲望的同學,教師通過幫助他們選取適合的角色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音樂劇的表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學生們進行多次的演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教師應該在學生排練的時候全程參與,給學生進行專業(yè)性的指導和鼓勵,從而保證音樂劇最后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我的祖國是歌鄉(xiāng)》這一教材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熟悉高山族這一民族,對他們的文化進行理解,通過對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通過音樂劇的改編呈現(xiàn)出來,高山族的人民都非常能歌善舞,教師可以帶學生學習幾首高山族經(jīng)典的歌曲,再教學生學習幾個高山族經(jīng)典的舞蹈,讓學生結(jié)合民族風情把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用歌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帶領學生對劇本進行創(chuàng)作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了解各個民族的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
《小紅帽》的主題音樂沿用同名歌曲,在唱段和歌詞方面可以進行改編,比如小紅帽中的高潮片段,小動物們紛紛幫助主意智斗大灰狼,這一片段可以改編為“我們一定會打敗他,不要怕,聚智慧,共力量,我們什么都不怕,我們越戰(zhàn)越勇敢,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的力量一定會戰(zhàn)勝它!”特殊音效及背景音樂、舞蹈音樂等由每個人推薦自己認為合適的,一一播放,全體學生投票選出《森林狂想曲》《長江七號》《小叮當》《世紀帝國》等最佳音樂片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兒童音樂劇就像是一輛列車,帶領孩子去體會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情感,在這輛列車上,孩子們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帶給孩子們無限的人生可能,通過音樂劇,讓孩子們在音樂的世界里感受快樂,感受藝術,感受世界。音樂劇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還能在音樂劇的學習中開闊自己的視野,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音樂劇教學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