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正處在成長關鍵時期,身心發(fā)展速度非常快,正是因為如此,學生的內心充滿沖突和矛盾。這種矛盾的心理體驗具體表現在課堂上就成為了問題行為。學生的問題行為如果不加以解決,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诖?,筆者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依托,談談學生問題行為的成因和解決對策。
由于語文的常見性,高中學生經常忽略它,誤認為不需要重視它。與數理化不同,語文成績好的學生與語文成績差的學生相差不大,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在語文學科上再用功也沒有明顯的效果。正是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讓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比較放松,從而出現嘩眾取寵、濫竽充數等問題行為。雖然素質教育強調教師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但是考慮到高中學生存在叛逆心理、生活閱歷淺、經驗匱乏、認知水平有限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有必要制定規(guī)則,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為了提高學生的依從性,教師在制定規(guī)則時應當采取民主方式,讓學生也參與到課堂規(guī)則制定當中。教師可以采取問答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guī)則,比如在課堂上睡覺應該怎么辦……講話應該怎么辦,吃零食應該怎么辦,讓學生自己去想,最后再統(tǒng)一意見,制定出讓所有學生都感到滿意的課堂規(guī)則。由于這些規(guī)則是學生自己制定的,所以學生自然就會積極遵守,犯規(guī)了也會心服口服接受懲罰。除此之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制定有獎有罰的課堂規(guī)則,既幫助學生遏制問題行為,誘導學生產生積極的課堂行為。
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在沉悶、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往往較低。在輕松、活躍、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會有所提高。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建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教師要適當放低姿態(tài),多和學生交流,有效增設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可視化教學情境,如講解《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從電視劇《紅樓夢》中截取的片段,從而營造出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也反映著教師教學的功底。課堂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備課過程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與編制。除了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語文教師還要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結合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堂上實施有趣的、能夠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朗誦教學法,讓學生模仿作者進行演講。在講《沁園春·長沙》《雨巷》等詩詞的時候,教師同樣可以采取這種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性。又如,在講解魯迅的《拿來主義》等一些具有深層含義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探討。這種教學方法既能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又能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從而消除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
教學是一項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提高教學水平是一個漫長的探索、積累、上升的過程。教師需要耐得住寂寞,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善于積累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好習慣,掌握科學積累的好方法,不斷收集教學參考資料,擴大知識領域,并不斷地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根據實踐教學,選取合適的材料運用到教學中去,這樣才可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管理能力和業(yè)務素質直接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
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在課堂上既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管理好班級,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然而,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講解知識,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知識傳授者,沒有認識到自己同樣也是課堂秩序調控者,導致學生在不受束縛的環(huán)境下出現各種問題行為。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沒有使用能夠吸引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懶于學習,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普遍較低,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誘發(fā)各種問題行為。
綜上所述,高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環(huán)境因素、教師因素等。語文教師要找到學生問題行為的根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實施多元化、新穎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消除問題行為,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