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龍 光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4)
《漆雕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錄其有十三篇,班固自注曰:“孔子弟子漆雕啟后。”[1]17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作:“漆雕開,字子開?!盵2]2688漆雕啟之名,于《漢書》中出現(xiàn)兩次,除《藝文志》外,《古今人表》中亦作“漆雕啟”。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云:“〈史記·列傳〉‘漆雕開,字子開’。蓋名啟,字子開,〈史記〉避景帝諱也?!凑撜Z〉注以‘開’為名。著書者其后也?!盵1]116《史記》《漢書》對于帝王的名諱,有避也有不避。陳垣先生在《史諱舉例》中提出:“秦初避諱,其法尚疏。漢因之,始有同訓相代之字?!灰袁F(xiàn)存東漢諸碑例之,則實有不盡避者。……漢時近古,宜尚自由,不能以后世之例繩之。”[3]雖然陳垣先生認為漢代時尚自由,避諱之法并不嚴謹,除了上書言事外,皆可不避諱,但是依然提出了漢代有“同訓相代”之法。“啟”字,《說文解字》曰:“啟,開也?!盵4]則“啟”字與“開”字實為同訓??紤]到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微子啟”作“微子開”,那么將“漆雕啟”作“漆雕開”,兩者應都是為避諱考慮。因此漆雕開就是漆雕啟。至于后世多作“漆雕開”,應如王氏所言為后人沿襲舊例。
關(guān)于漆雕啟的生平事跡,現(xiàn)存文獻中很少論述?!吨倌岬茏恿袀鳌分袃H記載漆雕啟的姓名、字號,以及引用《論語·公冶長》中與孔子的問答?!犊鬃蛹艺Z》記載:“漆雕開,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5]253而錢穆先生《先秦諸子系年》中認為漆雕啟生于公元前510年,與《家語》記載相差較大。[注]① 見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的《先秦諸子系年》中《通表第一》與《附表第三》。錢穆先生僅列表注明漆雕啟的生卒年,并無考證。裴骃《集解》稱:“鄭玄曰魯人也?!盵2]2688漆雕啟籍貫大致非魯即蔡?!渡喜炭h志》將漆雕氏歸于《人物志》中的“鄉(xiāng)賢”一類。上蔡縣又有漆雕祠與漆雕墓??h志作者楊廷望作《重建先賢漆雕祠記》云:“先賢漆雕子,上蔡人也。其里蓋在邑之華陂鎮(zhèn),其墓其祠亦在華陂鎮(zhèn)。”[6]并說漆雕墓旁“菡萏數(shù)頃,爛若錦綴”,應與漆雕啟于孔子困蔡期間為孔子采藕而亡的傳說有關(guān)。魯?shù)乜h志則無相關(guān)記載,蓋其為蔡人可能性較大。
關(guān)于漆雕子的為人,《論語·公冶長》有記載:“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诱f。”[7]2473《仲尼弟子列傳》也記錄了這則材料??鬃右笃岬駟⑷胧耍岬駟s說自己能力還不夠,不自信。這一方面是謙虛,另一方面表現(xiàn)其并不貪戀仕途,不喜歡入仕,因此得到的孔子稱贊。《墨子·非儒下》有“桼雕刑殘”,即漆雕啟受刑致殘?!犊讌沧印ぴ懩酚涊d了一段儒墨兩家關(guān)于孔門弟子的一段辯詰:
墨子曰:“孔子諸弟子:子貢、季路輔孔悝以亂衛(wèi)。陽虎亂魯。弗肹以中牟畔。漆雕開形殘?!?/p>
詰之曰:“如此言,衛(wèi)之亂,子貢、季路為之耶?……且漆雕開形殘,非行己之致,何傷于德哉?”[8]
墨子認為漆雕啟受刑致殘,儒家的行為值得懷疑。儒家辯詰者認為漆雕啟雖然形殘,但并非由自己原因造成,且不妨礙他的德行?!俄n非子·顯學》記載:“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違于臧獲,行直則怒于諸侯,世主以為廉而禮之?!盵9]455說明漆雕子為人處世不卑不亢,是非明確,堅持真理。在真理面前,即不羞于避讓奴仆,也不怕得罪諸侯,從而為當時諸侯所稱贊。關(guān)于“不色撓,不逃目”的說法,孟子也有相關(guān)論述。《孟子·公孫丑上》有言:“北宮黝之養(yǎng)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盵7]2685韓非子論漆雕啟的言論與孟子論北宮黝的言論相似,那么漆雕啟大概是一個儒者兼游俠的形象,其刑殘或許與其任俠行為有關(guān)?!稘h書·古今人表》中將漆雕啟列為第三等,即上下人物,與子貢、子游、子夏、曾子等處于同一等級。雖然不如同門以“德行”著稱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等級高,但是卻高于老子、師曠等人。關(guān)于漆雕啟生平的材料很少,但是僅從上述三則來看,也無愧于上等人物。
若按《家語》看,漆雕啟為孔子較為年長的弟子。韓非子有孔子死后,儒分為八的說法。《韓非子·顯學》記載:“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樂之儒。”[9]454由此可見,孔子死后,儒家分為了八個流派,漆雕氏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戰(zhàn)國時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除了漆雕啟外,《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還記載了另外兩個漆雕氏弟子:“漆雕哆,字子斂?!岬裢礁?《索隱》曰:《家語》字固也。)?!盵2]2696-2697三人一起列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中,而稍微年長的漆雕啟自然成為漆雕氏門派的開山之祖。
《漆雕子》其書,僅《漢書·藝文志》記載其十三篇。此后的《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無記載。不僅如此,歷來被輯佚學家所重視的諸如《文選》李善注、《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玉?!贰兑饬帧返葧簿鶡o引用。馬國翰的輯佚也僅于《論語》《韓非子》《論衡》《說苑》《孔子家語》中輯錄與漆雕啟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因此,《漆雕子》的亡佚甚早。劉向在整理秘府藏書時肯定見過《漆雕子》十三篇,是書確實存在于西漢時期。東漢王充的《論衡》對其中的內(nèi)容也稍有提及。漆雕氏學派雖廢弛已久,但王充曾在京師太學中學習,有機會接觸大量典籍,卻并無原文引用。且東漢除王充外,無一人稱引《漆雕子》,大概其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亡佚。隋時牛弘曾提出古書亡佚的“五厄”,其中第二厄:“及王莽之末,長安兵起,宮室圖書,并從焚燼。此則書之二厄也?!盵10]《漆雕子》或許就是亡佚于新朝末年赤眉入關(guān)時期。
關(guān)于《漆雕子》的作者,因為班固的自注“孔子弟子漆雕啟后”而被認為是漆雕啟的后人。馬國翰就猜測《漆雕子》的作者是漆雕憑(或漆雕馬人)。《孔子家語》記載了孔子與漆雕憑的對話,與《說苑》中的記載內(nèi)容僅有個別字的差異,《說苑》記載的主人公為漆雕馬人。馬國翰認為:“漆雕馬人,意者憑名,馬人其字。”[11]2485并在其《玉函山房輯佚書》中的子編儒家類輯錄了這個故事,內(nèi)容如下:
孔子問漆雕憑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者,孰為賢?”
對曰:“臧氏家有守龜焉,名曰蔡。文仲立三年而為一兆焉。武仲立三年而為二兆焉。孺子容立三年而為三兆焉。憑從此見之,若夫三大夫之賢與不賢,所夫敢識也?!?/p>
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隱而顯;其言人之過也,微而著。故智不能及,明不能見,得無數(shù)卜乎?”[11]2486
馬國翰云:“以孔子嘆美其言,而稱焉漆雕氏之子,或即著書之人吁?”[11]2485馬國翰認為漆雕憑(或漆雕馬人)是漆雕啟之子,并根據(jù)《漢書·藝文志》班固的自注推測他就是《漆雕子》的編著者。按,臧文仲首次出現(xiàn)于《左傳·莊公十一年》,宋國遇大水,魯莊公派臧文仲去吊望。《世本》記載:“魯孝公生僖伯,生哀伯達,達生伯氏瓶,瓶生文仲辰,辰生宣叔?!盵12]可知臧文仲為臧哀伯之孫,名辰?!洞呵铩の墓辍份d:“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盵7]1848(《左傳》無傳)臧文仲卒于魯文公十年,即公元前617年。臧武仲在《左傳》中首次出現(xiàn)于魯成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73年?!蹲髠鳌は骞辍酚涊d臧武仲為臧宣叔的兒子,即臧文仲的孫子。同年記載武仲出奔邾,即公元前550年。孺子容《春秋》經(jīng)傳中并無記載。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其出生時臧文仲已經(jīng)去世了六十六年,而孔子僅一歲時,臧武仲就已經(jīng)逃離魯國。無論是按《家語》還是錢穆先生的說法,此時漆雕啟都沒有出生,那么他的兒子又怎么能同時侍奉臧文仲與臧武仲呢?因此無論是漆雕憑或是漆雕馬子都是不存在的,也不會是《漆雕子》的編著者。蓋此故事僅是劉向為闡明“言人之美隱而顯;言人之過微而著”的道理,根據(jù)一些材料加工而成的,而被后世好事者所采用,編入《孔子家語》中。由此可證馬氏推測之誤。
也有名家認為,班氏自注“孔子弟子漆雕啟后”的“后”字為衍文。楊樹達先生在《漢書管窺》中說:“后字蓋衍文。志文順序謹嚴,絕非妄列。此條前為《曾子》十八篇,后為《宓子》十六篇,曾宓皆孔子弟子,則漆雕亦當為孔子弟子。若是漆雕啟之后,不應置宓子之前。景子似宓子弟子,世子、公孫尼子是七十子之弟子,李克為子夏弟子,則皆次宓子之后?!盵13]楊樹達先生所言甚是。除了從《漢志》所載的順序來看,還要注意的是,班固對于先秦子書的自注并非注作者為誰,而是該書記載的言論者為誰或者該書的主要內(nèi)容。先秦古書,多以單篇形式流傳,且不題撰人。甚至到了西漢司馬遷著《史記》,所稱韓非子的著作依然是篇名。先秦古書真正成書的時間較晚,從傳世本看,先秦子書中的內(nèi)容有些部分是諸子本人所作,有些是弟子記錄其相關(guān)言行,由后人編在一起,沒有絕對明確的作者。許多古書,大多是劉向整理成書的。譬如《荀子》,就是劉向在原有三百余篇基礎(chǔ)上,去其重復,編定為三十二篇,并名為《孫卿新書》。
那么《漆雕子》內(nèi)容的寫定者究竟是誰?愚認為還是漆雕啟的后人,或是后代,或是后學??隙ā稘h志》自注的“后”為衍文,不代表否定記錄《漆雕子》內(nèi)容的是漆雕啟的后人??鬃颖救司陀兄笆龆蛔鳌钡脑瓌t?!墩撜Z》雖然大部分記載孔子的言行,但卻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與編定的。先秦其他子書大多也有相同的情況。漆雕啟作為孔子早期的弟子,也肯定會貫徹老師的原則。因此《漆雕子》的內(nèi)容應該是其后人記錄的漆雕啟言行。
前文已提及《漆雕子》的內(nèi)容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看到。但或許可以根據(jù)一些文獻記載來推測該書的一些內(nèi)容。《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記載:“漆雕開,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鬃釉唬骸又X可以仕矣?!瘯r將過,子若報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鬃訍傃??!盵5]253明確記載了漆雕啟喜好《尚書》,且不樂仕。司馬貞《史記索隱》與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均引用了《孔子家語》這段材料,認為漆雕啟習《尚書》。關(guān)于漆雕啟“不樂仕”,《論語·公冶長》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均有記載。然而“習《尚書》”,則無其他文獻記載?!渡袝髠鳌酚凶酉?、顏回等問《書》于孔子的記載,《孔叢子》及其他文獻中也有孔門其他弟子學《書》的記錄,唯獨漆雕啟學《書》僅見《孔子家語》,且無與孔子的問答。馬士遠先生于《孔門弟子傳〈書〉綜考》一文中認為蔡地的漆雕氏儒學門派是南方一個有影響力的學派,并推斷郭店楚簡中的《書》類文獻與漆雕氏儒有關(guān)。同時認為“不樂仕”的漆雕啟所傳《書》學,無法與為王者師子夏學派、為世主所重的子張學派相抗衡,故而不傳。[14]因此,《漆雕子》中應該有漆雕啟關(guān)于《尚書》學的言論。
陶淵明《圣賢群輔錄·八儒》中稱:“顏氏傳《詩》為道,為諷諫之儒。孟氏傳《書》為道,為疏通致遠之儒。漆雕氏傳《禮》為道,為恭斂莊敬之儒。仲梁氏傳《樂》為道,以和陰陽,為移風易俗之儒。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儒。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凈精微之儒?!盵15]前文推測《漆雕子》可能亡佚于赤眉入關(guān)時,東漢之后便無著作稱引之。陶潛為東晉人,其說漆雕氏傳《禮》,來源不得而知。
且看《八儒》記載除漆雕氏儒外的其他儒學學派學術(shù)情況。顏氏之儒,應以顏回為代表。關(guān)于顏回,文獻記載較多,但《漢志》并無著錄與其相關(guān)的著作?!翱组T四科”也將其歸入“德行”類而不是“文學”類。且相較于《詩》,《易》似乎是顏回更擅長的。李軌注《法言》言:“顏淵弱冠,而與仲尼言《易》?!盵16]對于《春秋》學,《漢志》也有《公羊顏氏記》的著錄。文獻中雖無顏回問《詩》與傳《詩》的記錄,卻有幾處顏回與《詩》相關(guān)的記載。《列子·仲尼》記錄了顏回得到孔子的教誨后,“重往喻之,乃反丘門,弦歌誦書,終身不輟”[17]。這段對話通篇是談《詩》《書》《禮》《樂》,且《詩》可以入樂,因此顏回弦歌即為誦詩?!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涗浟丝鬃永в陉惒?,知弟子有慍心,便引用《小雅·草何不黃》中的“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問諸弟子:“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2]2339只有顏回的回答讓孔子滿意。但這只是孔子引《詩》來問目前處境,并非就詩旨發(fā)問。《韓詩外傳》記載了顏回用詩一例,其用《鄭風·大叔于田》中的“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來對魯定公。除此之外,《韓詩外傳》還記載了八處顏回的言論。子夏傳《詩》,有其作《詩序》的說法且多有與孔子論《詩》的記載。而顏回卻并無相關(guān)記載,《韓詩外傳》引用顏回言論也并不多。或許因為顏回早死,其《詩》學尚未流傳開來,但其是否傳《詩》依然成疑。李零先生認為,顏氏之儒并非顏回為代表,而是以言游即子游為代表[注]見李零著《郭店楚簡校讀記》中的“前言”部分頁下注。。子游雖然被列為“文學”科,但文獻所記載的子游多與《禮》和《書》有關(guān)。顏氏儒傳《詩》成疑。孟氏儒為孟子學派,關(guān)于孟子傳《書》,劉起釪先生在《尚書學史》中統(tǒng)計《孟子》一書引《尚書》38次,其中引逸《書》、逸篇15篇。[18]《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2]2847-2848,且孟子與弟子問答也多稱引《尚書》中的圣賢,可見《書》是其授徒的重要科目。孟子大量引用《尚書》雖然是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以在諸子百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以孟子在戰(zhàn)國時期的地位,毫無疑問會對《尚書》的流傳做出重大貢獻。因此孟氏之儒傳《書》是可信的。仲梁(《韓非子》作仲良)氏儒應以仲梁子為代表,《禮記·檀弓上》與《毛詩傳》中記載了仲梁子的言行,但無有言《樂》者。仲梁氏的學派如今蓋已不可考,至于其是否傳《樂》也不得而知。樂正氏之儒代表應是樂正子,為孟子弟子。《孟子》中記載樂正子的言論沒有討論或引用《春秋》?!抖Y記》《論衡》等也無樂正子言《春秋》的記載。大概樂正之儒與仲梁之儒一樣,已經(jīng)不可考。公孫氏傳《易》,應當為公孫尼子的學派?!俄n非子·顯學》中將“公孫氏”作“孫氏”。有學者認為“孫氏”應當是孫卿,即荀子學派。也有學者認為“孫氏”即為“公孫氏”,是公孫尼子,不是荀子。但無論是公孫尼子還是荀子,都與《易》學有關(guān)。阮廷焯在《先秦諸子考佚》中言:“今檢公孫尼子佚文云:‘修心而不知命,猶無室而歸。’又云:‘圣人役物而忘情。’皆深得《易》理,則傳《易》之說,殆非無因矣?!盵19]《荀子》一書中多引《周易》經(jīng)文與《易傳》,且《天論》中表達了與《周易》相近的思想。劉向在《別錄》中稱:“孫卿善為《詩》《禮》《易》《春秋》?!盵20]
綜上所述,陶淵明《圣賢群輔錄》所載六家學術(shù),其中仲梁氏與樂正氏不可考,顏氏儒傳《詩》成疑,孟氏傳《書》與公孫氏(或?qū)O氏)傳《易》是可信的。漆雕氏傳《禮》也難以考證,但作為孔子的早期弟子,漆雕啟必定重《禮》,在授學中必然也會將《禮》作為教材?!镀岬褡印分袘敃嘘P(guān)于言《禮》的言論。
王充《論衡》載:“周人世碩以為‘人性有善有惡,舉人之善性,養(yǎng)而致之則善長;惡性,養(yǎng)而致之則惡長’。如此,則情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yǎng)焉。故世子作《養(yǎng)性書》一篇。密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之徒,亦論情性,與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惡?!盵21]132-133世碩即世子,《漢志》載有《世子》二十一篇,班固自注“七十子之弟子”。密子賤應當為宓子賤,是孔子弟子。漆雕開與世子、宓子、公孫尼子都言人性。他們即不同于孟子性善論,也不同于荀子性惡論,而是認為人性有善有惡?!墩摵狻け拘浴吩疲骸翱鬃釉唬骸韵嘟?,習相遠也?!蛑腥酥裕谒曆?,習善而為善,習惡而為惡也。至于極善極惡,非復在習,故孔子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杂猩撇簧疲セt教,不能復移易也?!盵21]137孔子所謂的上智與下愚,或就是針對極善與極惡而言?!稘h書·古今人表》有言:“譬如堯舜,禹、稷、禼與之為善則行,鯀、歡兜欲與為惡則誅。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紂、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于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盵22]極惡之人為下愚,極善之人為上智,且極善極惡是不能改變的。其主要核心還是針對那些“習善而為善,習惡而為惡”的中人,強調(diào)圣賢對于為善的重要作用。王充對于孔子的觀點非常推崇,并且說:“自孟子以下,至劉子政,鴻儒博生,聞見多矣,然而論情性竟無定是。唯世碩、公孫尼子之徒,頗得其正?!盵21]141-142公孫尼子論性已不可考,應大體與孔子相當。世碩認為人性有善惡,性善與性惡如果加以引導將更加極端。漆雕啟所論人性與世碩有所出入。值得注意的是,郭店楚簡中的《性自命出》一篇,也有關(guān)于人性的論述。第一、第二支簡討論人性起源:“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盵23]105人性是由天道決定的。第四、第五支簡論到了性有善惡:“善不(善,性也)。所善所不善,勢也?!盵23]105認為人性有善惡之分,究竟是善還是惡,這就是要取決于“勢”。后面又論到:“凡動性者,物也;逆性者,悅也;交性者,故也;厲性者,義也;出性者,勢也;養(yǎng)性者,習也;長性者,道也?!盵23]106即人性善惡要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受環(huán)境與外物的制約。這些與世碩的言論稍有不同。該篇已被眾多學者論證,與子思學派有關(guān)。子思授業(yè)于曾參,而曾參的父親曾點與漆雕啟一樣屬于孔子年長的弟子,受到孔子的早期教育。蔡地又緊鄰楚地,馬士遠先生推測郭店楚簡中的說《書》文獻與漆雕啟有關(guān)?!缎宰悦觥吠撔杂猩茞?,也許和漆雕啟或多或少有一定關(guān)系。大概《漆雕子》中關(guān)于性的理論與孔子所論述“上智與下愚不移”相反,認為人性由天定,雖然有善有惡,但善惡受周邊環(huán)境影響,由此強調(diào)圣賢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
由于《漆雕子》一書亡佚已久,且后世著作也沒有對其進行引用,因此只能根據(jù)文獻所記載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管窺蠡測,甚至稱不上見一斑。根據(jù)韓非子的言論,可知漆雕氏儒在戰(zhàn)國確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希望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材料來對漆雕啟其人與《漆雕子》其書有更為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