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審計在當今全面開放的國際市場中,已成為頗具挑戰(zhàn)性和活力的職業(yè)之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企業(yè)生存和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提高企業(yè)經營管理水平和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必須大力加強內部審計的工作。有效的內部審計可以形成對企業(yè)強有力的約束力,可以通過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檢查,為企業(yè)經營者提供及時有效的管理決策信息,從而推動和促進企業(yè)利益的實現(xiàn)。
關鍵詞:內部審計、監(jiān)督、問題、管理
引言: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保證工作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幫助組織實現(xiàn)其目標。內部審計制度是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已從傳統(tǒng)的查錯防弊向的財務審計向經營審計、投資決策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的方向發(fā)展。就目前而言,我國內部審計的職責還主要限于在傳統(tǒng)管理及規(guī)章制度方面的監(jiān)督,審計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和完善。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管理尤其是風險管理,在組織運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為關系到企業(yè)興衰成敗的重要因素。
二、內部審計的定義
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對稱。由部門、單位內部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目的在于幫助部門、單位的管理人員實行最有效的管理。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配合并互為補充,是現(xiàn)代審計的一大特色。在中國,內部審計不僅是部門、單位內部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國家審計的基礎,被納入審計監(jiān)督體系。
三、內部審計的作用和地位
內部審計是建立于各組織內部的審計機構,它是從屬于本單位的領導,是為本單位服務的。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協(xié)助該組織的領導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這就決定了內部審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內部審計獨立于單位內部其它各職能管理部門,接受本單位最高領導決策層的直接領導,并獨立開展工作,充當他們的參謀和助手,成為一個單位整個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一環(huán),服務于本單位的總體目標。其次,從內部審計所開展的工作來看,不同行業(yè)不同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各有側重、各有其特色和針對性,即便是同一行業(yè)、同一單位在不同時期的內審工作中,其目的、內容、方法、手段也都不盡相同。
內部審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制約作用。內部審計人員按照我國的法律及財經法規(guī),以及本部門、本單位的有關規(guī)定,對本部門、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和各項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監(jiān)督檢查,促使本部門、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在合法、效益的軌道上運行,對各種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保護國家和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
2、防護作用。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及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對本部門、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保護合法、抑制非法,加強防護措施,防止本部門、本單位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3、鑒證作用。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部門、各單位都有著較強的經濟自主權,甚至各部門、各單位的下屬機構、單位都有著一定范圍內相對較強的經濟自主權。故內部審計需要在一定期間對本部門、本單位及其下屬機構和單位在經濟效益、內部法規(guī)、財務收支的合理性等方面作出公正的評價和鑒證,特別是干部經濟責任離任審計必須依靠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內部審計機構來進行公平、客觀的評價。
4、參謀作用。隨著經濟的不斷深化改革,各部門、各單位具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領導進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關系到部門、單位的經營成敗。在決策的執(zhí)行過程中,要隨時進行監(jiān)督,以判斷決策的執(zhí)行情況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進行修正,以確保決策和管理的有效性,使部門、單位的經濟管理活動朝著良性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
5、內部審計的管理、控制職能。內部審計部門通過自己的審計活動,對本部門、本單位的各部門經營管理、經濟效益、財務收支等進行系統(tǒng)的審查、取證、分析和評價,客觀公正地作出結論,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協(xié)助本部門、本單位的領導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決策,改進財務管理,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的管理和控制職能。
6、內部審計的評價、鑒證職能。
雖然內部審計在獨立性與權威性方面遜色于社會審計和國家審計,但其在本部門、本單位仍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在一定范圍內,它的客觀、公正性是可信的。故一方面它受國家審計的委托,或是根據(jù)各級政府的法令,可以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經濟責任進行審計鑒證;另一方面,它可以接受本部門、本單位的領導、其他部門或按照審計計劃的安排進行審計,進行經濟監(jiān)督、鑒證和評價。
四、我國內部審計的發(fā)展
內部審計的昨天(1995年以前),我國內部審計的過去側重于包括揭露錯誤和舞弊行為在內的財務會計事項的審計,屬于消極的防弊功能。內部審計的今天(1995年-2003年),我國內部審計的今天可是說是一個過渡階段,由消極防弊向積極興利發(fā)展。在此階段,我國的內部審計雖然還是國家審計的從屬,但這種從屬關系正在變淡。在1995年規(guī)定中,我國法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部門仍是各級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及大中型國有企業(yè)等國有單位,但此次規(guī)定中,增加丁一條: “第十七條非國有經濟組織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可參照本規(guī)定的有關條款執(zhí)行?!彪m然只有區(qū)區(qū)的幾十個字,但其意義非同小可,這說明當時非國有經濟組織也開始注重進行內部審計,內部審計作為國家審計的輔助力量的職能在退化,內部審計正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內部審計-對單位內部的活動進行監(jiān)督審計并提出建議。相應,內部審計的職責也擴大,不再局限于對“與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的審計監(jiān)督,而是變成對整個部門、單位的經濟效益、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監(jiān)督,注重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這標志著我國內部審計由消極防弊走向積極興利。
參考文獻:
[1]王光遠:管理審計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胡一(1997.10-),女,籍貫:內蒙古赤峰市,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