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琴,馮 濤,王珂寧,田 力(通訊作者)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3)
肝囊腫是臨床常見良性病,囊液為囊壁上皮細胞分泌,治療過去多采用外科手術,如囊腫開窗引流術、囊腫引流術或囊腫切除術。因不能完全消除上皮細胞的分泌作用,一度使肝囊腫的治療陷入僵局,而隨著介入超聲的發(fā)展,超聲實時引導囊腫穿刺抽液和硬化劑治療成為肝囊腫醫(yī)患首選。硬化劑的使用是超聲介入治療肝囊腫的必備品,以往硬化劑以無水乙醇應用較廣,但使用過程中易出現(xiàn)副反應,如酒精過敏、顏面潮紅、心悸、疼痛等[1]。而聚桂醇是一種新型的清潔類硬化劑,療效肯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極低,具有無刺激、不產(chǎn)生劇痛、無“醉酒樣反應”、可留置、不需反復沖洗、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且具有局麻功效[2],但臨床使用時間相對較無水乙醇短,經(jīng)驗欠缺乏,故參閱了近年來相關文獻,意在探討無水乙醇和聚桂醇兩種硬化劑治療肝囊腫的療效,評價更合適的囊腫硬化劑。
肝囊腫臨床常見,發(fā)病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確,除先天發(fā)育異常外,多認為可能與肝細胞退行性變或感染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肝囊腫的發(fā)病率有增漲趨勢。組織學上囊壁內層為上皮細胞,外層為纖維組織,囊腫有完整被膜,囊液多澄清無色,如合并囊內出血,則呈褐色。囊腫有單發(fā)、多發(fā)或多囊三型。本綜述僅討論肝單純性囊腫硬化治療效果。
肝囊腫多于體檢時發(fā)現(xiàn),一般無明顯癥狀,當囊腫最大徑超過6cm時可能會對周邊臟器及組織造成壓迫,引起上腹部悶脹痛,食欲減退等不適。當囊腫增大到一定程度且位置較表淺時可于上腹部觸及質軟包塊。較大囊腫若合并感染可形成膿腫,或因外力使囊內出血時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
彩超表現(xiàn)為肝內邊界清的無回聲區(qū),包膜完整,形態(tài)以不規(guī)則型多見,后方回聲增強(為特征性表現(xiàn),可借此與肝內管系結構鑒別),囊壁薄而光滑。CT表現(xiàn)為肝內可見囊性低密度影,界清,其內密度均勻,CT值0-20Hu,增強后囊壁清楚,囊內動靜脈期無強化。MRI表現(xiàn)為肝內類圓形囊性信號,未見增強效應。
當囊腫繼發(fā)感染或出血時,囊壁可增厚,囊液成分發(fā)生改變, 可使囊腫的影像學表現(xiàn)發(fā)生變化。彩超示囊內由無回聲變?yōu)橛谢芈? CT平掃密度增高,囊壁可強化;MRI信號則取決于囊內蛋白質和脂質等物質的含量。
超聲醫(yī)學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已從單純的診斷工具演變?yōu)樵\斷與治療相結合的介入性超聲。其應用范圍廣泛,可應用于肝膽、泌尿、婦產(chǎn)、消化、心血管、淺表組織等多個領域[3]。其主要操作是指醫(yī)師在實時超聲的引導或監(jiān)視下,進行穿刺活檢、液體抽吸及硬化治療、置管引流、輔助臨床進行動靜脈插管、液體抽吸以及靜脈注藥等,其優(yōu)點就是實時、精確、精準、精致。由此,介入性超聲逐漸受到醫(yī)患青睞。
治療單純性肝囊腫的方法有傳統(tǒng)的開腹術、腹腔鏡肝囊腫開窗術、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肝囊腫抽液術。開腹手術創(chuàng)面大、痛苦大、康復慢、病程長、并發(fā)癥多,且不能完全治愈囊腫;而腹腔鏡肝囊腫開窗術擁有耗時短、創(chuàng)傷小、感染率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病程短、相對費用低等優(yōu)點。但腹腔鏡術式同開腹手術一樣,若術前手術指征掌握不好,或者術中遇解剖變異,可能導致出血、膽漏以及囊腫復發(fā)等并發(fā)癥。超聲介入穿刺抽吸及硬化劑治療具有以下優(yōu)點:(1)適用范圍廣,沒有明確年齡限制,尤其適于年齡較大、一般體質差或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2)穿刺精確、并發(fā)癥少、療效確切、費用低廉且能反復治療;(3)術中無出血或出血量極少,耗時短,病人痛苦??;(4)能實時觀察囊液抽吸、囊壁塌陷、針尖位置及注入藥物囊內變化等情況[8]。因此超聲介入穿刺抽吸及硬化劑治療是目前單純性肝囊腫病人的最佳選擇,值得推廣。對多囊肝病人,可抽吸囊液緩解病人壓迫癥狀。
硬化劑治療囊腫的機制是使囊壁上皮細胞脫水、蛋白凝固、變性,致上皮細胞死亡失去分泌功能,使囊腫內液體不再增加,并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使囊壁粘連、纖維組織增生,從而囊腔貼合、囊體縮小、萎縮至消失,從而達到臨床治愈[4]。
聚桂醇的化學名稱為聚氧乙烯月桂醇醚,最先被用于治療靜脈曲 張。由于其硬化效果明顯,開始用于囊腫的硬化治療[5]。據(jù)資料顯示,聚硅醇硬化機理與無水乙醇近似,且兩者臨床治愈率和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無水乙醇對肝囊腫進行硬化治療時,需先抽盡囊內液體,再用無水乙醇反復沖洗,使囊內液體濃度達到或接近無水乙醇濃度,因此耗時較長。若抽液過程中針尖誤傷囊壁小血管致囊內出血,無水乙醇遇血液而產(chǎn)生集結反應;以及遇囊液蛋白含量過高,無水乙醇與蛋白反應物稠厚時易堵塞針道,使治療難以繼續(xù)進行,達不到預期治療效果。無水乙醇具有滲透性,可引起局部疼痛、灼熱感、“醉酒樣”反應(如心悸、頭暈與皮膚潮紅等)[6]。疼痛可能與乙醇沿針道外滲有關,而一旦引起疼痛,部分病人不可耐受。而聚桂醇的優(yōu)點是它能制成泡沫狀,操作時只需抽盡囊液,再注入聚硅醇后即可拔針,不需反復沖洗,一定時間后囑患者變換體位促進藥物與囊壁充分接觸;因其具清潔作用,可留置,從而增加藥物與囊壁的接觸時間,達到以較小的藥物劑量即可發(fā)揮硬化作用,能有效降低藥物的副反應[1]。聚桂醇硬化治療具有操作簡便、無刺激性、無無水乙醇不良反應。數(shù)據(jù)顯示聚硅醇不良反應明顯低于無水乙醇,甚至幾乎無不良反應[7]。
因無水酒精使用中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耗時長,有潛在過敏現(xiàn)象[8],從而增加了操作難度,醫(yī)療風險較大。聚硅醇作為一類新型硬化劑,較無水酒精而言,二者存在基本一致的硬化機理,同時能發(fā)揮局麻效果,硬化的效果更加緩和,不會明顯刺激囊腔,能夠清潔囊壁,硬化效果持久,療效明顯,安全性高,且治療單純性肝囊腫的療效與無水酒精類似,但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后者,是一種更安全有效的硬化劑。
綜上所述,聚桂醇硬化治療單純性肝囊腫療效明切,具有很高的治愈率,不良反應明顯低于無水乙醇,且操作簡便、有效、安全、經(jīng)濟,有可能成為單純性肝囊腫硬化治療的首選藥,但其遠期療效尚待延長研究時間和擴大研究樣本數(shù)量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