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芳
2018年12月,來自196個國家和歐盟的談判代表在波蘭卡托維茲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馬拉松式談判,最終在延期一天后就《巴黎協(xié)定》的實施細則達成一致共識,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路線圖和方向指引。細數此次大會,主要有以下四大看點。
大會一致通過的“卡托維茲氣候一攬子計劃”旨在為各國加強氣候保護努力提供具體指導細則,以推動《巴黎協(xié)定》從文本走向有規(guī)則和工具可依的切實行動。具體細則主要體現在透明度、氣候資金、技術開發(fā)與轉讓、全球盤點等方面。
透明度框架對各國國家自主貢獻的信息提供進行了規(guī)定,包括國家氣候信息、減緩和適應措施以及向發(fā)展中國家的氣候保護行動提供的財政援助細節(jié)等。它意味著未來各國將遵守同一原則測量、報告和核查各自的氣候行動,將提升各國行動互信。
氣候融資方面,在發(fā)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基礎上,卡托維茲計劃進一步要求從2025年起建立相比目前每年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更加有雄心的新氣候融資目標,并要求發(fā)達國家每兩年披露和通報一次其資金信息以確保資金到位。此外,各締約方同意撬動私人資本進入氣候融資領域,加強氣候資金供給,并將其納入到雙年度信息通報中。
2023年全球氣候行動的有效性評估是促進雄心提升的關鍵機制。計劃強調全球盤點的重點應該是《巴黎協(xié)定》規(guī)定的長期目標的集體落實進展情況,而非各締約方的具體氣候行動狀況。計劃也對非締約方利益相關方參與全球盤點做出了規(guī)定,以保證盤點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塔拉諾阿對話”是2018年氣候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旨在通過必要的促進對話進程,鼓勵共同學習,相互賦權,最大化避免談判中的利益沖突和討價還價,加強國家氣候行動的雄心壯志。波蘭政府認為“塔拉諾阿對話”應該升級為“塔拉諾阿行動”,因此在塔拉諾阿部長級對話會結束時,與上屆主席國斐濟共同發(fā)表《塔拉諾亞行動呼吁》聲明,呼吁各國將氣候行動置于本國政治議程內的最優(yōu)先事項,緊急和迅速動員所有社會行動者加緊努力,實現《巴黎協(xié)定》的氣候目標。聲明還鼓勵各國盡早制定長期低溫室氣體排放發(fā)展戰(zhàn)略。
除《塔拉諾亞行動呼吁》聲明外,在COP24大會上,還有一項雖未引發(fā)媒體廣泛關注但很重要的聲明——“公正過渡西里西亞宣言”。該聲明的重要意義在于它首次談到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一個關鍵問題:減排政策的社會影響。波蘭政府認為,減少排放的公共政策如果沒有為那些將失去或改變工作機會的工人提供社會保障方案,將面臨社會阻力和執(zhí)行這些政策的政府的重大政治風險,因此要確保在保持經濟發(fā)展和就業(yè)的同時努力實現基于公平的氣候轉型。這一聲明在COP24會議的第一天得到近50個國家元首的鼓掌歡迎和簽署。
此次大會盡管最終取得積極進展,但談判中暴露的分歧與挑戰(zhàn)也不容忽視。
首先,痼疾議題上的分歧依然存在,集中在減緩與適應的兼顧,國家氣候行動與國際支持,2020年后目標與2020年前增強行動的平衡、氣候融資問題等。其次,新議題差異顯著。在2020年后的氣候承諾提升方面,多數國家持保留態(tài)度。市場機制實施細則、碳信用額度等問題的差異尤其明顯,被迫推至2019年在智利舉辦的COP25會議上解決。
此外,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對承擔氣候變化責任進行了抵觸。美代表試圖重談化石燃料的使用,并與沙特、俄羅斯和科威特等產油國一起對《IPCC全球變暖1.5°C特別報告》進行了消極抵制,使報告中提及的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減少45%的目標未被納入一攬子計劃。澳大利亞也在氣候問題上以無聲的姿態(tài)支持美、俄和沙特立場。巴西因與其他國家在碳信用額度監(jiān)管規(guī)則問題存在異議,甚至放棄了之前確定的2019年COP25的主辦權。
早在2018年4月,中國就“塔拉諾阿對話”三大主要議題提交了第一輪國家提案,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為落實《巴黎協(xié)定》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還在《巴黎協(xié)定》實施細則談判的最后困難階段,接受調解重任,使得談判最終打破僵局。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貢獻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此次波蘭大會的“中國角”共舉辦了25場邊會,涉及中國長期低碳發(fā)展戰(zhàn)略、可再生能源、南南氣候合作等多個領域,使國際社會全面了解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成果與經驗,展示了中國的氣候領導力。
總的來看,盡管氣候前景存在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但絕大多數締約方與國家集團仍然展現了極大的靈活度和氣候雄心?!犊ㄍ芯S茲氣候一攬子計劃》是繼《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xié)定》之后全球氣候行動的另一個里程碑,它讓全球看到全球低碳行動的不可逆轉,極大提振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