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勇
2018年11月,基辛格帶著“中國人民老朋友”的光環(huán)又一次訪華。在中美貿易分歧加劇的時刻,他的來訪自然引人關注。他的一句“中美關系再也回不到以前了”一時被廣為傳播,普遍被人解讀為他對當前國際局勢的一大遺憾。
基辛格畢竟已經(jīng)是垂暮老人,而美國高層政壇新人輩出。且不說如今他的影響力有多大,僅看他當初以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的身份,給即將去北京會見毛澤東和周恩來、啟動中美關系解凍進程的尼克松總統(tǒng)極為機密地提供的“先聯(lián)華制俄,再聯(lián)俄反華”的戰(zhàn)略路線圖,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位美國大戰(zhàn)略家內心深處對中國的真實情感。
時間是1972年2月14日,地點在白宮的總統(tǒng)辦公室。在此,基辛格和尼克松籌劃著即將啟程訪華的歷史性“破冰之旅”,為美國的世界戰(zhàn)略擬制了一個狡黠的長遠規(guī)劃。以下會談記錄來源于美國政府出版的《美國對外關系文件集》1969?1976年系列,第17卷(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9?1976, Vol. 17)。
基辛格首先提醒總統(tǒng):我知道你現(xiàn)在想要把中國人和俄國人做番比較,“他們可是很不同啊!”尼克松心領神會:“是不同,我知道?!被粮襁M一步挑明:兩相比較,中國人“恰恰是危險的。實際上,他們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更危險”。為什么呢?原因當然很多,其中之一是“俄國人沒有內在安全感”,而“中國人要自信得多,因為在歷史上他們一直是個大國。而且,作為儒家,他們真的相信(他們的)美德就是實力”。
這位為美國國家利益老謀深算的大戰(zhàn)略家進一步直白地向總統(tǒng)指出:“我想,過一段歷史時期,他們比俄國人更可怕?!薄拔蚁?,過20年,你的后任如果像你一樣明智(這個馬屁大概拍得讓尼克松很舒服——筆者按),將會最終倒向俄國人,反對中國人。我們在15年內不得不倒向中國人,反對俄國人。我們只好全然不動聲色地做這種實力平衡的游戲。眼前,我們需要中國人修理俄國人,使俄國人放規(guī)矩點?!?p>
2018年6月在德國慶祝95歲生日的基辛格。他出生于1923年5月27日。
尼克松剛剛會見過法國文化部長、大文學家馬爾羅,他們已經(jīng)交換過未來可能發(fā)生“黃禍”的遠景。所以,尼克松對基辛格說:馬爾羅“顯然覺得中國勢必要控制東南亞。你說呢?”基辛格毫不猶豫地贊成對這個遠景的評估:“我想是的?!钡?,美國當務之急,是需要利用中國抗衡俄國。在這方面,使基辛格略感寬慰的是:中國“事實上沒有全球政策,這是我們的資產(chǎn),就是說她還沒有全球的力量,要防止俄國吃掉她。如果俄國控制了中國,那可就是個極為重大的事情了!”尼克松深有同感,進一步指出日本也被蘇、中控制的危險前景:“是啊,坦率地說,亨利,如果俄國或者中國控制了日本,那對我們來說,可就是個極為重大的事情了!” 鑒于這種前景,尼克松認定:“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保持日本做盟國?!辈贿^,他和基辛格都相信:“日本人非常熱愛他們的生活,不可能轉向共產(chǎn)黨制度”,而且將會同中國人展開競爭。
于是,為了實現(xiàn)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尼克松、基辛格這等美國決策人早在1972年2月“破冰”訪華之前就制訂了韜晦之計:先利用中國反對俄國,過20年左右再利用俄國反對威脅更大的中國。他們一面機關算盡地秘密策劃著操弄中蘇日等國際關系的大戰(zhàn)略,另一面又都以謙恭逢迎的姿態(tài)會見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溫文爾雅地周旋于北京和各方,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人們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衷心贊譽和盛情款待。
美國決策人此時對中美關系的發(fā)展還有另一個令人驚訝的戰(zhàn)略前瞻。正如基辛格私下里向臺灣當局的使節(jié)所透露的那樣,以五年為期,年邁的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最高領導人都可能去世,中國的內外政策也隨之很可能發(fā)生變化,甚至“將造成最巨大的混亂”。所以,“我們必須為那個時候做好準備?!睖蕚涫裁茨兀可袩o進一步的原始材料披露。但事實證明,美國領導人“此時”對他們與中國領導人就多邊關系所達成的一切協(xié)議和默契,都預留了在“彼時”再酌情加以“調整”的可能和余地。也就是說,尼克松、基辛格對中美關系正?;瑢嶋H上存有“權變”的另一手準備。這也是他們以各種理由要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的大事推遲到尼克松第二屆任期的原因之一。
如果從1971年算起,恰好五年,即1976年,周恩來、毛澤東相繼去世。但另一方面,機關算盡的尼克松本人也意外地因為“水門事件”而下臺。于是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就很確定地表現(xiàn)出來了:即使以基辛格為首的原班老臣們繼續(xù)輔佐著的繼任總統(tǒng)福特,在中美建交的道路上,也是搖擺不定,拖而不決。而此后歷任美國總統(tǒng)領導下的對華關系,總是一波三折,步履蹣跚。
(作者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