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降丘宅土、敷下土方與九丘觀念的形成

        2019-02-22 04:20:43
        關(guān)鍵詞:共工九州土方

        曹 勝 高

        (陜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西安 710119)

        從傳世文獻看,丘、虛作為上古時期重要的地理標識,成為早期中國觀察自然環(huán)境、描述居住空間和思考神人關(guān)系重要的參照。從傳說系統(tǒng)中大禹的“降丘宅土”到“敷下土方”,在水土治理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地理觀念主導(dǎo)著早期中國的區(qū)域治理學(xué)說?!毒徘稹分扒稹比绾纬蔀閰^(qū)域概念,并與《八索》合并成為早期國家治理的模式?我們有必要結(jié)合丘虛觀念的形成和社祀之說進行考察。本文試論之。

        一、大禹“降丘宅土”與丘虛的觀念形成

        《說文解字·丘部》:“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其認為古之丘為自然生成的高地,其南向陽,供人居住。按照《爾雅·釋丘》的解釋,丘之命名,常取其形狀:

        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銳上為融丘,三成為昆侖丘。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水潦所止泥丘,方丘胡丘,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水潦所還埒丘,上正章丘,澤中有丘都丘。當(dāng)途梧丘,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途出其前戴丘,途出其后昌丘。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后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丘,如覆敦者敦丘,邐迤沙丘。左高咸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偏高阿丘。宛中宛丘,丘背有丘為負丘。左澤定丘,右陵泰丘。如畝畝丘。如陵陵丘。丘上有丘為宛丘。陳有宛丘,晉有潛丘,淮南有州黎丘。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2)郭璞注:“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dāng)之,殆自別更有魁梧杰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今者所在耳?!眳⒁姽?、邢昺:《爾雅注疏》卷七《釋丘》,《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2617頁。

        上古先民依丘而居,對丘進行了仔細觀察并命名之。丘既以形狀得名,則形狀相似之丘可同名,故后世史料所載同名之丘,有些在當(dāng)時絕非同地。如殷紂王擴建苑臺而游戲的沙丘、趙武靈王所死之沙丘與秦始皇暴卒之沙丘,便有可能同名而異地。沙丘乃指沙土綿延之高地,邢昺疏《爾雅》言:“連延謂連接延長,丘形邪行連接而長者名沙丘。”[1]2617沙丘當(dāng)為地貌之描寫,類今之沙漠之名,后世訓(xùn)詁家若不察,(3)趙有沙丘宮,為武靈王之死處,在鉅鹿。秦始皇所死之沙丘臺,在邢州平鄉(xiāng)縣東北二十里。參見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中華書局,1982年,第264~265頁;殷紂王所益沙丘苑臺,《地理志》言為巨鹿東北七十里者。《括地志》言為在邢州平鄉(xiāng)東北二十里?!吨駮o年》言為“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jù)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睆娨砸坏亟忉?。沙丘當(dāng)為對連綿之丘的形狀描寫,其或類今之沙漠,故三者或非一地。則極易混淆而莫衷一是。

        對丘形狀如此細致的觀察及命名,出于先民對居住環(huán)境的仔細觀察?!讹L(fēng)俗通義·山澤》言:“堯遭洪水,萬民皆山棲巢居,以避其害,禹決江疏河,民乃下丘,營度爽塏之場而邑落之,故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中央下,像形也?!睉?yīng)劭認為,早期中國的地理認知中對丘如此重視,在于先民對洪水的恐懼,高出平地之丘作為天然的躲避洪水之所,在大禹治水前后成為最重要的居住地。

        《尚書·禹貢》言:“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逼溲噪m出于對兗州的描述,卻能看出大禹治水時期以丘為據(jù)點而治水的努力。孔傳言:“地高曰丘。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蠶。”認為堯舜之時天下大水,百姓居于丘陵之上而避水患。鄭玄認為《禹貢》之所以單獨列出兗州,在于“此州寡于山,而夾川兩大流之間,遭洪水,其民尤困。水害既除,于是下丘居土,以其免于厄,尤喜,故記之”[2]147,最能體現(xiàn)在低洼之地堆土而為丘,以使水歸其壑,百姓土丘得以安居,這是大禹治水的基本方式。胡渭認為九州皆受此洪水,大禹治水都有“降丘宅土”之事,“兗少山而丘頗多,其見于經(jīng)傳者曰楚丘、帝丘、旄丘、鐵丘、瑕丘、清丘、廩丘、敦丘,皆在濮水之濱,桑土之野。故《經(jīng)》系‘降丘宅土’于‘桑土既蠶’之下?!瓋嫉刈畋?,丘非山比。當(dāng)泛濫之時,而其上猶可以居人?!盵3]76兗州地勢低洼,降丘宅土的方式最有代表性,正是這種推土為高地而水歸其壑的治水方式,使得其地百姓有家可歸,在丘上耕種,在丘下取水,為后世中國村居依山傍水的選擇提供了經(jīng)驗。

        偃師二里頭遺址,現(xiàn)在地勢仍略高于周圍區(qū)域;鄭州商城遺址西、南兩側(cè)在嵩山余脈延展而來的丘陵高地上,東、北兩側(cè)為平原與湖泊;鄭州小雙橋遺址位于淮河支流的臺地上;夏縣東下馮商城位于青龍河的上游東岸的階地上;垣曲商城遺址位于黃河與其支流亳清河交匯處的三級臺地上;此外黃陂盤龍城遺址、焦作府城遺址、周原遺址、鎬京遺址也都位于水邊的臺地上,(4)參見井中偉、王立新編著:《夏商周考古學(xué)》,科學(xué)出版社,2013年,第25、74、90、91、93、95、97、212、221頁。皆體現(xiàn)出早期聚丘而居的地理認知。

        大禹疏通水道,使得積水泄去,百姓得以據(jù)丘而居,面水而耕,既避免了洪水的阻隔,又得以開墾出大量水土豐沃的良田。商周文獻言土地之事,常追溯大禹甸土之功。如《商頌·長發(fā)》:“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言商之先祖有娀氏,曾隨禹甸土,商族所據(jù)之地得以廣大。《大雅·韓奕》亦言:“奕奕梁山,維禹甸之?!痹妼戫n奕受封之地時,亦追述大禹平土之功。鄭箋:“梁山之野,堯時俱遭洪水。禹甸之者,決除其災(zāi),使成平田,定貢賦于天子?!盵4]570《小雅·信南山》又言:“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言南山下之沃野,亦追述大禹之功。鄭玄云:“信乎彼南山之野,禹治而丘甸之。今原隰墾辟,則又成王之所佃。言成王乃遠修禹之功,今王反不修其業(yè)乎?”[4]470由此來看,周人追述禹的功業(yè),一是治水,疏水入壑;二是甸土,降丘宅土?!渡袝涡獭费裕骸安慕档?,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家殖嘉谷。”水土既平,農(nóng)耕遂成。

        大禹降丘宅土的過程,在新見的《豳公盨》中有詳細描述:

        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乃差地設(shè)征,降民鑒德,乃自作配鄉(xiāng)。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貴唯德。民好明德,顧在天下。用厥紹好。益敬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經(jīng)齊好祀,無愧心好德,婚媾亦唯協(xié)。天厘用考,神復(fù)用祓錄,永御于寧。豳公曰:民唯克用,茲德亡誨。[5]

        此文可以視為豳公祭祀的文辭。按照李零先生的理解,此簋文的文體屬于掌故類,主要講道德教訓(xùn),而不是紀年某一件事,更接近于《尚書》的文體。[6]144在這其中,豳公及其臣民自稱為禹之臣民,符合姬周自認出于夏后的傳統(tǒng)。其中言“天命禹敷土”,即《長發(fā)》中所謂的“敷下土方”,是言禹宅土;而“隨山浚川”則是降丘;“差地設(shè)征”,便是分畫九州而設(shè)貢賦。

        降丘,就水土治理而言,是選擇高丘之旁作為百姓聚居之地,進而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聚落。那些被大禹選定的高丘,或者當(dāng)時在高丘之旁的聚落,便成為后世設(shè)都、作邑的神圣之所?!渡添灐ひ笪洹纷肥鲆笊虝r諸侯立國,皆蹤禹之所跡:“天命多辟,設(shè)都于禹之績?!奔丛诖笥砥綇?fù)水土的重要區(qū)域建立都城。鄭玄解釋說:“天命乃令天下眾君諸侯立都于禹所治之功,以歲時來朝覲于我殷王者,勿罪過與之禍適,徒敕以勸民稼穡,非可解倦。……禹平水土,弼成五服,而諸侯之國定,是以云然?!盵4]628在商時,大禹治水時所形成的聚落已經(jīng)發(fā)展為諸侯的都邑。《大雅·文王有聲》言文王作邑于豐,便是選擇禹所定之地:“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鄭玄認為:“昔堯時洪水,而豐水亦泛濫為害。禹治之,使入渭,東注于河,禹之功也。文王、武王今得作邑于其旁地,為天下所同心而歸。大王為之君,乃由禹之功,故引美之。”[4]526文王作豐之時,亦在殷末,正是“設(shè)都于禹之績”的體現(xiàn)。

        據(jù)《周禮》所載,宅土便是根據(jù)山川、丘陵的土地狀況,確定物產(chǎn)。其中,既包括“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dāng)?shù),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7]702,即分畫九州;又包括“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7]766,即設(shè)立望祀之所;還包括“辨其丘陵、墳衍、原顯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7]865,即設(shè)置都邑?!遏旐灐らs宮》亦言:“奄有下土,纘禹之緒。”認為大禹治水之后,方有田土;后稷稼穡之后,方有五谷?!皥驎r洪水為災(zāi),民不粒食。天神多予后稷以五谷。禹平水土,乃教民播種之,于是天下大有,故云繼禹之事也。美之,故申說以明之?!盵4]614周人將大禹宅土、后稷播五谷視為周族得以興盛的基礎(chǔ)。后稷所作之事,即“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8]1357,使得土地物產(chǎn)能夠相宜。

        丘非人力所成,是由自然形成的高地,常被作為一方地理之標識。《左傳》所載之城,多因丘而作。(5)《左傳·僖公十六年》載十二月,諸侯“會于淮,謀鄶,且東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齊有亂。’不果城而還。”鄫城中有丘,是為高地。杜預(yù)注:“役人遇厲氣,不堪久駐,故作妖言。”在丘上夜呼,實乃借丘之神靈而引起百姓的呼應(yīng)。如桓公五年(前708),魯筑城于祝丘;僖公二年(前659)春,諸侯城楚丘而封衛(wèi);哀公七年(前489),宋人筑黍丘、揖丘等五邑于曹國之郊等,丘既為百姓群居之地,常作為筑城之所,自然成為地理標識?!多{風(fēng)·載馳》言許穆夫人“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在衛(wèi)亡之后登上阿丘;《釋名》卷一言“偏高曰阿丘”,實則登上許國邊界的高丘?!缎l(wèi)風(fēng)·氓》:“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頓丘在朝歌之東,為男女所居之地的分野,二人于丘下分別,頓丘是作為常見的地理標識。

        源自降丘宅土而形成的丘,因為百姓聚居而成為國家治理的行政單元。(6)鄭玄認為大禹之時已經(jīng)形成了丘甸制度,孔穎達非之,實則后世在大禹降丘宅土所設(shè)置的丘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為井、邑、丘、甸設(shè)置?!吨芏Y·地官司徒·小司徒》云:“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由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丘乘,即丘甸,邑方一里,丘方四里,甸方八里,居一成之中,成方十里,車賦出馬四匹,長轂一乘,故名丘乘?!洞呵铩份d成公元年(前591)“始作丘甲”,《公羊傳》認為此不合禮制而記之,何休認為記之以為譏。其何以違制?在于周之軍賦,以甸攤派,而成公則按照丘攤派,實則加重了百姓軍賦。以丘為單位征收軍賦,使得丘替代甸成為魯之軍事單元。襄公十七年(前577)春,重丘人閉門而訽衛(wèi)孫蒯;齊呂山與其黨則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為獻公,可見丘民、丘人即為同居某丘之人,具有宗法性質(zhì);又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軍事單元,因而可以一呼而起。故《孟子·盡心下》言:“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9]2774認為丘民作為基層組織,應(yīng)成為天子爭取的對象。

        百姓居住于丘,諸侯城之于丘,丘也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隱公七年(前717)三月,魯城中丘,作為戰(zhàn)略支點;桓公七年(前706)春二月魯焚邾之咸丘,以示警告;莊公十年(前685)魯敗宋師于乘丘;文公九年(前619)楚侵陳,克壺丘;文公十一年(前617)宋敗狄于長丘;成公九年(前583),楚入渠丘;成公十六年(前576)晉人執(zhí)季文子于苕丘;襄公元年(前573)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襄公十七年(前557)衛(wèi)石買、孫蒯伐曹,取重丘;哀公九年(前477)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等,對丘的占領(lǐng),標志著對一方土地的擁有。

        由此來看,丘作為上古時期聚落之所在,依山傍水,成為早期中國基本的地理認知,成為百姓聚居之地?!洞笱拧す珓ⅰ酚涊d公劉遷豳時選擇居住地:“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于京。京師之野,……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闭沁x擇向陽的南岡作為定居制度,以求向陽而傍水。在這樣的地理認知中,丘便成為早期中國聚居而設(shè)都邑的首選之地。在這樣的觀念中,自然界的高丘常被視為神靈居住之所和往來天地的通道。

        二、“敷下土方”與土地之祀的形成

        從傳世文獻來看,三代以社為土地之主。(7)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祀典》:“社者,土地之主?!蓖趵鳌讹L(fēng)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54頁。《墨子·明鬼下》言三代立社:“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必擇木之修茂者,立以為菆位。”其所言“菆位”,孫詒讓釋為“叢社”,[10]236即在叢林茂密處立社,作為一方土地之神位,用于祀土地之主。

        在周人的觀念中,社主是上古時期長期負責(zé)水土治理的共工氏?!蹲髠鳌ふ压拍辍份d蔡墨答魏獻子之問時言:“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笸翞樯?。”認為共工氏之子句龍曾擔(dān)任后土一職,久而久之被奉為社主。(8)上古之部族各有所長,掌握某一特殊技能,長期擔(dān)任某方面的職務(wù),烈山后稷與姬周后稷實為舅甥相承的農(nóng)官,后世祀之為農(nóng)神。參見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19~425頁。從周秦文獻所載來看,共工氏族居住于山水相依之地,長于治水,遂以水名官。(9)《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少皞氏后裔郯子言:“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薄豆茏印ま穸取费裕骸肮补ぶ?,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闭J為共工氏在黃帝之前一度稱王,后臣服于黃帝。班固亦言:“昔共工氏以水德間于木火,與秦同運,非其次序,故皆不永。”[11]1271也認為共工氏曾一度統(tǒng)領(lǐng)天下,在黃帝時出任水官。此后,共工氏還一度恃水之險,與顓頊爭為帝。(10)《淮南子·天文訓(xùn)》:“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焙螌帯痘茨献蛹尅罚本褐腥A書局,1998年版,第167~168頁。共工氏族既能與顓頊爭帝,其實力當(dāng)與顓頊不相上下,雖失敗臣服,共工氏族仍負責(zé)治水。至舜時,共工氏以善于治水而為舜所用?!睹献印とf章上》曾言“舜流共工于幽州”,其首領(lǐng)倕被誅殺。(11)此即《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所言“堯不聽,又舉兵而流共工于幽州之都”。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24頁。舜遂命鯀負責(zé)治水,鯀以來的基本力量仍是共工氏族?!秶Z·周語下》載太子晉曾言共工氏與夏之間的關(guān)系:

        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dǎo)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汨九川,陂鄣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zé)o散陽,水無沈氣,火無災(zāi)燀,神無閑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帥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侍旒沃?,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

        其言鯀用堙堵的方式治水,為堯所殺。禹則在共工氏族的協(xié)助之下治水成功,禹由此接替舜成為首領(lǐng),建立夏朝;而共工氏后裔也被賜姓為姜,成為禹最重要的股肱之臣。

        《國語·魯語上》亦載展禽之言曰:“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共工氏輔佐大禹治水,疏通九河,敷定九州之地,使其風(fēng)調(diào)雨順。所謂的“九土”,乃是敷定九州土地之相宜,使其便于耕作,是為后土,負責(zé)管理土地,作為土地之神,祀為土地之主?!抖Y記·祭法》重述此意,言為“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言“九有”為霸有九州之地,實乃秦漢學(xué)者之曲解,“九有”與“九土”乃代指天下所有土地?!渡添灐ばB》言:“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薄熬庞小北闶茄猿蓽珦碛辛颂煜轮?。《荀子·解蔽》亦言:“成湯監(jiān)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笔菫樯烫娲某加芯庞兄亍?/p>

        商周文獻所強調(diào)的禹之功,在于“以敷下土方”,如《商頌·長發(fā)》所言:“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楚辭·天問》亦言:“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臺桑?”關(guān)于“土方”,有兩種理解:

        一是土方為北方部族之一,商王予以平定,有學(xué)者認為卜辭之伐土方,即《紀年》之征豕韋。[12]土方是禹夏之故地,《國語·晉語八》載范宣子言:“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周卑,晉繼之,為范氏?!比粢来搜?,陶唐之氏族為堯,即伊祁氏,又作伊耆氏,在此語境下被理解為禹征服土方。“土方”為禹之故土,伊耆氏居于土方,其樂為土鼓葦籥:“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盵8]1491《禮記》言蠟祭起源于伊耆氏:“伊耆氏始為蠟。”[8]1453蠟祭為歲中祭祀地之老物,以保佑田土豐沃,是周祀地之禮的組成部分。周社之祀,籥《豳詩》《豳雅》《豳頌》,其樂器正是土鼓、葦籥之屬,[13]可見其與土方關(guān)系密切。

        二是土方為社方,即《小雅·甫田》中的“以社以方”的合稱。甲骨文中之“社”,多寫作“土”,《商頌·玄鳥》所言的“宅殷土芒芒”,《史記·三代世表》直接作“殷社茫?!??!豆騻鳌べ夜辍费浴爸T侯祭土”,何休注:“土謂社矣?!边@樣來理解,“禹敷下土方”,便是禹為天下立社方,以祀土地之主。“禹省下土方”,則言禹四處巡視各地所立之社,督導(dǎo)水土治理?!吨芏Y·夏官》載“土方氏”一職,“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本唧w負責(zé)土地分配與土地管理,實際是禹“下土方”的職務(wù)化。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司水土之官也普遍設(shè)立,而各地也立社以祀土地之主,以求物阜年豐,社祀便由此而形成。故司馬遷明確說:“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盵14]1357認為社祀起于大禹平定水土的過程中。因此《長發(fā)》所言的“敷下土方”,是言禹治水而立社方。《天問》所言的“省下土四方”,是言禹巡視四方之社,與《禹貢》中的“敷下土方”同義,是言平治水土,立社以祀土地之主。

        從《國語》所載來看,周以共工氏之后裔為后土,是為社主?!洞呵镒笫蟼鳌坟囊嘌裕骸肮补ぶ訛樾び陰煟嵈蠓蜃赢a(chǎn)禳于玄冥雨師也?!睉?yīng)劭注認為:“少昊有四叔,重為句芒,胲為蓐收,脩及熙為玄冥?!编崌碛暧谛ぃ瑵h祈雨于共工,皆出于共工一系?!俄n非子·外儲說右上》言,鯀與共工皆為堯時的治水大臣:“堯欲傳天下于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諫曰:‘孰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堯不聽,又舉兵而誅共工于幽州之都?!?綜合前文所論,當(dāng)是鯀負責(zé)治水,由共工氏族首領(lǐng)倕具體執(zhí)行,二人采用堙堵之法治水無效,共工氏族被流放,鯀亦被處死。疑古學(xué)者認為鯀與共工為一人,以禹為句龍。(12)傳說系統(tǒng)的組合或者混同,就引起了文獻系統(tǒng)的混亂,共工與鯀、句龍與禹的關(guān)系便成為古史辨之后學(xué)者討論的焦點。古史辨派做了很多詳細的論述,認為“共工為鯀”“禹為句龍”的說法,認為鯀與共工、禹與句龍是同一傳說而不同流傳。參見楊寬:《中國上古史導(dǎo)論》,《古史辨》(第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29~335頁。丁山:《由鯀堙洪水論舜放四兇》,《古代神話與民族》,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第218~219頁。孫作云:《蚩尤考》,《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研究》,開封: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第215~217頁。其實,共工與鯀、禹與句龍的描述有著明顯的差異,[15]不能輕易將之混淆。周以共工之子句龍為社主,實際是對共工氏族治水功績的紀念。因此,具體而言,句龍為周之社主;大約而言,則以共工為社祀對象,如西漢民間祈雨于社,便以共工為社神:“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魚八,玄酒,具清酒搏脯?!盵16]3118正是以共工氏之子句龍為社主的衍化。

        《淮南子·天文訓(xùn)》言:“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zhí)繩而治四方?!币暫笸翞辄S帝佐使,實際是以地祇配五方帝。隨著黃帝被視為華夏始祖,后土也因此演化為黃帝時人,成為黃帝的屬官。韋昭言:“共工氏伯者,名戲;弘農(nóng)之間有城。其子,共工之裔子句龍也,佐黃帝為土官。九土,九州之土也。后,君也,使君土官,故曰后土也。社,后土之神也?!盵17]167因此,在傳說系統(tǒng)中,掌管水土的共工氏族,自黃帝、顓頊、堯、舜時期一直治理水土,(13)《風(fēng)俗通義》引《春秋左氏傳》佚文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佐顓頊,能平九土,為后土,故封為上公,祀以為社,非地祇。”蔡邕《獨斷上》言:“社神,蓋共工氏之子句龍也,能平水土,帝顓頊之世,舉以為土正,天下賴其功,堯祠以為社?!薄秶Z》所言的共工氏之子句龍,亦被漢朝人視為顓頊、堯的屬官,其既后出,顯為衍化。長期擔(dān)任后土之職,是為后土。禹遂在共工氏族的輔佐之下,率領(lǐng)百姓治水成功。(14)《左傳·文公十八年》載行父之言:“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倍蓬A(yù)注:“后土,地官;禹作司空,平水土,即主地之官?!痹诩坠俏闹校吧纭睂懽鳌巴痢?,社神本為田土之神。蔡邕《陳留東昏庫上里社碑》言:“社祀之建尚矣,昔在圣帝,有五行之官,而共工子句龍為后土;及其沒也,遂為社祀,故曰:社者,土地之主也?!贝笥碇嗡晒χ蠓夤补な现泳潺垶樯缰?,就職務(wù)而言,負責(zé)治理天下水土;就祭祀而言,管理天下社祀,周遂將句龍作為社祀之主。

        由此來看,禹下土方,當(dāng)為禹立社祀以祭祀四方土地,由此而形成的祭祀系統(tǒng),成為早期國家治理的方式。《管子·輕重》言:“有虞之王,燒曾藪,斬群害,以為民利。封土為社,置木為閭,始民知禮也。”丘為百姓定居之所,立社祀地而建立起祭祀系統(tǒng),由此而形成穩(wěn)定了生產(chǎn)生活秩序?!痘茨献印ゃ嵴撚?xùn)》曾言:“禹勞天下而死為社,后稷作稼穡而死為稷?!贝笥砹⑸?、后稷稼穡,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秩序得以形成的關(guān)鍵。大禹立社的貢獻,在漢代得到充分的認同。王莽居攝時,重立社稷,“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11]1269將夏禹配食于官社,便是對大禹“敷下社方”之功的肯定。

        三、《九丘》《八索》與早期的區(qū)域治理

        《左傳·昭公十二年》載楚曾有文獻名《九丘》:

        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盵18]2064

        其中所言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皆已散佚??追f達言后世學(xué)者的推測:“各以意言,無正驗,杜所不信,故云皆古書名?!盵18]2064賈公彥也認為這些書“以無正文,故所解有異”。[7]820孔安國《尚書序》推測諸書性質(zhì):

        伏羲、神農(nóng)、皇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fēng)氣、所宜者皆聚此書也。今外史所掌者四方之志,其九丘之類也;三皇五帝之書,即所謂三墳五典也。達其名于四方,使天下之人皆知有此書也。[2]114

        認為《三墳》《五典》是三皇五帝之書,《八索》出于八卦,而《九丘》是為九方之志。鄭玄認為《周禮》載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便是“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7]820馬融也認為九丘之九取自九州之?dāng)?shù)。賈逵卻認為:“《八索》,八王之法?!毒徘稹?,九州亡國之戒。”[7]820他認同孔安國、馬融的《九丘》之說,卻認為八索是八王治理天下的方法,而九丘是天下興亡的記述,覺得這些古籍應(yīng)該是治國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延篤、張衡卻認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言禮法之書:“《三墳》,三禮,禮為大防?!稜栄拧吩唬簤灒蠓酪??!稌吩唬骸l能典朕三禮?!Y,天、地、人之禮也?!段宓洹?,五帝之常道也?!栋怂鳌罚吨芏Y》八議之刑索,空空設(shè)之?!毒徘稹罚吨芏Y》之九刑。丘,空也,亦空設(shè)之?!盵18]2064認為這些古書只是前代禮法文本的累積??追f達卻認同孔安國的“九丘”之說:

        其論九州之事所有志記者,其書謂之九丘,所以名“丘”者,以丘,聚也,言於九州當(dāng)有土地所生之物,風(fēng)氣所宜之事,莫不皆聚見於此書,故謂之“九丘”焉?!洹熬徘稹比∶毒?,義多如山丘,故為聚?!蹲髠鳌坊蛑^之“九區(qū)”,得為說當(dāng)九州之區(qū)域,義亦通也。又言“九州所有”,此一句與下為總,即“土地所生,風(fēng)氣所宜”是所有也。言“土地所生”,即其動物、植物,大率土之所生不出此二者。又云“風(fēng)氣所宜”者,亦與土地所生大同。何者?以九州各有土地,有生與不生,由風(fēng)氣所宜與不宜。此亦《職方》《禹貢》之類。別而言之,“土地所生”若《禹貢》之“厥貢”“厥篚”也,“風(fēng)氣所宜”若《職方》其畜宜若干、其民若干男、若干女是也。[2]114

        他釋“丘”為“聚”,在于丘之物產(chǎn)豐富,《九丘》當(dāng)為言九州物產(chǎn)之書,其性質(zhì)大致類似《禹貢》所言九州物產(chǎn)所宜。

        九丘,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其言海內(nèi)之區(qū):

        有九丘,以水絡(luò)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wèi)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19]448

        九丘“以水絡(luò)之”,是言九丘中間有江河相隔。此九丘中繁衍著都廣特有的建木,而建木是為“眾帝所自上下”的通道,因而九丘實為九座神山。建木為黃帝所植,黃帝分管的區(qū)域是“自昆侖中,至太室之野”,實際為神州的地祇,這樣來看,九丘的位置實際分布于九州之中。

        考察九丘與九州的關(guān)系,陶唐為堯之帝號,陶唐之丘當(dāng)為堯部族所居之丘,《尚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惫势洚?dāng)在冀州。昆吾之丘,當(dāng)為夏伯昆吾所居之丘?!秶Z·鄭語》言:“昆吾為夏伯矣?!表f昭注:“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一子,名樊,為己姓,封于昆吾。昆吾,衛(wèi)是也。其后夏衰,昆吾為夏伯,遷于舊許,傳曰:‘楚之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盵17]466—467認為昆吾之丘在黃河流域?!痘茨献印さ匦斡?xùn)》:“昆吾丘在南方?!毖岳ノ嶂穑?dāng)在荊州。武夫之丘,郭璞云:“此山出美石?!痹嫜裕骸啊赌洗味?jīng)》云:會稽之山,其下多砆石?!惫⒃疲骸俺Q,武夫石,似玉?!薄渡胶=?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曰:“會稽山在大楚南。”[19]332武夫之丘,當(dāng)為揚州。此外,叔得之丘、孟盈之丘,亦當(dāng)為古之部族所居之丘。郝懿行言:“叔得孟盈蓋皆人名號也。孟盈或作蓋盈,古天子號?!惫蚀恕渡胶=?jīng)》所載神州之九丘,當(dāng)為九州之前身,其起源于大禹降丘宅土?xí)r所形成的祀地之所,其以上古主要部族所居而得名。隨著地理認知的拓展,原本存在于巫系文本中用于祭祀的九丘,逐漸演化為更為廣博的地理觀念,是為九州。宋代劉敞曾言:

        九丘者,即所謂《八索》《九丘》。按小序:“帝釐下土,方設(shè)居方,別生分類”,作《汩作》《九共(丘)》及《稿飫》。然則《汩作》之篇,言所以釐下土,興工致治之道爾。《九丘》者,乃所謂方設(shè)居方,別生分類者也。九州殊土異俗,各因其性,順其舊而教擾之,故為九篇,篇言一州也。舜肇十有二州,而今但九者,幽、并之俗與冀州類,營州之俗與青州類,但疆土廣大,故分之耳。至于人物,自如舊也?!队碡暋冯m載九州之地形,乃是治水之書,亦無方設(shè)居方,別生分類之事。則《禹貢》所言者,形質(zhì)也;《九丘》所言者,情性也。惜哉!此書之亡,不及見有虞氏之明德也。[20]2—3

        劉敞認為《九丘》實際是記載九州的風(fēng)土人情,與《禹貢》稍有別,但其“九”是為九州?!熬胖葜?,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fēng)氣所宜,皆聚此書也。……(孔子)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盵2]114閻若璩則認為《九丘》大致可以確定為最早的地理方志,(15)《國朝宮史·書籍九皇輿表一部》:“孔安國曰:‘九邱者,九州之志也?!酚涊d:蕭何入關(guān),收秦圖籍,高帝以故具知天下阨塞。是可見有國家者,封域之廣狹,郡邑之興廢,固不可不務(wù)遠稽而近考也。朕嘗博觀群史,上溯源流,高辛創(chuàng)立九州,虞帝分為十二,周初職方以統(tǒng)九服,保章以辨分星,胙土列爵,天下井如?!眳⒁姸鯛柼?、張廷玉等編纂:《國朝宮史》卷三十《書籍九皇輿表一部》,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596頁。這樣來看,九丘當(dāng)是大禹“降丘宅土”所形成的有代表性的高丘,在其“敷下土方”時成為祀地之所,在丘虛作為地理標識的歷史語境中,成為天下土地的代表。

        孔穎達不同意孔安國《八索》出自周易“八卦”的說法:

        言為論八卦事義之說者,其書謂之“八索”。……然八卦言之“說”,九州言之“志”,不同者,以八卦交互相說其理,九州當(dāng)州有所志識,以此而不同。此“索”謂求索,亦為搜索,以易八卦為主,故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庇衷唬骸鞍素韵嗍??!笔橇呢?,三百八十四爻,皆出於八卦。就八卦而求其理,則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天下之事得,故謂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已。此“索”於《左傳》亦或謂之“索”,說有不同,皆后人失其真理,妄穿鑿耳。[2]114

        八卦與八方相配,也不過是戰(zhàn)國之后的觀念,即便是《周易·說卦》中言:“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苍偎鞫媚校手^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也不過是言求乾坤二氣之法,如此解釋《八索》,過于勉強。因而馬端臨只好籠統(tǒng)而言之為:“《八索》,《易》也,蓋彖、象、文言之類也。”[21]5286王應(yīng)麟倒是進行了更為詳切的說解:

        愚按,《國語》史伯曰“平八索以成人”,韋昭注謂“八體以應(yīng)八卦也,”謂《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離》為目,《兌》為口,《坎》為耳,《艮》為手,此足以證孔、馬之說。[22]6

        其所言的“平八索以成人”,出自《國語·鄭語》:

        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調(diào)口,剛四支以衛(wèi)體,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紀以立純德,合十?dāng)?shù)以訓(xùn)百體。出千品,具萬方,計億事,材兆物,收經(jīng)入,行姟極。[17]470—471

        韋昭注言:“八索,謂八體,以應(yīng)八卦也。謂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離為目,兌為口,坎為耳,艮為手。”認為八索是八卦對應(yīng)的人體部位,其中包括“四支”也包括“七體”,(16)韋昭注:“七體,七竅也。謂目為心視,耳為心聽,口為心談,鼻為心芳。”見徐元誥:《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470頁。顯然八索并非指代八體,也就無從與八卦對應(yīng)。故皮錫瑞言孔安國之說:“其解《三墳》《五典》,本于鄭《注》;《八索》《九邱》,本于馬融。據(jù)其說,則《八索》乃《易》之類。皆無明據(jù),可不深究?!盵23]31

        既然《三墳》《五典》《九丘》是言治國之書,則《八索》亦有可能言天下治理的策略。(17)李昉:《太平御覽》卷六百八 載《廣雅》言:“《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體有三也?!段宓洹?,鎮(zhèn)也;制作教法,所以鎮(zhèn)之上下,其等有五?!栋怂鳌罚赝踔?,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者有八也?!毒徘稹氛?,丘,區(qū)也,別九州土氣,教化所宜施者也。此皆三王以前,上至羲皇時書也。今皆亡,惟《堯典》在?!薄蹲髠鳌ざü哪辍份d周初分封時,曾以“索”作為治理天下的方法:

        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虛。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18]2135

        杜預(yù)注:“啟,開也,居殷故地,因其風(fēng)俗,開用其政,疆理土地以周法。”“索,法也。大原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戎法?!逼渲械闹芩?,是以周之成法治理殷地。按照《尚書》虞、夏、商、周的體例,與之對應(yīng)的是虞索、夏索、殷索。而戎索,是以戎地的成法治理唐地,按照四夷的觀念,與之對應(yīng)的當(dāng)是夷索、狄索、蠻索。華夏地區(qū)治理的虞、夏、商、周與四夷治理的戎、蠻、夷、狄,合稱八索。張端義《貴耳集》便認同這一看法:“周索,戎索。索,法也。《書》序云:‘九丘八索?!创恕鳌??!惫省秶Z》所言的“平八索以成人”,是在總結(jié)歷代先王治國之道和行之有效的四方治理之法,作為教育貴族子弟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

        由此來看,《九丘》是大禹“降丘宅土”時期形成的對丘的認知,是依照祭祀系統(tǒng)而形成的地理觀念,是“九土”之丘,其當(dāng)為九州概念的前身?!渡胶=?jīng)》殘留有九丘之說,而周初封地時常用的“封于某虛”,“營于某丘”的記載,便是《九丘》觀念的遺留,《八索》則是因歷史、地理不同而形成的區(qū)域治理模式。

        猜你喜歡
        共工九州土方
        共工觸山
        九州狂舞慶豐收
        九州中華情
        祝融勝共工
        齊天石與共工氏——從西游到紅樓:石頭的脫胎換骨(一)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櫻
        土方計算在工程實例中的應(yīng)用
        大禹治水與“九州”和“十二州”形成考論
        深基坑土方開挖在高層建筑中的應(yīng)用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5期)2014-02-27 14:08:44
        基于AutoDesk Map 3D的土方量計算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视频234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av|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91九色|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图片|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98|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第一页|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手机色在线| av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女主播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善在线com|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无码熟妇人妻AV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2|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痴汉电车|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18禁成人免费av大片一区| 少妇人妻无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国产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区三区国产视频|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成人做爰视频www| yw193.can尤物国产在线网页|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不|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精品国产91天堂嫩模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宅男天堂网址| 国产高清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人妻色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